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活动内涵解读及设计策略探析

2023-10-18 06:58安徽省无为市杏花泉中心小学夏凤丹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金字塔课文情境

安徽省无为市杏花泉中心小学/夏凤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1]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实施任务群教学、落实“新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不二途径。

一、学习活动内涵解读

1.学习活动与核心素养、任务群的关系

“活动”在《汉语大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从事的行动。”学习活动是为了达成特定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而采取的行动。语文学习活动就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些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活动与语文核心素养、单元任务群、子任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通过右边这张(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任务群设计图直观反映:

从图1 可以看出,统编教材五下第二单元名蓍阅读单元,可以归属“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根据本任务群的第三学段学习内容,设置了“古典名蓍读演剧场”这个大单元任务情境,下设“名蓍围读会”“好剧开演啦”“小小评论家”三个相互关联的子任务组成单元任务群,每个子任务又由两三个学习活动组成。由此可见,学习活动是整个任务群中的最小学习单元,是任务实施的载体,也是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实现语文学科“培根铸魂、以文化人”的根本途径。

图1 语文学习大单元任务群设计图

2.任务群中学习活动的特点

“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特定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师生操作的总和”,[2]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一般由学习目标、活动任务、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评价规则等要素构成。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3]作为任务群载体的最小学习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为顺利完成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活动,除了学习活动的一般特性,同时还具有任务群的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及任务目标的指向性和活动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的特点。怎样把握任务群中学习活动的特点,设计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呢?

二、学习活动设计策略探析

1.紧扣任务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为落实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始终指向任务目标。语文要素是我们制定单元任务目标的重要依据,学习活动的设计应体现语文要素的教学要求。

统编五下第二单元是名蓍阅读单元,由精读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略读课文《猴王出世》《红楼春趣》以及口语交际“怎么演课本剧”、习作“写读后感”、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资源组成。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蓍的方法。学习写读后感。”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段要求,本单元可归属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达成“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蓍的方法”这一单元任务目标,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在子任务“名蓍围读会”下设计以下三个学习活动:(1)阅读交流平台,梳理阅读原蓍的方法;(2)初试身手,读原蓍片段,在文中找对应段落;(3)运用方法,尝试阅读原蓍相关章节,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这三个学习活动紧紧围绕“整本书阅读”的大任务和单元目标“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蓍的方法”进行设计,目标指向性强,从方法指导上保证了“阅读古典名蓍”这一学习任务的落实。

2.学习活动设计体现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4]所以,任务群中的语文学习活动一定是在真实情境中的综合性、实践性的活动过程。

统编五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革命传统教育,安排了《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等课文,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

由于革命传统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距离,单凭对课文的阅读,学生难以走进人物内心。根据这样的学情,笔者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在充分品读了课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之后,为了进一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军神钢铁般的意志,创设了两个“在不同情境中讲故事”的学习活动。

情境一,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述故事。

(1)模拟角色,创设情境:这天,沃克医生回家后,表现得异常兴奋。孩子们问:“爸爸,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请你以沃克医生的口吻,给孩子们讲述刘伯承的故事。当选手上台讲述故事时,教师让全班学生扮演沃克医生的孩子,一齐向选手发问:“爸爸,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啊?”选手马上就获得了沃克医生的角色感,即兴有了这样的故事开头:“孩子们,爸爸今天在诊所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病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啊!”拟真的情境创设将课堂变成沃克医生的家,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找到了“沃克医生的口吻”。

(2)师生评议,总结方法:为了讲好这个故事,课文中的语句哪些可以直接用,哪些需要变一变,哪些需要加一加。学生讨论后得知,课文中体现军神钢铁意志的语句可以直接用,讲述的人称、说话的语气要变一变,反映刘伯承英雄事迹的课外资料可以加一加。

(3)运用方法,在组内讲述故事。

情境二,以导游的口吻讲述故事。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在重庆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里,摆放着一张革命军人残废证,上面写着: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困难,脑神经经常受影响。残废登记二等甲级。请你以导游的口吻,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讲述《一张革命军人残废证背后的故事》。

(2)说一说,这个故事应该怎么讲,要讲述哪些内容(刘伯承是怎么受伤的,怎么做手术的)?用什么方式讲?是详细讲述还是简要讲述?

(3)观看视频讲述,验证猜想。

同一个故事,设计成“在不同情境中讲述”的活动,在“真实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5]对学生的讲述方式和能力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情境一需要详细讲述,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情境二需要简要讲述,训练学生根据特定的情景对象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体现了“关键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整合。在讲好故事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多次与文本对话、倾听思考、与学习伙伴的交流、讲述等语文实践活动,凸显了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两次情境中的讲述,文本信息和课外资源有机整合,让军神的形象在学生的一次次讲述中丰满起来、高大起来。

3.学习活动设计要具有内在逻辑性

任务群内任务目标的达成往往需要几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6]构成学习活动任务链,其“内在逻辑关联”既有知识逻辑,又包含生活逻辑和学习逻辑。

统编五下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环球旅行”,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以及习作等教材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多元的世界文化。根据本单元的文本特点,可归结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个任务群。其中《金字塔》是该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由《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个小短篇组成,《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还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根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内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设置了“做世界文化讲解员”的任务情境,并在此情境下设计了如下彼此关联的四项学习活动:

活动1 知识竞答赛:胡夫金字塔知多少

(1)阅读“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获取信息。

(2)知识抢答赛。

(3)胡夫金字塔有哪些“不可思议”之处?

【设计意图】初步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用“知识抢答赛”激趣,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掌握阅读方法,获取信息。

活动2 制作资料卡,介绍古埃及

(1)阅读“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填写资料卡。

(2)借助资料卡,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概况。

【设计意图】进一步训练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信息、梳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借助资料卡,介绍古埃及”训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信息的能力。

活动3 头脑风暴:大胆推测

(1)了解关于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几种说法。

(2)你认为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呢?请根据掌握的信息,大胆推测,并说清推测的理由(图2)。

图2

【设计意图】对学生梳理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灵活运用《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全篇课文的信息,同时训练学生围绕观点阐述理由的思辨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活动4 我是小小解说员:给视频配解说词

(1)播放金字塔视频,欣赏金字塔奇观。

(2)给这段视频配解说词,说说该段视频解说词可以有哪些内容?

(3)当堂准备,现场解说:

①快速浏览《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课文,圈画自己需要的句子;

②将这些句子按视频的顺序进行组合,练习解说;

③可以这样开头: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金色的夕阳下……

【设计意图】此项活动更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对视频充分理解,再梳理整合《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两篇课文的信息,圈画自己需要的句子,根据视频内容将“句子”有序组合成视频解说词,当堂解说。对学生的信息运用能力和有序表达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图3 所示,从活动1 到活动4,四个学习活动具有“内在逻辑关联”:从获取信息到整合信息再到在不同的任务情境中运用信息,从部分提取信息到整篇提取信息再到双篇提取整合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目标逐级提升;从借助文本信息介绍古埃及到运用信息推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再到运用信息给视频配解说词,对学生针对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的能力要求节节攀升;四项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组成一个内在关联、结构完整的任务链,共同指向获取信息、运用信息、传递信息等核心素养,满足今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

图3

4.学习活动设计突出评价的针对性

为了保证学习活动的实效性,活动评价不可少,任务群内的活动评价要突出针对性。

(1)依据任务群“教学提示”设置评价。例如,新课标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指出:“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7]根据这样的“教学提示”,在“制作资料卡,介绍古埃及”的活动中,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评价表(表1):

表1 “制作资料卡,介绍古埃及”评价表

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量表,不仅能客观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运用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具体交际情境中传递信息的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不断地反思学习最终完成任务,实现“教—学—评”的一致。

(2)根据活动形式设置评价。同一任务群中,不同的活动形式,评价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上文中的“活动2”和“活动3”,都是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活动2”是介绍,评价重点在说的“对象感”和语言的“简洁明了”上;“活动3”则是运用文本信息大胆猜想,评价的重点则放在“理由是否充分”上,考量学生在此过程中思维的逻辑性与表达的条理性(见表2)。

表2 “头脑风暴:大胆推测”评价表

研究情境教育的专家李吉林老师说:“学生必须自己建构知识,亲自介入、参与、热情地投入其中,其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途径就是活动。”[8]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对落实“新课标”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尤为重要,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金字塔课文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金字塔”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背课文的小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海上有座“金字塔”
神秘金字塔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