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的工业园区品质提升研究
——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园为例

2023-10-18 10:06杨坤张婧
城市建筑空间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产业园园区

杨坤 张婧

0 引言

国外工业园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工业村或城市。20世纪5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至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重点发展城郊工业园及工业卫星城。20世纪80年代,发展重点转向高新技术产业园。20世纪90年代,高新技术产业园从单纯的研发生产发展为集研究、生产、居住于一体的技术城。

我国工业建筑起步于1950年,以国家批准成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生产加工单一产品。1978年后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向内陆推进,多类型扩展,出现软件园、高新园、农业园等专业园区。十六届三中全会后,产业园区从早期粗放逐步走向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阶段。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产城融合背景下,产业园建设进入创新引领、多元发展的崭新阶段[1]。

“产城融合”规划理念源于解决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与产业发展平衡问题。我国学者研究产城融合理论,由最初“产城人”要素不断完善至“产城人地境意”等多方要素[2]。产城融合广义上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狭义上是产业区与城市区的融合,本质是从人本主义出发,在推进产业改造升级与集聚发展的同时,提供居住办公、服务休闲功能,核心是满足就业人群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促进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

1 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园概况

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园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南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唐槐产业园区中部,北起化章街,南至四号线,西起大昌路,东至马练营西路及马练营路,总面积约80hm2(见图1)。目前园区共入驻9家企业,产业类型主要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食品加工。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现场踏勘、企业走访等途径,梳理现状问题。

1 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园航拍现状

1.1 规划布局不合理

目前已入驻的9家企业在规划设计时未统一考虑,项目分布分散,用地划分、出入口按各自需求设置,呈无序状态。各建设主体以地界为限进行封闭式、均质化建设,建筑密度大,绿化面积小,缺乏集中绿地。园区外围主次干道可满足基本运输通行要求,但内部支路较少,缺乏慢行空间。

1.2 建筑风貌不协调

园区在建设过程中过度重视经济性与功能性,忽略风貌营造。建筑设计及建设水平较差,修建效果与设计效果不完全一致,立面材质选用相对廉价,色彩搭配主辅色不明确,施工精细度不足。相邻或相近企业之间风格差异较大,互不协调,不利于园区整体形象塑造。

1.3 配套设施不完善

入驻企业内部配套功能为办公、住宿及食堂,缺乏特色商业、娱乐休闲、户外活动等生活服务功能和企业交流、商贸、会展等生产服务功能,外部公共配套资源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配套设施与服务水平相对滞后,降低了人才吸引力,制约产业快速提升。

2 案例研究

2.1 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177hm2,现状用地效率较低,交通及基础承载能力较弱,是典型的存量型工业旧区,亟待更新改造。为贯彻“新型城镇化”,合理引导工业用地存量更新及产业升级,该产业园以“智能制造”为定位,重点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内外交通衔接组织、城市空间形态、公共及市政设施配置、开发时序等进行升级改造。

1)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及职能 以苏州工业园区自身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为立足点,明确“核心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服务”定位[3]。

2)塑造产业园绿景环绕整体形象 依托主干路形成景观轴,依托河流形成滨水生态廊道,结合外围防护绿地构建生态外环。

3)满足不同人群特殊需求 围绕地铁站在园区中部设置综合服务中心,除基本生活性公共服务设施外,为园区提供智能服务、创新支撑、专类服务、商务办公等生产性服务功能。

2.2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纬壹科技城位于新加坡西南部的女王镇,占地约200hm2。作为新加坡第三代现代新型工业园区,区域层面宏观区位优势明显,对外物理联系紧密,距新加坡中心商务区与西部工业区约20min车程,距机场、港口较近,交通便利,是新加坡第一个产城一体化项目。该园区将空间功能分为生物医药、艺术商业、数字媒体3个核心产业集群聚集区,并规划商务核心区、生命科技区、信息通信区、生活居住区、纬壹公园、淡马锡传媒区媒体城、起步谷等功能区,打造集“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4]。

2.3 案例特点

1)便利的交通条件 外围交通环境决定园区空间总体格局、交通组织方式、运输承载量,园区道路与城市道路顺畅衔接,可助力产业园融入城市交通网,提高企业生产运输效率。

2)良好的景观环境 保证园区一定面积的绿化用地,利用原有自然条件,结合道路绿化带、企业组团公共绿地,实现公共绿地功能化与公共环境精细化。

3)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具有针对企业商贸、会议、会展的产业配套,以及园区职工衣食住行的生活配套。

3 城市设计策略

3.1 调整规划布局,优化空间形态

3.1.1 用地划分

根据中小企业入驻需求,将用地范围内的未建地块划分为18处20~50亩的工业用地。通过合理规划对园区土地进行置换,植入商业和绿地功能,规划1处30亩的邻里中心用地、2处5亩绿地,其中1处绿地位于邻里中心地块,与邻里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绿地边界可进行弹性调整,进而促进园区功能复合。此外,工业用地设置弹性边界,未来企业入驻可根据用地规模进行调整,增加招商引资竞争力(见图2)。

2 弹性边界划分

3.1.2 交通体系

1)增设支路 用地范围包括2条快速路化章街、马练营路,1条主干路大昌路,3条次干路二号线、四号线、马练营西路及1条支路泽信街。规划在大路与马练营西路之间增加1条东西向宽15m的支路,化章街与二号线之间增加1条南北向宽20m的支路。通过在基地内部引入2条支路降低车流量密度,提高交通效率,加强道路联系,保证部分中小企业用地开口,同时设置人行通道。

2)构建慢行体系 利用北侧与东侧外围的市政绿化带布置共享单车设施,预留自行车及步行专用道。

3)企业主入口设置缓冲空间 要求企业主入口退用地红线5~10m,满足货车临时停靠卸货、快递车辆停放等需求,避免对城市道路造成影响;设置值班室、快递收发室,实现人车分流、快递临时存放功能(见图3)。

3 入口缓冲空间

3.1.3 景观结构

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构建绿色生态网络,同时满足城市海绵设计要求。“点”为企业内部绿化组团;“线”依托市政道路绿化带和企业用地边界绿化带;“面”为2处5亩的街区公园,打造生态化、网络化、层级化的绿地空间。设计要求企业沿各自用地边界预留3~5m作为绿化带,相邻企业可形成6~10m宽绿化带,在不过分占用每个企业用地面积的情况下构建一定宽度的绿量,城市鸟瞰角度形成相对秩序的图底关系。

3.2 管控建筑风貌,提升建筑品质

1911年,贝伦斯设计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称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同年,格罗皮乌斯设计德国法古斯工厂,对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作品风格产生深远影响,催生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工业建筑在建筑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现状工业建筑立面设计偏重于生产性,呈现面貌单一、缺乏个性特征,立面美学较少受到关注。在控制成本造价的前提下,尊重统一与变化的美学规律,从立面构图、材质选型、色彩搭配、细部要素4个方面展开论述,实现建筑美学、生产功能、企业文化的有机统一。

3.2.1 立面构图

产业园作为整体,各类型建筑立面应和谐统一,整体原则为比例协调、尺度合适、虚实结合。单层厂房立面通过实体与玻璃材质的结合进行分段处理,弱化体量。多层厂房立面突出线条划分,以竖向或横向为主。配套服务建筑高度高于周边厂房,作为园区轮廓的制高点,在构图简洁大方基础上通过体块叠加、错位、退让等手法丰富建筑形态,形成丰富的建筑界面,体现现代、时尚、精巧的风貌特色(见图4)。

4 单层厂房、多层厂房、配套服务用房立面管控示意

3.2.2 材质选型

产业园建筑应选择耐久性、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注重生态性与经济性。厂房建筑常用材料为金属和涂料。金属材料光泽度高,质地均匀,色彩、外观、形状等灵活可变,立面效果突出现代科技感。涂料色彩繁多,价格便宜,采用不同施工程序以达到不同纹理效果。职工宿舍、食堂、研发办公等配套服务建筑在底层等近人尺度采用品质较高的玻璃幕、石材、穿孔铝板等,标准层使用真石漆材料,立面进行分缝处理,避免大面积匀质涂刷。

3.2.3 色彩搭配

在分析现状建筑基础上,产业园整体色调倾向灰白色系。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类建筑立面建议以浅灰色为主,局部深灰色,塑造工业科技感。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类建筑立面建议以白色为主,局部灰色,增强立面洁净感。面积较大的主要色可使用低饱和度、高亮度色彩,面积较小的辅助色可适当增加饱和度,降低亮度,同时可设置与企业相关的点缀色。屋面避免使用高饱和度的绿色、蓝色,宜使用灰色等低饱和度色彩。

3.2.4 细部要素

建筑细部要素包括设备、标识、灯光3个部分。

1)设备 立面设备包括空调室外机与特殊生产管道。在平面布局时应注意设备集中,立面采用与主体建筑材质色彩一致的材料进行隐蔽处理。管道呈现独特外形,以丰富建筑体型变化,彰显工业建筑的特征。屋顶设备包括太阳能光伏设施及生产设备,宜与建筑屋顶机房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有序摆放、适当遮挡进行美化处理。

2)标识 标识指企业招牌或建筑的编号系统,标识样式应与建筑风格保持一致,与立面进行一体化设计,对建筑立面产生修饰作用。标识应尽量设置于临街主要建筑界面;尺度大小与建筑立面相协调;选用耐久性材质,不鼓励使用纸质或布艺的超大型独立式标识,颜色不超过3种。

3)亮化 夜间照明以整体统一、层次分明、绿色环保为原则,宜结合建筑立面进行一体化设计。邻里中心与园区内配套服务楼为高亮度区,形成视觉焦点,灯光以暖色为主;厂房建筑为低亮度区,以满足自身夜间照明为主,同时注意选用节能灯、节能电器配件。

3.3 完善配套设施,营造园区氛围

3.3.1 邻里中心

在园区内引入邻里中心,营造园区商业、生活氛围。邻里中心本质上是集成化的商业中心,服务于整个园区,设置特色商业、餐饮等功能,卫生服务站、体育馆、警务、公共休闲、党群活动、会议、小型展览、户外公共活动等功能可通过政府管理部门规划统一管理,满足园区多样化需求(见表1)。

表1 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园邻里中心各功能占比

邻里中心选址于产业园核心位置,具有步行10min可达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打造高效生活圈。同时与邻里公园紧密结合,使访客在整个场地中获得亲近自然的体验。建筑立面设计符合工业园区实用性、经济性、品质感要求,摒弃繁复的表皮外观,采用简约通透的标准化立面,节约施工经济与时间成本(见图5)。

5 邻里中心效果

3.3.2 景观小品

1)绿化植被 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本土化植被,根据当地气候特色选择适合生长的植被,遵循因地、因时、因物的原则,提高植物存活率及生态多样性。行道树以列植为主,要求树干与树形良好,四季有景,适当选用常绿树种白皮松、侧柏等,满足冬季有绿要求。同时增加形态色叶富于变化的栾树、合欢等,以丰富道路景观。灌木种植以修剪成型的绿篱为主,弱化建筑或构筑物边角,突出简约现代风格,如卫矛篱、小叶黄杨篱。地被主要以冷季型草坪为主,避免使用观赏草,降低后期维护成本[5]。

2)城市家具 座椅、路灯、导视牌等城市家具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太原市唐槐产业园区的城市文脉及特色,结合产业园区特有的功能属性,实现造型简约、色调统一,宜选用金属或石材材质,与街道及建筑物整体协调。在街角等重要节点设置特色鲜明区域门户标识,主次干道设置车行导向标识,公共空间设置人行导向系(见图6)。

6 城市家具

4 风貌管控条文

通过制定风貌管控条文,对提升园区品质、影响园区风貌的各类要素进行汇总,提出管控要求,采用弹性或刚性的管控方法,保障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与灵活性(见表2)。

5 结语

在产城融合背景下,城市设计先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构建以工业建筑为主、配套建筑为辅的产业园区,打造产业园10min生活圈。在满足生产需求同时,结合时代特征,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创造凸显时代精神、地域文化、人文关怀和智能科技的产业园形象。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形态、建筑风貌与配套设施方面提出品质提升与管控策略,以统一的设计语言对建筑、景观进行引导,为工业园区、城市空间增加人文情怀与美学追求(见图7)。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产业园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