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园合作教育模式探索

2023-10-14 21:59刘慧琴
今天 2023年23期
关键词:书本家园幼儿园

刘慧琴

(张掖市民乐县第三幼儿园 甘肃 张掖 734500)

引言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相当于一面镜子,体现出幼儿在认知、语言表达等方面层次,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学习发展质量。幼儿阅读教育绝不只是幼儿园自身的职责,家庭在幼儿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意味着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理应承担重任。在家园双方共同推进的前提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才能水到渠成。

1.提供幼儿早期阅读情境

早期阅读情境的形成,与阅读材料的积累关系密切。家长固然要为幼儿提供优质的阅读素材,但是素材质量未必可靠,互补效应不够理想。幼儿园提供的阅读素材更加齐全、完整,阅读体系更加系统。家长选择阅读素材时,动机相对随意,书籍没有代表性。幼儿园与家长积极合作,在阅读素材选取中实现互补效应。幼儿即便在家中阅读,也能获得更科学、更优质的读物。幼儿园与家庭围绕素材的选择,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幼儿园在每次沟通中提供建议书目,其中包含幼儿园现有的图书,以及幼儿家庭可能存在的书目,并让幼儿家长提供家庭书目单,促进阅读书目的交流,让优质的阅读素材共享到更多家庭。围绕阅读素材的配置。幼儿教师还要建立监督机制,与幼儿家长定期交流幼儿的阅读情况,着力指明阅读习惯中的短板,还能促进阅读素材的相通,让幼儿阅读能力的养成更到位[1]。

幼儿阅读情境的形成,与场地环境也有密切关系。幼儿园自身专业性强,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为幼儿提供优质氛围,让阅读环境真正走进幼儿的内心。比如教室内的读书角要设置在幼儿力所能及的位置,幼儿无论采用何种姿势,都能轻松获取图书。幼儿园定期设置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园中的阅读环境,吸收幼儿园创设情境的经验,并运用在家庭环境的设计中,形成直观、亲切的参考效应。家长在参观过程中,也能意识到幼儿在园内读哪些书,对幼儿的阅读喜好了解更透彻,并为家庭选书提供有效建议。小班幼儿的表达能力不足,优先选择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让幼儿在短篇材料中形成语言能力。中班幼儿的思维表达能力有所提升,选择阅读材料时,适当提升故事情节的复杂度,让幼儿在相对复杂的故事中锻炼阅读能力。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选择富有挑战因素的绘本素材,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挑战的氛围,阅读动力更强。家长的参与始终是家园共育的核心,父母双方至少有一方要频繁参与到幼儿阅读活动中。幼儿一日生活中,家长陪伴的时间很长。将家园共育过程中融合在家长的陪伴过程中,幼儿的阅读机会更多,而且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阅读,阅读兴趣与动力更强烈。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为阅读情境的创设“锦上添花”。教师与家长共同商议,制定“移动设备的应用制度”,为家庭阅读中的移动设备应用“约法三章”。与此同时,家长在幼儿阅读中需要以身作则,但是缺乏“如何以身作则”的经验。幼儿教师通过移动设备,定期为家长推送“阅读小贴士”,教给家长阅读的方法,为幼儿家长在家中起到表率作用提供参考建议,家庭阅读情境更加温馨。幼儿家长定期将阅读感受上传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在家长分享的内容中,幼儿与家长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共同阅读,家中充满了书香气息。家长在群内与教师和其他家长共同交流感受,为线下的阅读情境带来更多积极因素,家长的榜样效应更加明显突出[2]。

2.共同探讨阅读方法

幼儿早期阅读过程,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定期召开图书分享会,与家长一同分享优质的阅读资料,还能促进早期阅读经验的有效互通。让优质的阅读方法延伸到家庭环境中。家长要强化自身的阅读意识,在家中要注意大声朗读,让幼儿在读书的氛围中,对书本内容有初步的感知,激发求知兴趣和欲望。随后家长与幼儿一起讲故事,按照书本中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节表演强化书本内容认识,让幼儿感知“阅读的另一面”,并在班级内分享个人的家庭读书感受。幼儿阅读阶段的互动至关重要,家长与幼儿共读一本书,讨论书本中的内容,并采用提问、预测等方式,让幼儿有效理解图书含义。幼儿年龄段不同,理解能力也有差异。小班幼儿的家园阅读互动,可以多次重复幼儿说过的话,不仅为幼儿传递“认可”的信号,还能提供阅读过程的“成人模板”。中班幼儿的互动侧重内容的延伸,拓展幼儿接触语言、学习语言的范围。例如幼儿说了“一只猫”,家长可以回答“猫可以捉老鼠”,从词组转换到短句。大班幼儿的阅读互动,关注到幼儿阅读的内容,结合内容进行想象、仿写、续写。幼儿对游戏很感兴趣,为早期阅读提供良好落脚点。阅读本身并不是动态的,但是幼儿自制力不足。若能让幼儿的阅读“动”起来,阅读的效果更好。在家园互动中,要为静态的文字赋予动态属性,使得阅读内容活跃在幼儿眼前。比如教师、家长借助游戏再现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氛围中阅读内容,带来更浓郁的沉浸感。此时,原本处于静态状态下的文字有了更多生机,并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对阅读的内容做出回应。美术活动同样贴合幼儿的兴趣,幼儿在学会使用文字描述之前,通常借助绘画涂鸦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所想以及对世界的看法,讲述个人的故事以及生活记忆。在家园互动中,采用自制图书方式,让幼儿主动为自己的画作配上简单的语言,意识到个人的语言表达、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强化幼儿的阅读需求与自信心。家长在家园互动中,对于“幼儿阅读”也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幼儿在丰富、多元化的氛围中,利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过程更快乐[3]。

3.形成阅读指导机制

幼儿初次接触阅读,不具备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与家长的指导要从基础开始,从阅读的“基本尝试”出发,逐步过渡到阅读的内容。双方结合幼儿的阅读特征,共同准备适合幼儿的读物。家长与教师要把关阅读内容,通过自身的理解与欣赏,确定阅读的书籍是否适合幼儿,并根据读本内容的差异,明确阅读指导的侧重点。当前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包括童话、科普知识等等,每一类书籍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比如童话故事侧重于幼儿想象、猜测能力的培养,科普知识侧重于积累幼儿认知经验、拓展幼儿视野。幼儿的阅读需要问题的引导,如何结合书本内容设计问题,也是家长、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问题不仅要切中阅读内容的要害,还要准确击中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发自内心地参与到阅读、想象与表达的过程,建立幼儿的思考意识。家长、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回应,幼儿自尊心相对脆弱,双方要维护幼儿自尊心,尽可能多的采用积极性的回应。幼儿想象空间很大,基于阅读的内容,可以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绘本。教师与家长共同开展“自制绘本”的活动,让幼儿亲手绘制属于自己的绘本,促进阅读感受与兴趣的结合,让幼儿多种感官完美结合,与阅读内容产生深层次的联系,助力幼儿能力全面发展[4]。

在阅读指导机制中,还要准确理解“幼儿自主阅读”。自主阅读是养成幼儿阅读能力的必经之路,但是并不意味着完全不管,恰恰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支持。如果完全让幼儿独立阅读,自身的需求很难传递给教师与家长,难以克服阅读中的障碍因素,导致后续阅读重重受阻。教师与家长提供必要的支持,或者让幼儿联想生活中的经验,还能强化幼儿的生活阅读意识,让幼儿觉得阅读很好玩。

4.评价方法要得当

幼儿早期阅读效果的评定与评价体系关系密切,拟定合理的评价模式,让幼儿早期阅读用力得当,缓解幼儿的阅读负担,为幼儿提供吻合成长规律的阅读空间与教育。关于幼儿阅读评价指标的设定,涵盖幼儿的阅读量、效率、体验等多方面的表现。例如幼儿每天至少保证三小时阅读时间,不仅养成幼儿的习惯,还能避免阅读时间过长带来的厌倦效应,用力恰到好处。幼儿的阅读过程理应高度专注,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引导幼儿专注对待阅读任务。如果幼儿在阅读中走神或者四处张望,家长与教师要及时纠正,避免幼儿形成不良习惯。幼儿阅读环境要适宜,涉及到书籍的选取、桌椅高度的设定、灯光照射强度等等。当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完成阅读后,关注幼儿的图书内容复述情况,作为分数评价的重要依据[5]。

幼儿阅读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阅读习惯。在幼儿阅读时,要让幼儿对书本内容的基本结构、脉络线索、背景因素有一定认识,同时养成幼儿爱护书籍的意识,在阅读中能够正确翻动书籍,明确书籍内容中传递的意图,尝试理解书本文字符号的内在含义,让幼儿的阅读更有目的性。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将幼儿阅读中的收获、写作技巧的积累纳入到评价指标中,还包括幼儿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这些指标关注到幼儿的能力拓展情况,可以作为延展性的评价指标。幼儿在阅读中,不断强化个人的表达与洞察能力,能够结合阅读的内容,对故事情节的后续发展形成初步猜测。在每一次阅读活动完毕后,家长与教师共同举办幼儿阅读交流会,让幼儿调动各种感官,用听、说、读、写等方式,多层次体现个人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形成综合性的阅读收获,让评价结果更有代表性,反映幼儿早期阅读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教师与家长今后还要继续探索幼儿阅读之路,充分利用家庭和幼儿园的优势,让合力效应在阅读教育进程中体现地更加明显,让幼儿获得宝贵的阅读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书本家园幼儿园
玩转书本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打开书本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