关于医学研究生资助制度相关研究探讨

2023-10-12 07:42李华兵鲁劲鲁琼
科学咨询 2023年16期
关键词:奖学金资助研究生

李华兵,鲁劲,鲁琼

(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2.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10011)

自从1981年我国正式开展实施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根据2020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统计,我国目前有300万在读研究生,其中医学研究生约占10%。面对数额庞大且逐年递增的研究生人数,国家财政部门拨款的教育经费难以覆盖全部研究生的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地调整研究生资助制度政策,根据不同专业、学科、培养目的、培养质量的特点划分不同的资助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三五”规划分别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要形成各方合力支持的研究生投入保障机制,发挥好奖助政策体系作用”,这为高校研究生资助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层次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应加大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来满足人民的医疗健康需求。本文对医学类研究生当前的主要资助方式及现行面临的经济等问题进行调查,并分析当前资助政策,探索合理调整医学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来保障和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我国研究生资助制度

我国的研究生资助政策分从以保证公平为核心的单轨资助阶段到以追求效率为目标的双轨资助阶段再到实行以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多轨资助三个阶段[1]。建立起以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为基础,以激励为目的的国家奖学金,以帮助贫困生为目的的国家助学贷款、“三助一辅”岗位津贴等的研究生资助制度[2-3]。但根据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医学研究生资助制度已不适应当今的医学教育发展需求,合理地调整医学研究生资助制度可以帮助医学研究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科研工作,减轻其生活压力和改善其生活现状[4],让更多的医学研究生投入更高层次科研与我国的临床医疗事业,提高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

二、医学类研究生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阶段多且时间长

医学教育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医学类研究生大都先要经过五年的本科教育培训,随后进行3-4年的研究生教育。对于个别专业的医学生还需要进行4~5年的博士教育,才可以满足医疗单位的需求。在这漫长的时间中医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进行医学实习实践和科研创作。不同医学专业根据其培养目标的不同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临床医学主要侧重于临床实践,药学主要侧重于药物研发,不同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有着明确的职业定位[5-6]。不同于其他经验性强的专业,本科毕业后就可以选择自主就业,医学专业需要进一步学习新型理论和现代临床操作技术才能顺应当今医疗水平的发展,解决临床遇到的医学难题。

(二)科研与临床任务重

自2014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方可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7]。这也意味着专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要进行33个月临床实践的操作,还要在此期间完成科研实践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8]。

根据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专业型临床医学毕业生均获得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培结业证的四证合一[9]。使医学研究生面临沉重的科研和临床任务压力,无暇从事如“三助一辅”等有偿资助岗位及其他兼职岗位。

(三)回报周期长

医学专业的专业性强且学习周期长,使得大多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年龄已近26岁,博士研究生毕业年龄更是接近30岁。医学类研究生前期投入巨大,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并且就业后的医学研究医学生前期回报往往低于预期,面临助学贷款、房贷等方面的经济压力,还需要继续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才可以获得职位的晋升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2014年实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政策,同时也开展了全面国家助学金、学费免息贷款等政策,并且取得了较好效果[10]。但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过去一刀切的资助政策已不能满足于当代不同情况的研究生。特别是对医学这个特殊的专业具有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让许多医学生在经历本科教育后迫于经济压力放弃了继续深造。另外,要完成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进行临床和科研,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使得医学生没有闲暇时间去进行课外兼职获得生活补助,大部分医学研究生还要依靠家庭供给满足日常生活和学习教育的支出。

(四)调查方法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获得资助情况及学费和日常花费。

2022年2-8月开展了医学研究生资助制度适应调查,本次研究对象是全国医学研究生,共回收有效答卷254份。254份有效答卷中男性占比35.83%,女性占比64.17%。调查了来自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学、基础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调查显示有119名学术型研究生,有135名专业型研究生,如表1所示。同时为了深入了解医学研究生资助制度具体实际情况,笔者访谈了来自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15名医学研究生。

表1 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三、结果

(一)医学研究生收支不平衡

问卷调查显示,我国医学研究生获得资助的方式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助教补贴、勤工俭学、实习补贴。其中有77.17%的医学研究生每年获得9 000元及以下奖学金,有21.65%的医学研究生每年获得9 000至17 000(含17 000)元的奖学金,只有1.18%的医学研究生每年获得17 000千元以上的奖学金(图1)。调查显示有57.87%的医学研究生每月获得1 000以下研究生补助,有31.89%的医学研究生每月获得1 000~2 000元的研究生补助,只有10.24%的医学研究生每月获得2 000元以上的研究生补助(图2)。调查表明大部分医学研究生每年获得9 000元及以下奖学金,每月获得研究生补助的金额为1 000元以下。

图1 医学研究生每学年获得的奖学金

图2 医学研究生每月获得的研究生补助

然而,根据2013年《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全日制学术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业收费不超过8 000元/年,全日制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学业收费不超过1 0000元/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对于医学研究生的日常花销,调查显示只有3.15%医学研究生月花销在1 000元以下,有57.48%医学研究生月花销为1 000~2 000元,有39.37%医学研究生月花销为2 000以上(图3),调查统计显示,大部分医学研究生的支出费用大于其收入,获得的国家的各类助学金基本只能覆盖到学费,其他开支均需要自筹,医学研究生的收支不平衡。

图3 学研究生的每月花销

在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医学类研究生主要通过家庭补给来解决研究生生活上的收支不平衡。大多医学类研究生表示主要是因为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需要专注于专业学习、科研、实践实习,没有多余时间通过兼职获得其他经济。

(二)医学研究生资助制度影响培养质量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国家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对于不同的专业和学科存在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其培养重点也有所侧重。对于医学研究生其培养质量,根据国家制定培养目标的需求侧重于其科研、学习以及临床能力的考查[11]。而医学研究生获得补助的多少不仅影响其研究生教育期间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12]。调查显示,有87.01%的医学研究生认同获得资助的多少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仅有2.36%的医学研究生不认同获得资助的多少会影响培养质量(图4)。综上所述,大部分的医学研究生认为获得资助的多少会影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图4 医学研究生获得的资助多少

对于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收集整理数据显示,有50.79%的医学研究生认为发表文章的数目、层次、影响因子可以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评判指标,有83.46%的医学研究生认为临床医生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可以作为培养质量的评判指标,有71.66%的医学研究生认为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与能力可以作为培养质量的评判指标,有49.60%的医学研究生认为医学研究生的课程学分绩点可以作为培养质量的指标,有42.52%的医学研究生认为医学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的层次与数量可以作为医学研究生培养指标(图5)。大部分医学研究生认为临床能力考核成绩和科研素质与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

图5 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认同程度影响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图

(三)不同学校补贴标准不同

对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排名、不同知名度大学,国家和当地政府给予的财政补贴也有所不同[13]。知名大学如“985”和“211”院校拨款明显多余于普通院校;经济发达的地区拨款多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不同学校获得财政补贴不同,会影响该院校的奖助学金、补贴发放的发放额度,而不同学校的经济补贴则会影响考生对于院校的选择[14]。问卷调查也证实有78.74%的医学研究生认同医学院校的奖助学金、补贴等资助额度会影响其对院校的选择,而仅有2.36%的医学研究生不认同(图6)。

图6 医学院校的奖助学金、补贴等资助影响医学研究生对院校的选择

此外,问卷调查显示仅有5.91%的医学研究生表示其所在学校的医学教育经费投入与其他学校没有差异,有47.25%的医学研究生认为其所在学校的医学教育经费投入与其他学校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图7)。大部分医学研究生认为不同学校之间教育经费投入与其他学校存在差异。

图7 医学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医学教育经费投入与其他学校存在差异

四、讨论

(一)扩大获得补助的方式

当前我国的研究生资助模式是: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一辅”、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困难补助等多种方式并举的“奖、助、贷、补”多元发展阶段,但是部分医学研究生不清楚获得资助的具体形式[15],为此我们应加大获得资助方式的宣传力度,在各所学校开设相应的有关部门协调帮助研究生及时获得补助,并帮助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获得补助。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经济来源,大部分为政府和地方投入,高校自筹和社会捐赠在研究生资助体系占比较少[16],导致由于各级政府财力的因素直接影响对学校的投入。针对资助不足的情况,我国可以借鉴欧美等国家研究生资助制度的一些措施和政策,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医疗保险合作的方式,医疗保险公司承担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医学研究生为患病人群提供服务[17]。另一方面可以呼吁社会各界和校友会建立医学研究生教育信托基金用于医学研究生教育经费,减轻医学研究生的经济负担[18]。此外,还可以引进与医药公司的合作,医药公司对医学研究生进行经济补助,医学研究生协助医药公司进行相关科研,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方式。加强了医学研究生了解当前热门药物的研发,帮助企业招聘到适合的医学研究生。研究生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教育,也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教育的人才[19],国家和社会都应参与到研究生教育的资助方面。

(二)细化奖学金结构,设立专项经费,设置科学评价体系

不能研究生教育的学费收费标准“一刀切”,研究生获得补助的金额也“一刀切”,没有细化不同专业教育的特殊性[9]。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时间用于科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还需要理论学习、科研实验、临床实践结合[20]。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要求,需要医学研究生毕业时达到四证合一。培养方案中强调了对临床能力明确要求,切实保证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科研实行临床和实践并重,使得医学研究生学习时间也更加紧凑,医学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负担更加沉重[21]。为了解决专业差异问题,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和培养质量的要求,细化不同专业获得财政拨款的金额,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习科研时间占比,无暇课外兼职的专业适当地给予较多补贴或设立专项补贴。如临床医学研究生实行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但却未能获得住院医生的待遇,与住院医师的待遇难以做到“同工同酬”,建议完善医学院校筹资机制与管理,提高各类医学院校人均拨款标准,设定专项经费以改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医院期间学习和工作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国家财政补贴分配,也应结合个人表现获得不同金额补助,设置公开透明的学生参与导师监督的评判细分准则,对于有争议的内容进行投票选举,切实保证每一位研究生获得补助金额的公正,建立完善的选举机制。

(三)合理分配不同地区的财政补贴

不同地区的院校获得国家和当地政府财政拨款的不同,会影响不同院校发放补助的金额,直接影响医学研究生的报考率。对于知名度较高的一流大学,不仅能得到较多的国家财政教育拨款和大量的社会捐赠,学校获得教育经费较为充足,对研究生的补助金额也水涨船高。但是对于普通院校获得国家教育财政金额有限,而且得到社会捐赠金额较少[22]。学校的教育经费相对紧缺,因此对研究生的补助金额少之又少,更甚有普通院校和一流院校研究生每月获得的经济补贴可达数倍之差。因此,国家需要合理地调整不同院校的财政拨款,对于学校排名不高但是专业排名较高的院校加大对个别专业的财政拨款,而不是只考虑学校排名而将专业排名抛掷脑后[23]。因此对于一些专业排名位列前茅而且招收研究生数目多的院校加大财政拨款,落实更多的医学研究生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其能不惧经济压力全心投身于我国医疗事业,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超强的实践能力帮助人们解决更多医学难题,满足人民对健康的迫切需求,让我国医疗事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奖学金资助研究生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