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中职音乐“新常态”课堂教学改革探究

2023-10-13 10:50邹晓敏
职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中职音乐新常态核心素养

邹晓敏

摘 要:高中段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部分。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语境下的新型常态课堂的建设展开研究,从培养自主音乐需要的课前预习、巧用指向内生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探究合作的音乐实践活动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守正创新,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音乐 核心素养 “新常态”课堂

發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音乐欣赏课作为中职学校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中职学生性格培养、人格塑造、创新能力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正在逐步落实,教育进入“新常态”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所谓“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传统音乐课堂专注对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音乐“新常态”课堂以情感论、体验论、经验论为理论基础,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为本体、以体验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的音乐课堂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

笔者从近年的工作实际出发,探求在核心素养和“新常态”课堂的引领下,中职音乐欣赏课如何做到守正创新,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让每一节音乐“新常态”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从而真正实现课程育人这一目标。

一、培养自主音乐需要的课前预习

随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的出台,音乐教育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新课程目标提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积极聆听感受的基础上,在艺术实践中发展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对音乐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

自主音乐需要是学习者积极开展音乐学习与音乐生活的基本动机,也是学习者独立学习素质在艺术领域的体现,提高学习者的自主音乐需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根本。《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20科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以发挥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目标,在教学方法中特别强调了倡导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音乐需要能力培养的切入点很有必要。做好音乐课课前预习,既是教师顺利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下面以《公共艺术》教材中《辛德勒的名单》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课前预习是激发自主音乐需要的切入口

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共有14首插曲,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对于文化基础和音乐素养相对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那无疑是苍白无力的填鸭式教学。笔者曾尝试先让学生观看影片,然后再欣赏电影中的配乐,也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一部离上映时间已经过去将近30年的战争题材的影片,处于和平年代的学生很难理解当时的情境,从而对揣摩音乐价值缺乏兴趣。对此,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课前预习,使课前预习成为一种习惯,形成探索愿望,感受探索的成果,从而产生新的探索愿望,这对于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让自主探究的课前预习成为一种好习惯

笔者在课前选取了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几个经典片段,这几个片段里的配乐都是经典曲目,也是教材中规定要欣赏的内容,以小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学生观看视频后需要完成自主音乐学习——尝试结合画面关注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历史价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几首原声配乐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课堂上便能带着问题聆听教师的讲授,提升教学效率。

二、巧用指向内生的课堂教学方法

“内生”一词来源于经济学,强调自身发展。笔者认为,音乐教学应当激发学生内在需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内生的音乐课堂既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教学策略,是学生有效完成音乐课堂目标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发掘每位学习者的音乐特点并因材施教,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的音乐能力,让学生参与到体验音乐的活动中。下面以《公共艺术》教材中《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一)内生性教学设计引领课堂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极负盛名的圆舞曲作品之一,堪称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作品主要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对比、调性的转换以及色彩的变化,不断给人以轻松活跃的感觉,能为听众营造出温馨的意境。好的乐曲能荡涤人的灵魂,使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享受,但是如何才能让学生静下心来品味这首高雅的古典作品呢?笔者采用音乐课与专业课关联的教学方法,让高一动漫班的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进行速写,在边听音乐边创作的过程中达成对音乐的审美。

(二)内在需要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成效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能根据音乐烘托的氛围描绘出相对应的景物,比如流水、晨曦、树木、天鹅等。学生展示的画卷内容跟音乐意境完全符合,说明了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绘画水平已经在课堂中得到了较好的提升。尤其是学生能从欢快活泼的乐段中想象出猫和老鼠追逐的画面,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想象力,笔者据此延展了课外知识,指出广为人知的影片《猫和老鼠》中就曾使用过本乐段。

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笔者组织学生注视自己的画演绎主题旋律,打通绘画与音乐融合的渠道。课堂教学结束后,笔者挑选几幅优秀的画作装裱起来挂在音乐教室,激发了学生再次创作的自信心。

三、设计探究合作的音乐实践活动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主张音乐课程应使学习者通过参加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活动充实艺术经历,养成优秀的艺术性格。笔者认为,应当根据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创设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在灵活多變、多姿多彩的艺术实践过程中自由大胆地去感受、表达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并促进其全面发展。以管弦乐曲《春节序曲》一课为例,笔者注重对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以此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笔者准备了一些道具:几块手绢花、几面小锣、镲还有一个小鼓,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学生自由选择道具,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音乐实践。通过合作探究的激烈讨论,学生确定了哪段音乐更适合以哪种艺术形式呈现,对音乐作品进行了多样化的解读,也对呈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第一组学生利用作品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表演了手拿手绢花的秧歌舞步,第二组学生选用了第二部分的曲调表演了小组歌唱,第三组学生选用了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进行了打击乐合奏。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最终在音乐效果呈现上符合乐曲的基本特征,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对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守正出新的“新常态”课堂初见成效

(一)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

在“新常态”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自由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模块,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从而学习音乐的兴趣愈发强烈。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教师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并从中获取宝贵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二)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得到匹配

“新常态”课堂开放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发挥特长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更为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也能通过音乐这一审美载体更好地聆听学生的心声,知晓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心理需求,便于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更为精准地设计出恰当的激励方式,推动学生的持续性发展。

(三)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了提升

在渗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新常态”课堂中,通过音乐作品展示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凸显了以学习者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对艺术形象与音乐表演方式的把握,引导学生情感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在2021年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养抽测中,笔者所在学校的合格率达到81.8%,比往年提高了很多。

五、小结

当前,中职音乐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和设施条件等方面比较薄弱,作为音乐教师,应当从自身的改变出发,从学生实际需要入手,选用其感兴趣的课程和方式,通过感知、体验、创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发展艺术情感和创造力,推动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让音乐课堂变成快乐课堂。

参考文献:

[1]吴燕.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音乐有效教学路径[J].学苑教育,2023(3).

[2]詹燕君.音乐专业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模型构建[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1).

[3]薛伟琳.音养心,乐养性:音乐课堂自主寻美的实践探究[J].辽宁教育,2021(1).

[4]曹驰,刘克利,李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3(4).

[5]刘烨.“望闻问切”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探究:以苏少版五年级上册《春节序曲》为例[J].艺术科技,2023(7).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音乐新常态核心素养
中职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析中职音乐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