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教育成效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023-10-16 19:15肖晗许小康李周波吴仁喜
党员生活·下 2023年9期
关键词:铸魂师生育人

肖晗 许小康 李周波 吴仁喜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深化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注重党建引领、思想引领、行动引领,以主题教育成效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引领师生在践行“国之大者”中砥砺奋进、建功新作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学校党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黨的二十大精神,坚守“教育报国”初心,把在开展主题教育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难奋进,加快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

注重党建引领,修炼内功强示范

在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中,学校党委牢牢把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目标,引领干部师生在主题教育中夯实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强大精神根基。

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学校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党委书记带头,领导班子成员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强国建设等10项专题进行理论领学、工作领研、问题领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进党员干部系统化培训,制定《2023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分类开展专题网络培训,举办“双肩挑”中层干部政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组织125名管理干部赴浙江大学开展专题培训,举办“红专并进·博学报国”系列党课3期,组织开展“学习新思想 喜迎党代会 奋进新征程”党支部风采大赛,进行“百名支书讲团课”菜单式预约宣讲,用青春之声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着力创建示范高校。聚焦引领发展“选题问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围绕开放提速、改革提效、创新提质、实现高质量发展开展集中调研。党委书记带队奔赴10余个省市,调研20多所兄弟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单位,学习借鉴行业特色高校先进经验,深度了解地方行业需求,梳理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校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39项问题清单、122项整改举措。党委书记、校长带队赴山东地质六队,与山东地矿局、济宁市政府开展联学联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地质工作者的重要回信精神,深化局校地合作,共谋协同发展,共育新时代“英雄地质队员”。邀请12个以英雄榜样人物命名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来校开展联学联创,共同倡议做新时代教育战线的先锋队、奋斗者和传承人,让英雄精神薪火相传。自入选全国党建示范高校培育创建以来,学校新增2个全国样板支部、1个湖北省标杆院系、5个湖北样板党支部、3个湖北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3个湖北研究生党员标兵,学校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表彰。

着力谋划未来发展。把主题教育与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有机结合,圆满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系统总结出“六个坚持”办学经验,明确学校未来教育强国建设的“四大使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七项行动”以及高质量党建的“五项部署”,以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创新,加快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召开首届战略发展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邀请数十位两院院士和高等教育专家为学校改革发展把脉问诊,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师生在建设教育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注重思想引领,优化机制育新人

学校党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化推动落实“时代新人铸魂育人”工程,优化调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之匹配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爱国奋斗铸魂。研究制定关于完善“五通融合”立德树人体系、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十大工程”推出37项主要举措。紧盯铸魂育人“主战场”,制定关于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突出发挥社会育人“大课堂”作用,扎实推进“地学摇篮 铸魂标杆”野外地质实习“大思政课”基地建设、“美丽中国 青春建功”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扎根基层 强国有我”服务能源资源战略专项行动3大育人工程,把育人高地打造成铸魂高地。

聚焦拔尖创新启智。对标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制定地大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开展本科专业自评估,高质量修订完成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一流标准,贯彻本研贯通,推进分类培养。坚持以个性化培养、国际化视野、科教融合、产教协同为特色,探索李四光学院、未来技术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新地学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聚焦笃行报国砺志。依托“美丽中国讲师团”“乡村振兴学校实践育人基地”等平台,巩固思政教育的“自然大课堂”。举办“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学习践行二十大”、“科技强国逐梦”“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等12个主题,1500余名师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举行中华民族文化交流展演,武汉8所高校近3000名民族师生共同体验一堂民族文化育人“大课”。持续推动以李四光先生为原型的大学生原创话剧《大地之光》全国巡演,举办“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编钟音乐会等高雅文化进校园活动。

注重行动引领,统合发力建新功

学校党委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把服务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师生需求作为主攻方向,精准发力施策,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强化有组织科研。制定有组织科研实施意见,融合各类科研平台,分层分类设立团队,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战略布局与重点突破,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建立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组织8支学科交叉团队入驻,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召开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能力提升专题会议,组织多次专题研讨,与长江三峡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汇聚力量部署推动建功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

强化服务乡村振兴。依托“援派干部+科研团队”帮扶模式,推动施甸县成功打造云南省首个全国地质文化乡和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品牌;聚焦湖北竹山绿松石全产业链发展,协助引进绿松石抖音电商直播基地,推动当地绿松石年产值突破50亿元,助力加快建设“经济倍增先行区、绿色发展示范县”。旅游管理系党支部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深入乡村开展地学旅游资源勘察、地质公园建设、乡村旅游振兴、遗产保护等课题调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为民办实事。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在主题教育期间,将年初工会教代会提案和反映师生急难愁盼的问题梳理成12项重点任务以及36项多部门协同任务等,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学生学风建设、教师子女入园、两校区交通保障、建立体检中心、周转房保障、师生服务大厅功能优化升级和信息化建设等师生期盼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师生基础条件保障,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

猜你喜欢
铸魂师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麻辣师生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珠”育人
努力在育人铸魂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