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策略

2023-10-14 21:59罗荣荣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意识利用

罗荣荣

(景泰县实验小学 甘肃 景泰 730400)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本,因此,大众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寻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综合发展。

1.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1.1 数感、符合意识与预算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数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字面意思数感可以理解为“学生对数字的感觉”,数感是学生对数、运算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符号意识即学生可以运用符号表示数学中的数量变化与规律,且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知识与运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即为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数感与符号意识都同等重要,二者的构建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1]。

1.2 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是指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特性在学生脑海中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学生能够依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物体的几何图形,并能描述出图形的其他特性。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几何图形描述和解答数学问题。几何直观能够使数学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更加直观,以此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方面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1.3 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是指学生在不断应用数据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数据的某种意识与领悟。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解决方案,以此体会数据的作用。同时,可利用多种方法可以分析调查数据,根据教学方案使用合理的调查方法。

1.4 推理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推理能力的具备是十分重要的。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要用推理这一技能进行数学解题,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都有“推理”的身影。推理由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组成,二者作用各不相同。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合情推理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解题视野,运用演绎推理证明结论是否正确。即使二者各有各的长处与功能,但二者结合才可以发挥出更高效的作用。

1.5 模型思想

模型思想是指将现实问题或情境进行抽象,并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可有效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学生的模型思想,可通过把数学问题抽象化,使用数学符号建立数学关系式,以此表达数学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探索和实践数学知识,寻找该方法的更多应用方法,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将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这样才能更高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1.6 应用与创新意识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与方法即可以称为应用意识。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特征进行抽象化,使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和愿望,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此外,创新的基础是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可以大胆提出数学疑惑,学生拥有自主探索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即为创新的核心。使用归纳概括的解决方案是创新方法,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信息技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缺乏信息意识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我国教育领域正在慢慢向素质教育转型,长时间的应试教育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因此学生的素质化教育长时间缺失,加强素质教育的工作迟迟没有落实。在我国教育领域的转型和信息时代的发展下,教师普遍存在着关注学生成绩、缺乏素质教育意识和信息技术运用不足等问题,这限制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此外还有教师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优势,导致信息技术利用率很低效果不甚理想。

2.2 教师忽视备课环节

当前大部分老师重视教学而忽略备课环节,教师常因为时间压力或者其他自身原因从不备课。不备课常常导致教学内容不清晰不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样也不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师不备课缺乏备课时间和思考,教师可能无法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教学活动的缺乏或者不合理可能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接受内容片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备课,补充教学资源还会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大打折扣。

2.3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育背景、培训等原因导致教师重视自身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这一举措忽视了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深究其原因,教师思维固化,教学结构内容单一,再者,教师没有深入了解班级情况,教学方法单一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单调和乏味,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好,教学结构单一,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对课堂的内容难以把握,造成课堂质量低下,严重者还会造成缺失学习动力,这些都很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2.4 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开始重视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和教学原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小学教育中此种现象比比皆是。第一,教育实践缺失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此外教师长时间任教一个班级,缺乏知识上下关联性,为了做题而教,限制约束了学生的思想。第二,教师没有深入发掘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也不曾深思,忽略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的可培养因素,这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不利。

3.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措施

3.1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呈现数学知识,帮助描绘出更加立体的图形,这样有利于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数学模型,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高效应用数学知识问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展现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能够不断积累数学解题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关于数学解题方法变多,进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帮助学生指出错误,使其更好地改正错误,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思维尚在发展,容易产生定向思维。因此,教师应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加练习数学题,拓展学生逻辑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初步认识》时[2],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回答数学问题: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8 厘米,宽为12 厘米,如若将长减少2厘米,宽减少2 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减少多少平方厘米?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展示,通过长方形的前后变化,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进行数学知识解答,用新的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原长方形的面积即为:18×12-(18-2)×(12-2)=56(平方厘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更多解题方案,即将减少的面积看作是两个长方形之和,即:18×2+(12-2)×2=56(平方厘米),或是(18-2)×2+12×2=56(平方厘米);也可以将减少的面积看作是两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之和,即:(18-2)×2+(12-2)×2+2×2=56(平方厘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几何视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动画展示数学知识,既能够轻松传授数学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在学习空间立体图形时,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同时,空间立体图形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若想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具备几何直观能力,并能将其应用在数学学习中,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图形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体验实践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以此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课程时,首先学生应该充分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特点,在知道长方体的基本结构后,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内容,讲解具体的长方体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讲授数学知识,利用动画呈现图形变化,同时,它可以将数学知识生动化,可以对长方体进行翻转变化,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长方体,又能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动画演示图形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进而促进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寻找多种教学方案技巧,可以在教学课件中使用希沃白板,希沃白板集图形设计、投影于一体,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化,同时,希沃白板中的数学画板可以将学习过程变得可视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中数学画板,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在学习圆柱知识时,部分学生很难理解事物切块的转化。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希沃画板中的数学画板,利用其功能在课堂中演示圆柱的多方位变换。动画设置固定参数,教师可以自行调节,帮助学生理解圆柱公式推导过程。

3.3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建模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数学建模能力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主要包括:第一,学生是否能够将一些图像抽象为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第二,能够做到问题解答高效且准确。经过不断调查发现,如若想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讲解数学内容,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创设数学情境问题。同时,数学建模能力的构建需要依靠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需要强化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概念、基本运算、数学证明等方面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北师大四年级下册《梯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时[3],教师可以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梯形”,让学生了解梯形的特点,或通过信息技术动画功能进行直观的讲解。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梯形有哪些,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加深学生对梯形相关知识的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作为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构建数学建模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3.4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据分析力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可以理解为能够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加以利用的一种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很高地位,同时,它是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之一。如若想要学生具有更清晰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抽象的几何知识更具体化,使数学更贴近生化,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高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数据之间的关系,探索相关的数学知识,最终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在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中的Word、PPT、Excel 绘制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呈现给学生,其与手工画出的条形统计图相比,通过信息技术的相关软件进行条形统计图绘制,通常更加快捷与实用。又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由于条形统计图手绘复杂且浪费时间,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软件绘制条形统计图代替手工绘制,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指导学生使用手工绘制条形图。同时,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动态管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即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5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应用与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阶段,数学的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培养应用与创新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应制定教学方案,寻找多种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构建教学情境,利用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意识。因此,信息技术相比传统媒体其优势得到凸显,教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制定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如若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多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活动有利于激发应用与创新意识,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中,教师教授统计图知识后,即可开展《简单的统计》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实践活动课堂定为电脑室,电脑室的使用为学生查阅资料带来便捷,学生可以更快速高效查阅所学资料,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完成相关数据的查阅,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教师应该明确数据来源,并提供多个数据内容供学生选择,小组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数据内容进行数据调查,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调查,分别完成电子版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对数据内容的平均数和中位数进行计算,学生自己预测数据的发展趋势,此项活动的开展,可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可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全方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总结

总之,信息化时代到来,如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内容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地表达出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兴趣,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意识利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