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程视角下“幸福体育课堂”的构建和探索

2023-10-19 04:00陈李贵林如意叶星
体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堂幸福感

陈李贵 林如意 叶星

摘  要:体育课堂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的主要途径。浙江省提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学转型的“四化”要求。学生在教学转型的四个要求下,更容易体验到愉悦感、存在感、获得感、自豪感,从而获得幸福感。由此得出: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完整体验”中可以获得愉悦感;学生在“尊重差异”和“个性展示”中可以获得存在感;学生因“兴趣唤醒”和“自我提升”可以体会到获得感;学生因“团队成果”和“能力提升”可以体会到自豪感。

关键词:幸福课程;体育课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9-0015-02

构建幸福体育课程是深化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是体育新课标有效贯彻落实的关键,更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突破口[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出教学四个要求: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2]。在四项要求下的课堂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愉悦感”“存在感”“获得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幸福感。本文结合实践探索和案例探讨幸福体育课堂如何落地。

一、教学内容结构化,让学生在体验愉悦感中获得幸福

(一)学生在“真实情境、完整体验”中获得愉悦感

学生是课堂的小主人,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整体验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才更容易获得愉悦感。

教学内容结构化是指将学到的零散知识通过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有联系的、有层次的、有规律的网状结构,并使之条理化、纲领化和整体化。在教动作技术时,与已学技术进行组合,创设接近“真实情境”和“完整体验”的练习场景,提高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在真实活动或比赛情境中运用的能力。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体验到运动项目学习的快乐,愉悦感也大幅提升。

(二)实践案例

篮球传接球技术是在“多变”情境下完成的运动技术。在学习传接球技术时,传统课堂在练习中主要以标志桶、体操垫等“不变”的器材作为障碍物,容易造成学生一遇到防守就失误连连的情况。为了提升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体验真实运动情境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多变”的防守角色,并根据练习者的能力差异,逐步提升练习难度。

在四年级“多种形式运传组合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在第一课时就加入了防守。其基本结构为,防守人从“身体完全不动”到“站在呼啦圈内只动手不动脚”,从“原地开合跳干扰”到“移动中的只堵不抢”,从“按规定路线移动”到“自由防守”,从“持软垫拍击运球或投篮者”到“移动中对有球人持续轻推”,再到各种对抗性撞击组合练习,既模拟了真实情境,又经历了技术运用的完整体验,极大提升了攻防的趣味性,获得愉悦感。

二、教学组织小组化,让学生在体验“存在感”中获得幸福

(一)学生在“尊重差异、个性展示”中获得存在感

存在感是指学生察觉到自身的价值,在被尊重和关注、个人价值得以体现时而产生的感觉。可以从“尊重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满足学生个体展示”两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存在感。是否满足个体需求和尊重个体差异,可以从学生是否被“倾听尊重”“认可赞扬”等外在行为进行观察。这些表现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中的价值感。

获得存在感的前提是,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是否被满足。学生渴望成功被看到,在团队中个人价值得到同伴和教师的肯定。教学组织小组化能较好地实现以上要求,如果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小组组员的激励,甚至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一定能快速获得存在感。

(二)实践案例

热身操是每节体育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过去,常态课的热身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敷衍了事,难以起到预热身心的效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习小组,教师通过开展热身操创编大赛,展示每名学生的才艺和智慧,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个人价值。

在六年级的热身操“创编大赛”实施中,由创编者带领组员热身,然后引导学生选取班级内部质量比较高、容易操作、效果较好的6~8节进行改进重编。“创编大赛”后,在班级内统一展示,并在一个月内作为全班的固定热身操。在过程中,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了差异化的练习要求。例如,在个人创编阶段,既鼓励学生自主创编,又鼓励帮助能力较弱的同伴,同时,还允许个别学生使用最常规的热身操参赛,但却对动作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比赛形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极大提升了学生在团队中的个人存在感。

三、教法学法问题化,让学生在体验获得感中获得幸福

(一)学生因“兴趣唤醒、自我提升”而体会获得感

“获得感”表示获取某种技能或成就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幸福体育课堂的获得感主要体现在通过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等途径,掌握一个运动项目、体验团队合作的一种情绪体验。让学生在学习后,不仅会说、会做,还会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的兴趣被唤醒,实现了自我提升,学生的“获得感”体会更深。

教法学法问题化是指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尽量不采用直接告诉学生的方式,而是通过任务驱动形式,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串,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答案与知识。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的主要媒介。通过具有“行动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身体和大脑共同参与。即在运动中思考、分析、判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实现技能的提升。

(二)实践案例

在篮球教学中,大多數教师喜欢让学生苦练“动作”,很少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练。有的则是在练习前直接给出“答案”,“剥夺”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通过“问题—实践—问题—实践”的形式,则可能让学生思维真正得以体现。

为了提升运球的护球意识,让学生思考“你的球为什么(不)容易丢”“对方的球为什么(不)容易丢”,然后组织运球互抢、消极防守等对抗性练习。在学生摸索出各种答案后,继续追问:“运球时,你还可以利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或动作来保护球?理由是什么?”学生再次通过对抗性练习来验证答案。顺势针对防守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在不动手抢球的情况下,让运球人失误?从而引发学生对防守移动的深层思考,并反哺到自身的护球技能上。最终,学生通过对攻和防的角度反复思考和实践,逐步领悟出运球中的护球技能,从而提升获得感。

四、教学评价精准化,让学生在体验自豪感中获得幸福

(一)学生因“团队成果、能力提升”而体会自豪感

自豪感是指一个人做成一件事情后,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满意的一种心理感觉。幸福体育课堂的自豪感主要来自“团队合作成果”和“个人运动能力提升”。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赋能,让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被看見”:运动技能的进步、团队合作的成果、健康体魄的提升、获得认可和表扬以及自我超越和突破等。

(二)实践案例

幸福体育课堂重视学习过程精准化的评价,注重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法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精准化将评价的结果从“技能考核”转变为“成果展示”,将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转化为一项“团队合作任务”,用团队合作的成果代替学生的技能考核,更加关注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素养表现。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既要关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与专项运动技能的结果评价,又要关注学习态度、进步情况及体育品德的过程评价。

“小先生教学”是广播体操教学时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帮教的过程中,许多“小先生”往往只有几分钟热度,而受助对象往往也表现出敷衍的态度。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利用“命运共同体”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规定“小先生”可以获得与受助对象同等“星数”的奖励。考核后还可以继续帮助未达“五星”的同伴,直至双方获得最高奖励。此外,让受助学生对“小先生”的帮教语言、态度和责任心等给予简短的口头评价,作为是否额外奖励的参考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既让“小先生”直观感受到自己的劳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又让受助的学生得到来自同伴的关怀,同时,也使得原本单向的帮教变成了一种合作共赢的双向行为,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清自身的价值,也有利于增加个人的自豪感。

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因此,幸福体育课堂必然是体育课堂未来变革的必然追求。当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从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设计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创设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环境,学生更容易获得愉悦感、存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此时,“幸福体育课程”落地生根,“幸福体育课堂”自然而来。

参考文献:

[1]余立峰.加强学科实践 推进教学转型[J].体育教学,2022,42(10).

[2]于素梅.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寻与实践方略[J].体育学刊,2022(06).

猜你喜欢
体育课堂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体育课堂教学中口令与队伍调动规范策略
谈体育课堂创设“和谐互动”的认识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别让孩子的幸福感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