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3-10-13 10:50胡桂红林泳
职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胡桂红 林泳

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提出依托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实现校企、校地联合办学,构建“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中高职的有效衔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企业设备、技术的升级改造;打通专本硕博直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助力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些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 校企政研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 人才培养模式

课 题: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校企政研联合培养技能人才创新模式实践研究”(课题编号:NZJGH2021213)、內蒙古自治区“优质中职专业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

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一)国外背景

长期以来,各国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德国校企共建“双元制”办学模式,美国采用“社区学院”职业教育培训机制,英国为企业培养适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三明治”式的教学计划,澳大利亚开展新型现代学徒制的TAFE系统,日本实施教师“定期流动制”。各国提出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归为四类:以学校为主体的学校本位模式、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本位模式、以社会为主体的社会本位模式、以学校和企业为本位的双元制模式。

(二)国内背景

我国近几年先后发布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方案。2019年1月,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9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国家在2020年1月先后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2022年4月20日,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完善了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和企业的用人需求,本文提出依托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构建“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架构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是指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突出职业院校和企业双主体作用,依托公共实训中心实现“校企政研”四元协同育人。“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政府的宏观管控下,充分发挥多方优势,达到多赢目标的一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双主体

双主体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是育人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从学校层面上讲,职业院校始终是最主要的育人主体,但是在“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从专业的开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撰写、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都会有企业的参与。

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技能的需求,既可以针对行业、产业的普遍要求进行培养,也可以针对个别企业的特殊要求单独招生、单独编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养。

从企业层面上讲,企业始终是技能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育人主体,只是育人的内容和形式与职业院校不同。但是在该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技能育人方面,其他的招生、协调、管理等工作都由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承担,甚至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也有职业院校的教师或公共实训中心工作人员协助企业进行管理。

这样企业把核心业务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方面,大大节省了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时间和成本,企业更愿意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深入长期的校企合作。

(二)四元制

四元是指“校”“企”“政”“研”,这四元在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才能培养出制造强国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校”

“校”是指中职、高职和技工院校,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输送应用技能型人才和为科研机构输送研究型人才。学校在育人的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行业、岗位的技能需求,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设计。

2.“企”

“企”是指技能人才需求企业,其主要功能是向由政府主管的实训基地或实训中心提出技能人才需求,向研究机构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企业通过政府牵头拨款项目,为中职、高职和技工院校的学生提供定岗实训和轮岗实习的机会。企业要充分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把主要精力放在技能育人方面。

3.“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指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及政府主导下的公共实训中心,其主要功能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出台地方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及措施,以及协调“校”“企”“政”“研”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多方关系。同时为企业、高校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协调企业和高校完成技能人才的培训及鉴定工作,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筹集资金,为本地区的科研人员和合作科研部门的研究人员提供公共资源和服务平台。

4.“研”

“研”是指研究机构包括校地联合办学的高等院校的研究院所及企业的研究部门等,其主要功能是突破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科研能力。研究机构人员可以入驻企业或当地的公共实训中心,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

(三)一中心

一中心是指“育人”,“双主体四元制”都紧紧围绕“育人”这一中心。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有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进行管理和协调,四元协同培育的技能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的契合度更高,形成好招生、易就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三、“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的宏观管控、协调和支持作用,政府依托职能部门将职业院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有机结合,构建了多方共赢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形成以公共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多元共管共治机制,使职业院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核心育人业务上,把管理业务交给政府的职能部门,提高育人效率和质量。

(一)解决产教融合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实效性不强问题

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协调各方意见,消除分歧,推出一些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政策或措施。企业在政府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愿意与职业院校進行长期深入的校企合作,大大加深了产教融合,提高了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二)解决中高职不能有机衔接和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充分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学校和企业依托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实现校地、校企联合办学,充分发挥政府行政部门的职能,利用公共实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充分整合设备等硬件资源,通过网络智慧教学平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学习平台实现师资、技术等软件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在政府最优政策的支持下,构建“互联网+实训中心”和“互联网+产业或行业中心”的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中高职不能有机衔接的问题,促进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解决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以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为桥梁和纽带,把职业院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有机结合,打造“互联网+实训基地”模式的“产学研用”公共服务平台和“互联网+实训中心”的校企、校地联合办学平台,促进了企业技术升级改造,优化了企业人才结构,助力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侧和产业行业需求侧之间的矛盾问题

注重企业的参与,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教学内容充分结合工作岗位技能需求和国家推出的相关“1+X”证书要求,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引入典型生产案例,体现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探索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这种工作手册式教材更适合中国现代学徒制模式,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完善职业教育“1+X”证书机制。

以企业实际设备为例,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培养的技能人才更符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有效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侧和产业行业需求侧之间的矛盾问题,实现学生容易找工作、企业容易招到合适人才的双赢目标。

(五)构建了职业教育资源库

公共实训中心把学校、企业、行业中心、产业中心、科研中心有机联系在一起,构建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资源库、教师资源库、专业教学资源库、信息技术资源库等。

其中,人才培养资源库包括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课的课程标准的确定、教材的开发等内容;教师资源库按专业分为大国工匠级别、大师级别、双师级别、名师级别等;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实施报告、教案资源、PPT资源、微课资源、优秀课例、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和试题库等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库包括信息技术平台、网络平台、教学软件、App、微媒体等资源及其使用指南等资料。

(六)有利于打通专本硕博直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培养中专生的中职院校,培养大专生的高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培养本科生的高等院校,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培养点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及企业中的研究机构,有利于打通专本硕博直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可以筛选出对企业设备、技术升级改造感兴趣的研究型技能人才,对这类人才进行专业且深入的培养,从而打通专本硕博直通的专深型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四、“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点

(一)理论创新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发挥政府行政部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的职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进而实现长期深入有效的校企合作,达到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创新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二)平台创新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为桥梁和纽带,把职业院校、企业、研究机构、行业中心、工业中心、产业中心等机构有机结合。基于工业4.0,运用智慧互联网络教学平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学习平台进行软硬件资源整合和师资等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实现高精尖设备的共享共用,打造“互联网+实训基地”“互联网+实训中心”及“互联网+产业或行业中心”的技能人才培养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管理模式创新

“双主体四元制一中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多元管理模式,把管理的职能主要交给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职业院校、企业和研究机构无需在管理方面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是把主要精力聚焦在自己的核心业务方面。

学校的核心业务是知识育人,企业的核心业务是技能育人,研究机构的核心业务是科研育人。企业高效参与专业建设、方案制定及教材的编写,真正达到“校企政研”的有机结合、“产学研用”的有机统一。

五、小结

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社会多元参与,这种依托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中心的多元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发挥政府的宏观管控和支持作用,形成多方共赢的人才培养格局,使职业教育得到良性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助力建设制造强国。

参考文献:

[1]李忠跃,许云珍,欧阳河.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框架与建构:以打造技工教育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版为例[J].职教论坛,2022(8).

[2]杨金栓,江雪儿.基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四层三境三改三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8).

[3]张丽娜.新时代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任务方略与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15).

(作者单位:霍林郭勒市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