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台去仙气来
——李白《上阳台帖》赏析

2023-10-14 11:48□庆
老年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内府李太白太白

□庆 旭

经典指作品的一种价值论,如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文献价值等,并不以其外在形貌的大小而论。虽然书史上众多经典作品恰以鸿篇巨制存留,如《书谱》《古诗四帖》《自叙帖》《赤壁赋》《太白忆旧游》《蜀素帖》等,即便时人谓之“三大行书”的《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等体量也不小,但仍不乏大量的只言片语位居经典之列,如二王尺牍等,人们没有在字数与面幅上寻不足,相反仍旧虔诚膜拜,千年依然。李白《上阳台帖》的命运貌似类同,然而笔者更想表达的是该帖影响力似乎还依存于诸多技术之外的多层价值,乃典型“书以人贵”“文以人贵”“艺以人贵”价值观的反映。试想若将尾部的“太白”二字掩去,该帖的价值又有几何?这一点与二王帖、旭素帖的处境不同。它是诗仙留给后人的唯一一件书法奇葩,不可复制。

《上阳台帖》唐·李白 28.5cm×38.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题“唐李太白上阳台”

清乾隆题“青莲逸翰”

《上阳台帖》纵28.5cm,横38.1cm,5行25字。此作经赵孟坚、贾似道、张晏、项元汴、安岐、张伯驹等人收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文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上阳台帖》在清代顾复《平生壮观》、清内府《石渠宝笈》、安岐《墨缘汇观》、吴湖帆《吴式书画记》等处均有著录。引首为乾隆题“青莲逸翰”四个大字,帖前隔水有宋徽宗泥金书签“唐李太白上阳台”。内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子固”“彝斋”“秋壑图书”“张晏私印”“欧阳玄印”以及明项元汴,清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数十方。

后纸有宋徽宗,元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驺鲁,清乾隆题跋和观款。宋徽宗赵佶跋文为:“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张晏跋曰:“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元代书法家欧阳玄题诗云:“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不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

《上阳台帖》虽只有一平尺左右大小,但其透出的风格指向还是较为明晰的,一如太白之诗,天姿烂漫,纵横飘逸。然而它又是坚劲郁勃的,因此渗透着力度。黄庭坚《山谷题跋》云:“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天宝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上阳台帖》最具艺术价值之处就在于其充盈的飘逸之气。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谓,“李太白书新鲜秀活,呼吸清淑,摆脱尘凡,飘飘乎有仙气”,也道出李白诗书同途,远离尘世烟火。

若从技法层面看,《上阳台帖》用笔沉着浑厚,用墨酣畅,运笔迟涩,笔致老辣。故李白书风与初唐四家纤细简净、法度谨严的审美风格截然不同,倒与张旭、颜真卿宽厚朴茂同属一类,也与其诗作《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所表现出的开阔胸怀和弘大气度气息如一。单就作品看,诗人是以另外一种看似“压抑”的方式来表现豪迈、浑厚和沉着的——多数字例极尽收缩、紧促,尤其是“有”“八”“日”“上”“书”等。但也有个别形体突出者,如“高”“老”“台”,这样就有了对比,显示出天真烂漫、生动无拘的本源气质。

李白的用笔与晋人切笔入纸不同,多用秃笔,因此显示出苍茫、浑厚、拙朴的意象。“笔短意长”“小中见大”,是《上阳台帖》给我们的鲜明感受。

猜你喜欢
内府李太白太白
神韵李太白
8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李太白全集》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恐龙科普秀——太白华阳龙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李白与太白鸭
山中与幽人对酌
清乾隆朝内府藏书画来源考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有关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