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地区唐代丝路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3-10-16 08:21韩烨
西部皮革 2023年18期
关键词:河西走廊西域丝路

韩烨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 昆明 650110)

0 引言

丝绸之路见证了多种文化、器物、服饰、礼乐等相互尊重、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1]。立足于唐代陆上丝绸之路西北线河西走廊地区所用来贸易的主要物品,如茶、丝绸、玻璃器皿、皮草、铜器等进行服装创意设计。

就河西走廊的历史而言,其是丝绸之路上的黄金路段,在丝绸之路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就学术而言,唐代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文化的蓬勃和中外交流空前发展,历史地位和作用显著。当前处于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河西走廊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大量文物古迹,我国正处于文化大繁荣的历史关键时刻,研究河西走廊地区的现代服装设计创新应用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该课题本着创新发展的态度,为丰富相关领域的发展,通过作品展现民族特色和民族融合,以服装设计的方式呈现,展现不同载体上的民族文化,给人以视觉的不同感受,打造对唐代陆上丝绸之路西北线河西走廊地区新的认识定位。

1 唐代河西走廊丝路文化概述

1.1 唐代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背景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咽喉,是古丝绸之路的枢纽路段,连接着亚非欧三大洲的贸易与文化交流[3]。唐代政府积极开发河西走廊,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交流与融合,这使得河西走廊地区的经济发展繁荣起来,商业和手工业迅猛发展,同时是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货物交流的枢纽,不同族群和文化的人们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生活,促进了河西走廊地区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社会文化的繁荣。这也使得当地形成了多元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统[4]。

1.2 民族服饰文化

1.2.1 汉民族服饰文化

汉服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变化,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是民族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5],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繁荣和审美追求,体现了唐代汉族服饰的独特魅力[4]。

1.2.2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少数民族服装及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常使用高饱和的彩色图案,这些图案丰富多样,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了少数民族服装的独特风格,不仅在款式、颜色、图案等方面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这也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6]。少数民族的服装和配饰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也为唐代社会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元素[6]。

2 丝路文化的特点

唐代河西走廊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贸易活动频繁。从东方传来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在此地与西域和中亚的香料、宝石、马匹等商品交流。同时,通过河西走廊地区,中央政府可以控制和监管西域地区的贸易。

2.1 汉唐文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文化具有许多特点,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特点:诗词文化鼎盛、绘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文化交流繁荣发展、科技得到发展、佛教文化艺术达到极高的水平,汉唐文化也是我国的一笔重要的财富[7]。由于唐代国家的疆域辽阔,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在艺术上吸收了多种异域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流派。

2.2 西域文化

唐朝西域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文化交流、佛教传播、文化繁荣和艺术交流等方面。这些特点充分展现了唐朝时期中国与西域地区之间的开放交流与文明互鉴。在唐代的丝绸之路上,西域文化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使中国的文化更加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理解和友谊。在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能够继续深化,推动东西方文化的共同发展。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使东西方文化得以相互交流和借鉴,因而融合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

3 丝路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灵感来源

唐代河西走廊地区是东西文化交流的要冲,汇集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以及西北民族文化。这些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促使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唐代河西走廊地区的融合体现在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这种融合不仅推动了当地的发展,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为地区的繁荣和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设计致力于对当时用于贸易的物品和服装以及其面料改造设计发展的研究。

笔者以陆上丝绸之路西北线河西走廊地区为灵感来源进行现代时尚设计,在课程设计中进行实践应用,用创新性的手法将河西走廊文化的交融进行转化再设计,并与现代时尚进行融合。

笔者运用一手资料和搜集二手资料,进行了系列的灵感版、色彩版、设计发展版、廓形提取版、人台实验、图案设计、面料改造、草图版、效果图、制版、样衣修改版、样衣版、成衣展示,文章中列举灵感版和面料色彩版、效果图,通过一系列设计进行该课题研究,最终完成了该设计(论文)。

3.2 设计应用

3.2.1 灵感来源

如图1,设计以“东方霓裳·陆上丝绸”为题,设计灵感来源于河西走廊地区用于贸易的东西方特色产品,丝绸之路的影像、地理地貌,以汉民族服饰和西域少数民族服饰为主体。灵感版设计图中,河西走廊地区的风貌降低透明度置于下方,佩戴帷帽身骑骏马的女子在上,体现了行路一程、丝绸一路的设计主旨;唐代丝绸之路的经典花纹和河西走廊地区的旧时花样置于两名身穿特色服装的女子之下,突出唐代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服装。

3.2.2 设计理念

丝路一程,是延绵千年的商贸之路,是国家交流发展的文化长廊,是国家政治交流的发展之路。笔者提取了河西走廊地区东西两边所用来贸易的物品以及商贸两地的服装服饰特色、环境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再设计,色彩上选择了皮质、茶染的棕色和瓷器的碧绿,并选择了一些较有特点和意义的服饰元素进行变形再设计,如唐代的丝绸纹样,意在使古老的丝路文化和现代时尚进行有机结合,并体现丝路的文化魅力,重现丝路一方文化活力。通过对唐代丝绸之路文化的深入了解,将其中的服饰元素和文化符号进行创新应用,使得现代服装设计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以河西走廊地区的服饰文化为例,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3.2.3 设计效果图展示

如图2所示,运用专业设计软件,通过廓形拼贴、面料分析筛选、草图绘制等一系列方法,最终形成设计效果图。根据效果图,选用合适的面料,采用植物染方法对面料进行改造,最终制作出成衣。

图2 效果图Fig.2 Design sketch

设计首创性地运用了唐代河西走廊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唐朝和西域少数民族的物品进行融合,同时在中西方文化冲突,和河西走廊地区的用于交换的物品的不同,进行廓形拼贴和设计,大面积的交融和小面积的冲突,在设计发展中展现,以廓形、色彩、面料等体现,不同的层次、材质、元素,以河西走廊地区东部以长安地区为代表的唐朝,和河西走廊地区以西边疆少数民族以及西域诸国,考虑其何为重要元素,考虑其细节点,软硬材质拼贴,突出视觉的重点,在特定工艺丝绸、用于交换的物品、贸易的时间、需求、图案、颜色、花纹、习俗、文化、名画的场面,实际地进行设计发展运用。

3.3 丝路文化融入设计的意义

本次设计实践以“陆上丝绸·东方霓裳”为主题,提取唐代丝绸纹样、瓷器、民族服饰等文化元素,创新地融入服装设计中。笔者致力于研究唐代陆上丝绸之路西北线河西走廊地区贸易中所交换的物品的碰撞及融合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呈现。本次设计将传统元素通过变形、提取、符号化等手法进行再设计,将器物和文化交融一并表达在设计中。丝绸之路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网络,不仅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也成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丝绸之路文化在服装设计中可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城市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各种宝贵的材料以及技术传播都在其中发生。丝绸、纺织品、染料等都是丝绸之路上交流的重要载体,这些材料的传播和交换促进了服装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丝绸之路沿线的各个文化通过贸易往来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互动,艺术元素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融合。丝绸之路代表着历史的交汇点和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和交汇激发了创新的火花,从丝绸之路文化中找到灵感,创造出契合时代和消费者需求的服装作品。使其运用不仅能够为服装赋予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能推动时尚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文化在服装设计上具有诸多优势。从历史文化传承、材料多样性、艺术融合到时尚创新,丝绸之路文化的运用为服装设计带来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因此,我们应该更加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和运用,促进服装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4 结语

通过资料搜集整理,经过灵感版、头脑风暴、色彩版、设计发展版等系列设计实践得知,将古老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结合起来,使民族文化在现代时尚中重获活力,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播以及发展。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应该注重民族元素与现代流行的结合,使服装作为载体,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通过对唐代丝绸之路文化背景下的深入了解,将其中的服饰元素和文化符号进行创新应用,使得现代服装设计更具历史感和文化底蕴。以河西走廊地区的服饰文化为例,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同时也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本设计在廓形运用和发展尚有不足,在廓形上未能突破,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变化。在色彩运用上过于保守,只借鉴了原始发展的本身,未有自己的色彩导向,在未来的设计中,应该加以突破发展。

猜你喜欢
河西走廊西域丝路
河西走廊的风
《八月西域行印记》
在河西走廊聆听
丝路梦
丝路
班超出使西域
梦丝路
丝路谣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