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究

2023-10-13 10:50蒋昌兵
职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蒋昌兵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对技工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层次进行科学定位,为技工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课 题:本文系2022年湘潭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项目“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智慧服务系统”(课题编号:CG-YB20221049)的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技工教育正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发展方向,这为技工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2022年接近3万亿元,企业数量超过8 000家,全国各层次物联网人才需求剧增,人才成为影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许多技工院校开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其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校企脱节的问题,物联网专业人才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另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师资匮乏的困境,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性、前沿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此,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为物联网产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一)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工作岗位主要包含四类。一是管理类,一般为产品经理、项目经理、数据分析经理。二是研发类,一般为物联网系统架构师、物联网算法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物联网测试工程师。三是运维类,一般为物联网运维工程师、物联网安全工程师、物联网设备维护工程师。四是施工类,一般为物联网售前工程师、物联网售后工程师、物联网现场工程师。

(二)职业技能等级分析

物联网专业工作岗位按职业层级主要分为两个层级。一是管理类,一般为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运营经理、数据分析经理。二是业务类,一般为物联网系统架构师、物联网算法工程师、物联网开发工程师、物联网测试工程师、物联网运维工程师、物联网安全工程师、设备维护工程师、物联网售前工程师、物联网售后工程师、物联网现场工程师。技工院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业务类岗位中的初级、中级职业技能人员。

(三)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提高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将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形成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当前技工院校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应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AutoCAD制图、办公自动化、数据库基础及应用、Python程序设计、C语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物联网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操作系统基础、Java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应用、RFID与二维码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物联网硬件安装与调测、物联网技术概论、物联网综合应用与开发、物联网组网技术应用。总体来看,包含了计算机软硬件相关课程以及物联网实操相关课程,呈现种类多的特点,但是没有形成面向物联网行业就业岗位群的系统化、标准化的课程系统。

三、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由于技工院校学制设置的客观原因,课程体系与传统的课程有较大不同,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技术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物联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但目前许多技工院校开设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技术领域,课程设置缺乏整合性和系统性。而当前行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应用型人才,因而对职业素养与综合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一)课程体系建设要定义人才培养的职业领域

课程体系标准应该根据行业人才需求来制定,依据企业需求岗位以及对人才类别等级分类,使用梯度定位来反映不同的职业能力,不同的职业能力对应不同职业技能等级。根据物联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岗位设置的相关统计数据,职业能力等级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初级对应具有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从业者,岗位一般为专员、助理、技术员,对应的能力要求是能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数据收集、统计、处理等。中级对应具有3~8年工作经验的从业者,岗位一般设定为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物联网现场工程师等,对应的职业能力为应用开发能力、运营维护能力等。高级一般为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从业者,大多设定为技术专家、部门经理或架构师,对应的职业能力是协调管理能力、技术方案设计能力、架构算法设计能力等。

(二)重新架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課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课程体系密切相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需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重新设计。按照职业能力等级划分,可将课程分为四部分。一是公共基础课,包括办公自动化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相关课程。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相关课程、电工电子基础及应用相关课程。三是专业核心课,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Android开发、Java开发、Python开发、物联网组网技术应用、传感网应用开发综合实训、传感器技术应用、RFID与二维码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物联网硬件安装与调测。四是专业拓展课,包括嵌入式、综合应用与开发、物联网工程管理相关课程。学生通过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学习掌握的知识对应初级岗位,通过专业核心课学习掌握的知识对应中级岗位,通过专业拓展课学习掌握的知识对应高级岗位。

三、多层次人才培养策略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职业能力培养对于技能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当前“数字中国”建设如火如荼,物联网行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能力培养是技工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当前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人才培养方式落后,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就业困难。二是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难以与实际工作需求相匹配。同时,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针对以上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技工院校要通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更符合物联网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二)深化產学研合作

物联网产业需要的主要是技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各个层次的人才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动手操作技能,技工院校的产学研就成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成立在企业现场学习实训的工程师班。由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工程师们为学生授课,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接触真实的任务,解决一些在学校无法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练就真正的本领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让企业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发挥企业在行业发展动态、发展前景预测方面的优势,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针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需加强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聘请业内知名专家、组织师资队伍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企业项目、课题,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工作热情,促进专业教师共同发展。

(四)物联网专业实训条件建设

传统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索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项目驱动、合作学习、模拟实战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建设实训场地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训条件建设的关键。一方面,需要有现代化的物联网实验室,包括设备、软件等方面的更新和升级。另一方面,需要与企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提供物联网系统搭建、调试和维护的条件,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设备和软件资源应涵盖物联网的各个方面,例如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网络协议、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

四、小结

物联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技术领域,其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其应用场景和范围不断拓展,未来前景广阔。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具有宽口径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行完善与优化。技工院校通过特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培养出符合行业发展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团团.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2(4).

[2]杨宏跃.技工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实训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J].职业,2019(20).

[3]韩根.技工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方案的研究[J].电子制作,2016(15).

(作者单位:湘潭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