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旱稻种植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10-13 08:19聂紫瑾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旱稻北京地区北京

李 勋 聂紫瑾 李 琳 赵 菲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0029)

旱稻在北京地区虽有种植历史, 但多以农户小面积零星自发种植为主。 2021 年以来,北京怀柔、平谷、密云等涉农区陆续有规模种植旱稻的报道[1-4]。 通过中国知网等知识管理平台查询, 有关北京地区旱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文献资料,仅见薛昌颖等[5-8]对北京地区旱稻的适应性、适宜播种期、灌溉制度、产量潜力等进行了基于ORYZA2000 的模型模拟研究,以及杨秋平[9]等对北京地区旱稻作物需水与降水进行了耦合分析研究, 可见北京地区规模种植发展旱稻的技术支撑处于欠缺状态。 为摸清目前北京地区旱稻种植的现状,为今后开展技术支撑服务提供依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查阅文献和访问调查等方式,对怀柔、平谷、密云等区旱稻种植的现状进行了调研。

1 北京地区旱稻种植发展现状

1.1 规模布局

由表1 可知,2020 年北京市旱稻的种植面积约为1.33 hm2,2021 年的种植面积约为73.57 hm2,2022 年的种植面积约为181.79 hm2。 总体上看,北京地区旱稻种植规模并不大, 但种植面积增加明显。 其中,2021 年较2020 年的种植面积增幅高达5 777.44%,2022 年较2021 年的种植面积增幅达132.56%。

表1 2020-2022 年北京旱稻种植规模情况

由图1 可知,在种植分布上,北京市的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房山区等均种植有旱稻,其中怀柔区的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市面积的73.34%,其次是平谷区,约占全市面积的14.37%。

图1 2022 年北京地区旱稻种植分布占比情况(%)

1.2 发展模式

目前,北京市旱稻的种植发展模式主要有3 种。一是以稻田画为抓手,打造以农业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体验、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为主题大地田园景观,助力农旅融合产业发展,如怀柔区宝山镇、朝阳区金盏乡等。 二是作为粮食作物进行种植,尤其是作为复垦复耕土地的种植作物加以利用,如密云河南寨镇。 三是旱稻种质资源的培育和研发模式, 如平谷区峪口镇的旱稻主题“博士农场”。

1.3 品种应用

目前, 北京地区种植的旱稻品种主要有2 个来源。 一个是来自山东,品种包括旱优香7 号、五彩胭脂黑稻、五彩胭脂红稻,以及用于稻田画种植的红叶观赏稻、 黑叶观赏稻等。 另一个来源是中国农业大学,品种包括旱稻297、旱稻348、旱稻2091 等。 其中,旱优香7 号的种植面积最大,占北京地区旱稻播种面积的80%以上。

1.4 栽培技术

1.4.1 耕作制度 目前, 北京地区种植旱稻的耕作制度主要有一年一作旱稻田和旱稻/蔬菜2 种模式,其中一年一作旱稻模式的占比高达97.77%。 旱稻/蔬菜模式主要是采用豌豆和旱稻套种的模式。

1.4.2 播种情况 除部分稻田画地块需人工播种外, 北京地区种植旱稻均实现机械化直播。 播种期根据地域不同有所差别, 如怀柔宝山镇在5 月上旬播种, 而平谷区峪口镇在5 月下旬播种。 播种量90~120 kg/hm2, 播种行距25 cm 左右, 播种深度2~5 cm。

1.4.3 田间管理 在施肥方面,基肥一般结合整地施用旱稻专用肥,亩用量50 kg;追肥一般在4 叶期和灌浆期各追施尿素1 次,同时喷施磷酸二氢钾1 次。在浇水方面,一般在播后、齐苗、灌浆期各浇水1 次。在杂草控制方面,一般在播后进行化学封闭除草,苗期视情况再化学防治1 次,抽穗期人工除杂。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仅小部分地块有蓟马发生,可以进行常规防治;部分地块对稻瘟病进行飞防。

1.5 收获及产量

北京地区旱稻收获期一般在9 月下旬到10 月上中旬进行, 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收获。 在产量方面,既有最高单产达7 500 kg/hm2的地块,也有因品种不适宜或播期不适宜等原因而几乎没有产量的少部分地块,产量水平参差不齐。 整体上看,目前北京地区种植旱稻的产量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平均产量为3 000 kg/hm2。

1.6 产品形式及销售情况

目前,北京地区旱稻的产品有旱稻种子和旱稻稻米2 种产品形式。 如平谷区种植的旱稻主要以旱稻种子的形式进行销售,每千克价格在6.0~7.5 元。 怀柔区种植的旱稻主要以稻米的形式进行销售,渠道除有少量游客购买外,主要依靠帮扶企业、镇和村入驻企业进行销售,市场渠道尚未建立,每千克价格7.5 元。

1.7 三产融合开发情况

目前, 在北京种植旱稻的地区中, 仅有怀柔区宝山镇进行了一二三产的开发。 在一产方面种植了2 000 亩旱稻,二产方面加工推出“宝山味道”品牌稻米,三产方面通过打造“稻田画”“稻田音乐节”促进农旅融合。而其他种植地区仍以一产种植为主。整体来看, 北京地区旱稻一二三产融合开发的水平还有待提升。

2 北京地区旱稻种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引进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品种引进应该遵循生态适应性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原产地和引进地之间温度、光照、海拔等因素的差异。 同时,还应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程序,有计划、 有步骤地进行, 才能保证引种引进的成功率[10]。目前,在北京种植旱稻的地区中,就存在部分品种未经过审定、误把节水型水稻当成旱稻种植、对品种习性不了解导致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块种植产量出现较大差异等问题。

2.2 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有待配套

在生产实践中,同一优良品种,种植方法不同,实际产量与其产量潜力有很大的差异, 这就是良法的问题。 良种只与相应的良法相配套,才能真正发挥良种的作用。 如在北京地区种植的旱稻品种中,旱优香7 号的产量潜力为6 750~12 000 kg/hm2, 但目前实际产量仅能达到6 000 kg/hm2,靠良法配套增产的潜力还很大。

2.3 市场对旱稻的认知有待拓展

受饮食习惯的影响, 北京地区种植的一些旱稻品种,如旱稻297 和旱优香7 号,尽管它们的稻米外观和品质指标已经与水稻无太大差异, 某些营养指标甚至优于水稻,但因其口感偏硬,市民接受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同时,目前旱稻稻米的市场销售渠道也没有建立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2.4 一二三产融合开发有待深入

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基本市情农情, 决定了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要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同时要开发农业的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并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起到服务市民和富裕农民的作用。 北京地区种植和发展旱稻也要按此要求才能够具有生命力, 虽然目前也有相关的开发,但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需要进一步深入。

3 北京地区旱稻种植的发展前景

3.1 种植发展旱稻符合北京发展节水型农业的要求

北京作为资源型极度缺水城市, 水资源短缺被长期视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 发展节水型农业是确保北京农业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与水稻相比,虽然旱稻生长对光、温要求与水稻相似,但其生育期无需水层,生育期需水量仅是水稻的2/3 或1/2 以下, 通常是在旱地直播后靠雨养,或在此基础上适量补充灌溉, 其种植和水分管理方式与玉米等旱作物相似,属于旱作生态型,符合北京市发展节水型农业的要求[11]。

3.2 种植发展旱稻能够为北京粮食保供提供新选择

抓好耕地保护是事关粮食安全和城市保供的“国之大者”。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土地资源保护利用规划》 中提出在确保现有150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规模总量不变的前提下, 统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与耕地保有量储备区, 形成200 万亩耕地保护空间[12]。在此背景下,北京虽复耕复垦了大量耕地,但存在部分耕地质量差等问题, 而旱稻可以凭借其较强的耐瘠性作为一种先锋作物在复耕复垦地种植,为北京市的粮食保供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3.3 种植发展旱稻能够为北京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是首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而对于资源相对贫乏地区来说,如何实现产业的兴旺更是一个难题。 在北京种植旱稻的地区中,怀柔宝山镇发展旱稻带动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为北京市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怀柔宝山镇地处北京生态涵养区非核心乡镇, 属于没有典型农业资源、文旅资源和优势产业的“三无”地区,该镇以规模种植的2 000 亩旱稻为依托, 通过企业化运营,实施规模化种植、 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营销, 形成“宝山味道”区域特色品牌,并通过打造“稻田画”“稻田音乐节”促进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保障首都粮食安全、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一举多得[13]。

4 北京地区旱稻种植发展的建议

4.1 加强引导合理布局

目前,北京地区旱稻的种植和发展,大多是靠种子公司、乡镇、种植主体自发参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对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很低。种植发展旱稻对保障北京粮食安全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意义。 有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关注, 积极调研产业发展情况和潜力, 并结合北京农业发展要求, 强化引导, 合理布局, 确保北京地区旱稻的种植发展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4.2 规范引种丰富品类

针对目前北京地区旱稻品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农技推广部门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结合北京发展需求, 有的放矢开展旱稻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 尤其应该发挥北京种业之都的优势, 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长期开展旱稻品种选育工作的院校合作, 不断筛选培育适合北京地区种植发展的旱稻品种。

4.3 开展研究配套技术

针对目前北京地区旱稻种植发展过程中技术支撑欠缺的问题,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积极开展包括高产栽培、景观营造、绿色防控、旱稻产品加工等在内的技术研究,并形成配套的技术体系。 同时要积极构建和完善旱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 提高农技推广部门科技人员对旱稻的技术服务水平, 为旱稻种植户提供优质技术服务。

4.4 三产融合创新发展

在一产种植时,积极融合文创和生态理念,采用条带种植、块状种植、图案种植、迷宫种植等方式营造农田景观;在二产加工时,利用旱稻的稻米特点,开发胚芽米、糙米、精米等产品,并结合休闲观光开发相应的伴手礼产品;在三产开发时,可以结合景观种植,举办相关的休闲体验活动、农业节庆活动等。

4.5 打造品牌突出特色

在旱稻种质方面,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在京院校资源,按聚焦北京、服务全国的思路,积极开展旱稻新品种、新品系的研发工作,打造“北京旱稻”种子品牌。 在旱稻种植方面,可以结合“一村一品”建设、农田景观建设等,打造“北京旱稻”休闲观光目的地品牌。

猜你喜欢
旱稻北京地区北京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磷酸镁铵缓释肥在旱稻上的减肥增效试验研究
北京的河
西双版纳试种高产旱稻获成功
北京,北京
北京地区居民镉摄入量评估
1949—1966年北京地区贞操观的变革——解放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