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共享的美食名片
——永平黄焖鸡

2023-10-15 01:16永平县民族宗教局李增瑞
今日民族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焖商贾名菜

□文 / 永平县民族宗教局 李增瑞

中华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历史进程。

大理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利用环境、空间、资源等优势,形成以美食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模式。在众多的美食文化中,有一道“永平黄焖鸡”的头牌名菜,它是随着西南丝绸之路的开辟,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同味觉”。2011 年,“永平黄焖鸡”入选大理州第三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 年,永平县被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认定为“云南省黄焖鸡美食之乡”。2021年,永平县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中华(黄焖鸡)美食之乡”。同时,永平黄焖鸡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类项目,已纳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万人同吃黄焖鸡

永平古称博南,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澜沧江东岸,是大理州的“西大门”。公元69 年,汉明帝设置博南县,公元1274 年改名永平县并沿用至今。在永平县境内有一条古老的政治和经济要线——博南古道,全长约100 多公里,是总长约2000 公里的西南丝绸之路中唯一没有岔道、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云南风物志》记载:“汉王朝组织人力开凿博南古道,‘西南丝绸之路’商贾来往日趋频繁,促进了西南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与缅甸、印度的国际贸易及文化交流。”特别是永平黄焖鸡的起源,就与西南丝绸之路永平境内段——博南古道开通后,为服务好南来北往、东来西去的驿使、商贾有着必然的联系。

博南古道自开通以来,所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就不仅仅是一条促进内地和边疆、国内和国外贸易的“经济走廊”,同时也是历代中央王朝向边疆地区传递紧急公文的重要驿道。由于驿使传递公文时间紧迫,那些驻守驿站并负责接待吃喝的人员,就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道既能让赶路的官员驿使以及商贾马帮吃得称心如意,又能做到烧制起来省时快捷的地方名菜——永平黄焖鸡。

永平黄焖鸡刚在古道驿站的餐桌上出现,便以其色鲜味美、香气扑鼻、烹制快捷而受到官员驿使和商贾旅人的赞誉,并随着古道的走向而普及,最终成为博南古道沿线众多马店、驿站用来招待过往客商和官员驿使的首选地方特色名菜。

随博南古道应运而生的永平黄焖鸡,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一道极具特色、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快餐”。特别是现代烹饪技术的加入让永平黄焖鸡走出了古道、走进了城市,也让各民族共建共享的这一美食文化符号更加出彩,形成“万店共享一道菜”的独特景观,永平黄焖鸡俨然成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载体。永平黄焖鸡的名声也越来越显赫,获得了“滇西一只鸡”“滇西名菜头牌”“鸡中第一味”等盛誉。美国的《天下美食》、日本的《名厨料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烹饪杂志,都曾把永平黄焖鸡作为云南著名特色菜肴作过详细介绍。

永平黄焖鸡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璀璨星空”中的一颗“明星”,在新时代显得更加出彩。每年如期举办的“云南·大理永平博南文化节”上,均会演绎万人同吃黄焖鸡的盛况,并成功申报了“最大一锅黄焖鸡——永平黄焖鸡”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每逢一年一度的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永平县都要组织大批烹饪名师赴会,让色香味俱全的永平黄焖鸡在交流碰撞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黄焖商贾名菜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米豆腐黄焖鸡
数道沪上便民支付“名菜” 尽显“云闪付”“名厨”本色
商贾测子
唐英年:商贾世家 从政报国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
“黄焖鸡米饭”进军美国将在美开设首家分店
论古代丝绸之路行旅商贾的新闻传播
姜葱老虎虾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