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情景教学法”实训在《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17 05:01沈超杰
砖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建筑构造砌筑实训

沈 萍 沈超杰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建筑材料与构造》是高职类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和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更是建设工程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涉及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材料、装饰材料的基本特性和适用情况,而构造部分更是涉及建筑基本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构造要点和做法[1]。课程内容理论性强,覆盖面广,知识结构复杂,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传统教材侧重理论知识的阐述,实训和实操环节少;出现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而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薄弱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将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进行项目化模块化设计,尤其突出课程实践实训项目设计,在实训中设置不同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加强实训力度,强化学生动手实操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2]。

1 课程基本介绍

《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课程性质是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最直接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识别材料、识别建筑构造方法、识读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建筑类型选择相应的建筑材料、了解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建立建筑构造理念,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定位是从施工员、材料员和监理员等工作岗位出发,分析相应的工作岗位所应执行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类,然后确定课程目标及定位,从而进行教学设计实施。

2 课程设计

2.1 教学设计理念

结合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访企拓岗调研任务,调研了苏州本土土建龙头企业,对企业用人需求和初入职员工进行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经过三年的疫情,土建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土建行业正在由高速发展趋于高质量发展过程,行业转型势在必行,行业对土建专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呈下降趋势,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计划成本下调,从而导致对人才的培养周期缩短;另一方面,初入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由于技能点与工作岗位结合不够紧密,且校内专业课程周期较短,导致岗位适应难度增加,工作初期压力较大,对专业发展前景信心下降;而反馈到专业毕业生就业层面上,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综合考虑,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建筑材料与构造》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在课程设计时,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将课程以项目任务进行划分,理论融入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实施。

2.2 教学设计思路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本课程教学设计时不再以知识为主线,而根据建设工程管理管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标准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根据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并结合校本资源进行课程项目化实训设计,在实训项目设计中融入实际工程情境。

2.3 教学设计原则

2.3.1 目标明确

教学设计紧扣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的三大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项目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明确各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各项目和实训活动互补,使学生在实践中既锻炼动手实操技能又巩固理论知识。

2.3.2 结合教学实际

教学项目和教学情境设计应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结合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和校内实训条件,以课程教学平台资源为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完成实训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素质和技能目标[3]。

2.3.3 贴近工程实际

以实际工程为教学案例,结合工程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例如建筑材料选取实训项目设计中,要求学生以实际工程图纸为蓝本,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从而巩固建筑材料的特性和应用范围这一理论知识要点[4]。

2.3.4 因材施教

该课程中建筑构造部分是本课程学习的难点,针对高职类学生建筑空间感弱,结构构造基础知识缺乏的问题,以简单工业或民用建筑为切入点,按照常规施工顺序将建筑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组成,以数字化资源(微课、动画、视频、图片)的形式上传到学院的课程教学平台,学生借助超星泛雅学习平台的资源解决传统教材构造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之间的衔接问题,使教材上的平面构造知识从抽象到具体、从平面到立体。

2.3.5 教学手段多样化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学院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虚拟仿真教学软件、VR模拟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改善教学效果[5]。

2.3.6 评价多元化

一改传统的一卷定考制,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课堂测验、实操实训成绩、小组作业、课程项目调研、校级技能大赛参与情况和课程期末考核等综合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充分挖掘学生的专业潜力,从而陶冶学生的专业情怀。

3 课程项目化与情境设计

依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该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实训设计,充分利用园林技术馆现有的有利实训条件,紧扣《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点,设计贴合实际工程、学生参与度高的实训项目。

3.1 项目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行业岗位要求以及校内实训基地配置,共设计了5个切实可行的实训项目,分别是:建筑工程材料的识别、建筑清水砖墙的砌筑、建筑基本构造识别、民用建筑模型制作以及建筑楼梯施工图绘制。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见表1。

表1 实训项目设计及实施方法

3.2 现场教学法

在建筑工程材料的识别实训中,涉及建筑工程中常用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的识别和选用,通过建材市场的实地调研,识别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常规尺寸以及适用范围,不同品牌、生产厂家的产品参数对装饰效果的影响和工程造价的影响,通过校内建筑构造缩尺模型的测量,小组调研并分析结构材料的种类、特性以及适用范围;建筑清水砖墙砌筑实训中涉及砖墙材料的选择、粘结材料水泥砂浆的配置以及材料用量的估算,通过园林技术馆砌筑构造实训室的现场教学演示,小组分组完成单片小段清水砖墙设计及砌筑,通过实操掌握材料用量的计算和砌筑技术要求,校内砌筑实训室如图1所示。

图1 砌筑实训室

3.3 多媒体教学

学生借助超星泛雅学习平台,课前学习课程团队先期积累的课程资源(课件、微课、动画、视频),课后进行反复学习;砌筑实训中的大师演示如图2所示。

图2 大师演示砌筑

3.4 施工实例教学

学生通过建筑构造缩尺模型了解简单民用建筑基本构造,学习建筑构造内部基本做法,如楼面、屋面、梁、柱以及基础内部配筋和构造分层做法、楼梯结构构造和屋面防水构造做法。

3.5 情境教学法

建筑材料识别实训、建筑清水砖墙和建筑模型制作实训中,学生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分别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比如项目材料采购要求、施工中建筑内墙砌筑以及方案时期的模型制作等情境,通过不同的情境发布不同的任务要求,小组分配不同的分工,完成合作任务。

4 课程教学设计实例

《建筑材料与构造》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员的岗位要求,确定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以“工学结合”的理念设计课程项目教学。下面以建筑砖墙砌筑教学实训项目为例阐述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

4.1 学情分析

建筑砖墙砌筑实训教学对象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学生,具备了建筑工程识图知识。学生对实际工程事件较感兴趣,对建筑构造实操训练有一定的向往和期待。学生在该实训项目前已经学习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了建筑构造六大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通过本次实训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掌握建筑构造中墙柱的作用,掌握园林建筑中墙柱的分类,常见的园林墙体材料,清水景墙的组砌方式和要求。通过观摩大师的示范,熟悉清水墙的砌筑方法和技术要点,为下节课的分组实操做好充分准备。

4.2 教学过程设计

该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砖墙砌筑模块也遵循这五大环节进行开展。

(1)创设情境:某建筑施工项目现需要进行墙体部分的施工,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施工项目组接到任务,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表中的安排进行建筑墙体部分施工。

(2)确定任务:借助超星学习平台,每个小组确定一种清水墙的组砌方式,并将初选砌筑方式发布到超星学习平台上。

(3)实施任务:教师通过大师砌筑视频微课,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明确本小组的砌筑方案和砌筑材料准备要求;学生在学习以上资源的基础上确定各组的组砌方式并初步计算所需的材料用量,将小组最终确定实施的组砌方案发布到教学平台上。

(4)总结评价:学生分组汇报清水墙的砌筑流程和施工技术要点,教师和其他各组成员进行师生互评和各小组间互评。

(5)拓展提高:不同的组砌方式对施工效率的影响。通过探究学习、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交流协作。

4.3 课程思政融入

该实训项目通过对墙体材料的识别,让学生体验到我国地大物博、材料资源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观摩大师砌筑的视频,学习大师砌筑的技术要点,引入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结合大师精湛的施工技艺,树立学生的工匠理念并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实训方案的讨论、制定和总结,为实操实训作准备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砌筑的技术要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素养;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4 教学评价与反思

4.4.1 教学评价

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并结合教师点评方式,综合三方评价结果来评定学生的实训成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4.2 教学反思

该实训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项目为蓝本进行教学情境设计,采用角色扮演、项目化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校内园林技术馆实训基地现有有利的教学实训场所为课程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交流、小组分工合作等方式来解决项目中子任务问题,完成项目任务,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中融入施工员、监理员和材料员的基本岗位要求,通过学习情境来达成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掌握。

本次建筑砖墙实训结果显示,学生借助超星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在材料的识别和观摩大师示范两个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对大师的营造技艺表现出惊叹和崇拜;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确定砌筑方案时,对材料用量的计算有些困惑,鉴于以上平台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训结果反馈,将学生现场的实训图片或者视频资料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解决学生的计算问题。

5 结语

采用项目化“情境教学法”在《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中的应用正处于改革试用阶段,课程教学团队运用此法在教学改革中初见成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团队成员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但课程项目化改革不能一劳永逸,必须结合生产实践持续改进提升,也需要团队全员教师的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建筑构造砌筑实训
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构造与抗震设计方法
BIM技术在砌筑工程排砖深化设计中的应用
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分析
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构造》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砌筑水泥强度检验及其控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筑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建筑构造课程教学路径探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