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3-10-18 22:48林丽清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闽南地区南音泉州

林丽清

(福建省泉州艺术学校,福建 泉州 362000)

闽南地区是指福建省南部,其中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级市,北接榕城、南邻与粤省,西交汀州。闽南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区域,民族文化、非遗文化资源丰富,成为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非遗文化遗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如何有效开展闽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福建等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与重视程度逐步提升,同时也在不断挖掘和开发推进力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育、旅游、科技、文创相结合均是有力的方案与手段。在传承与发展中,同样也存在诸多挑战,例如一些项目的传承存在困难,依然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保护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且不合理的现状。加上非遗文化本身的脆弱性、特定性、地域性,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受到猛烈的冲击。闽南地区的独特非遗文化遗产需要当地热门、有关部门、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才能得以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全新发展态势。

一、闽南非遗文化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统的“记忆”,它以口传心授为主要形式,是寻找文化根源的重要途径。闽南地区非遗遗产一般流传存在于闽南地区等,是全世界闽南人共有的精神财富。以泉州、漳州、厦门等地为例,市委等有关部门均高度重视非遗。发展至今,闽南地区共有世界级非遗4项目、国家级31项。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闽南文化就占了很大一块比重。根据整理与分类,闽南非遗文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排名不分先后)。

(1)口传心授的语言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闽南范围内十里不同音,各地方言、谚语、故事、传说、歌谣独具特色,且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入选非遗的语言类文化如闽南童谣、霞浦畲族小说歌、陈三五娘传说等。

(2)民俗艺术表演类。民俗艺术类表演包含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曲艺等等,这一类可以称得上是闽南非遗的重头戏,闽南地区的先祖善于用音乐、美术表达内心情感,因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包括音乐类包括泉州南音、浦城闻派古琴、茶亭十番等。舞蹈类包括泉州拍胸舞、龙岩采茶灯舞等。戏曲类包括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等。杂艺包括自然门武术、宁德霍童线狮等。曲艺包括答嘴鼓、福州评话、漳州锦歌等。美术类包括杨荣剪纸、漳州木版年画、惠安木雕技艺等等。

(3)民俗仪式类。通过民俗仪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爱情的向往等。在闽南地区,婚丧嫁娶、添丁庆寿、春耕秋收等均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日程。以此形成的非遗民俗如元宵游灯习俗、苗族婚俗、客家元宵节庆等等。

(4)民间技艺和手工艺类。民间技艺是闽南地区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知识总结,其中包括了各具特色的生产技艺与生产工具等。如享誉全国的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泉州传统竹编工艺、武夷岩茶(俗称大红袍)传统工艺等等。

二、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一)传承人断层

根据现有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记录,传承人断层、缺乏下一代传承人是闽南地区非遗的普遍传承困境。特别是针对口传心授的项目来说,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非遗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然而发展至今,传承人均已进入老年阶段,且地域不均衡,无法吸引下一代人的参与。现代社会是发展迅速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物质需求高,加上多元文化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影响,很难吸引到年轻群体作为传承对象。缺乏传承人会影响语言类、表演类的文化传承。

(二)受众面窄

闽南非遗种类众多,内涵丰富,同时也是闽南地区历史变迁与人文发展的见证。然而现在新媒体、自媒体、网络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加上电视、电影、小说等娱乐活动的普及,大多数人们将兴趣点放在了更具娱乐形式的活动上,使得闽南地区的非遗传承陷入受众面窄的困境。加上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现代工具的快速发展,直接冲击了传统的民间技艺。传统的民俗表演、民俗音乐、民俗技艺更多的体现得源自于受众群体的情怀。在科技不断发展,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闽南非遗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

(三)保护意识弱

闽南地区非遗大部分是形成于民间,形成于乡村地区。尽管不少非遗项目对于当地的民众来说是熟悉的,但实际上由于知识层面、价值观的影响等原因,村民的保护意识是相对薄弱的。而非物质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某类特殊的文化情境、特殊场景之上,民众很难去理解去保护,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传承载体的消亡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存在,这均是由于对闽南非遗的保护意识薄弱而影响的。

三、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一)推进对非遗的关注与研究,助力传承人培养

形成规范科学、系统标准化的闽南非遗文化研究是推进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发展至今,在文化自信理念、多元文化并存的趋势下,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均对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拥有同样的传承理念,便是“根”文化意识。只有对年轻一代人形成熏陶与教育,在年轻一代人中获得文化的认可,才能有源远流长的发展。

(二)结合PBL项目式研究,拓展传承思路

在理念不断更新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研究时效、丰富教育形式,需要不断尝试与探索。闽南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将其与教育进行结合,在教育中形成与学生的认知影响、在教育中形成对文化的深度研究。闽南非遗文化的传承可以结合PBL项目式研究展开,充分拓展传承思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全新的活力。所谓PBL项目式研究是指通过围绕某一情境展开探究,以某一主题中的若干问题形成连贯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小组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在对项目的研究、分析、汇报等一系列的过程中来形成相关研究,从而获得研究成果。

以“福建南音”的PBL项目研究为例,可确定“我是非遗小传人”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关键设问——确定研究目标。如问题(1)闽南非遗有些什么?具备何种条件才能入选名录?(2)泉州南音入选国家级非遗的优势和价值是什么?(3)泉州南音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经典曲目?(4)泉州南音目前传承人是谁?他的生平经历是什么?通过设定一些具有明确指向性、又易于操作完成的问题作为主导,为PBL项目研究圈画出大致的范围。

第二步,小组合作——筛选研究方法。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不同的智慧碰撞,在头脑风暴中形成具体的研究方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一般可以采用资料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等。同时在PBL项目研究中,还可结合小组探究法、分享交流法等等来形成对泉州南音的研究。

第三步,创设情境——着力解决问题。为了避免在研究中出现研究泛化和虚化,在PBL项目研究中应当时刻关注非遗文化的重点问题。如可以邀请泉州南音传承或表演者来举办讲座,创设泉州南音发展与起源的环境,通过学唱、表演、创编泉州南音旋律为内容创设出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为一体的情境,在沉浸式的感受中了解泉州南音,能够对泉州南音的艺术内涵、特征有着科学、系统的认识。

第四步,成果展示——总结经验。通过设计问题、制定计划、重点研究等一系列的项目完成之后,可以鼓励研究者进行主题式的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自我研究的总结和分享,更是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思路。传统的非遗研究均是将重点关注在“研究”本身上,即便产生了成果其影响范围和价值都较弱,通过成果展示能够形成给非遗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如何将泉州南音更好地展示在大众面前同样值得研究者的思考。

(三)开展采风研学活动,助力成果交流

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还可采用“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同样对于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功效,在实践中引导研究者认识民族文化,同时将民俗调查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形成研学育人与非遗传承同步发展的双重功效。以研学旅行为主要途径,通过田野调查,力求保护、传承闽南非遗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机制形成田野调查、非遗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引导研究者以及社会接纳类似的非遗民族文化活动,用正确的认知去看待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和民俗文化,从而为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诞生于民间,因此只有真正进入民间,走进乡村,走进田野,才能形成科学系统的非遗研究和调查。通过田野采风,走访非遗形成地、采访非遗传承人、真正体验非遗活动才能真正了解文化的艺术内涵,从而为传承和发展非遗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开发文创周边产品,创新发展路径

文化周边产品的开发是推进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型路径。如今的时代是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时代,不仅如此,文创旅游也深入人心。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与非遗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在地域区域内设计各类非遗造型、图片,同时还可以制定音像制品、笔记本、书签等各类伴手礼,拓展非遗文化的受众群体,从而促进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

(五)借力互联网技术,拓展传播媒介

社会不断发展,已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信息的发展速度之快让全世界人们都感到震惊。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的过程中如利用网络碎片化时间以及互联网传媒手段,将能以鲜活生动的形式来获得关注与认同。如可以充分与自媒体、微视频、QQ空间、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形成全新的闽南非遗发展,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时间与空间,能够更大地扩大非遗传承的影响力。

四、结语

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不同地域与不同民族的生活特色、民俗习惯各不相同,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历史和时空的见证,是内在精神和外在审美的具体表达。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闽南地区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作为一名闽南地区非遗文化的热爱者,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热爱闽南非遗,并且能够为闽南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闽南地区南音泉州
泉州
弦管南音“固首”体系研究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李进杰的南音情
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运营机制研究
南音乐器配合的多样均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