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10-20 22:14李旭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7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李旭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1.体育教学模式概念

模式是常用的一个概念,通常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形式。”或者“反复出现的,以一定形式排列的事物。”教学模式是在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稳定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掌握了教学活动各个要求和要素;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体育教学上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2.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1 国内体育教学模式的演进

刘莹的《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中写到体育教学的演进为从“三基型”主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教授学生基本体育知识,基本体育技能、基本体育技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但缺乏对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关注。

演进到“一体化型”是一种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互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贯彻体育教学的整体性,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但是课外练习缺乏老师指导,缺乏管理和严格性。

“并列型”在教师传授学生理论、技术基础上,增强学生运动表现。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但是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比较困难。

“三段型”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是将高校的体育课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

“选项制”其具体形式是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设置丰富的项目课程供大学生选择。[2]但是选项制教学对教师能力和场地要求比较严格,适合场地设施好、教师规模强大的学校。

2.2 国内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2.2.1 理论教学较少

体育课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一般都会选择室外教学,教授并指导学生相对的运动技能和技巧,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但是教学应该是理论与技术并重,理论与技术并驾齐驱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术,还要让学生知道技术动作背后的原理、影响、方法,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动作是正确合适的,这样学生会对技术的学习有更深度的感受。

2.2.2 缺乏运动强度

现在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不大,因为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达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承受中高强度的练习,并且学生心里对参加强度大的运动是有抵触情感的,运动强度大的体育课程就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再加上室外课也受天气和场地的影响,导致了课上的运动强度不大。

2.2.3 教学内容缺乏多样化

虽然处于新时代,但依然有部分大学在体育教学方面只有“六种球”内容, 其他一概没有,在体育教学科目上,学生大多处于“没得选,将就选”的状况, 但好的大学体育教学应该能够全面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提供足够的选择项目,学生发挥自主性,挑选自身感兴趣的科目进行学习,兴趣的建立也是学好体育科目的第一步。

2.2.4 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

现在的体育教学已经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单一。当前大学生体育教育中课堂仍然受到模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多的理论讲解,缺乏互动与沟通交流,无法保证学生的积极性,机械模式的重复训练甚至会令学生产生厌恶情绪,从而不利于终身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3 国外体育教学模式

2.3.1 关于教学大纲

美国大学体育教学没有所谓的“必修课”,大部分教学计划都是灵活多变的,出来少数需要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以外,其他课程都是根据学生自己意愿自行选择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选择,不但可以跨专业还可以跨年级。英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不论是学科或术科的课堂,像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频繁使用,教师讲课生动,形式活泼,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英国的体育课程设置注重科学研究能力的早期培养,比较突出学科特点。

2.3.2 关于课堂教学

美国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自发式的课堂提问,学生们一般都会积极的对老师教授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2)教材使用,教师一般不指定教科书而会提供参考书目,学生从参考书目中自行选择学习,受争议的文献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

(3)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比较自由,教师会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身体和心理的感受,自己思考,自己探索,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2.3.3 关于教学评价模式

美国的学生成绩一般是按照课堂出勤率、平时作业、考试成绩多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是“形成性评价”。在他们的体育成绩中,出课率和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是占了相当大的成分。其评价内容很多不是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本身,而是学生对于所选择的课程究竟有多大的兴趣,投入了多少精力去进行学习。

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思想转变

学习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老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升和人格素养提升,可以说是“内涵发展”,这就进一步引出了“核心素养”这个词。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说就是关注“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问题,这是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为学校、课程、课堂的创新指明了目标和方向。核心素养的概念是:学生在接受相应的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进而引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某一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体育学科的本质是健身育人,通过身体运动和健康知识教育增强个体的身体能力、健康水平、健全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逐渐形成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的能力。

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学生在面对复杂情景下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可能要面对各种问题,通过观察现在的体育教学现状,难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不论是运动能力,健康水平、道德培养,都要求传统体育教学从教学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思想。首先,课堂应该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传统体育课老师教、学生学加练,造成了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不喜欢体育测试,学生体质下降,课上学的运动技能不能在课下实践。通过调查显示,学生们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那么就体现出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下,教师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运动体验、运动负荷、运动情绪,在教学中可以创造“比赛真实情景体验”,这样可以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运动技术实践。更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体育教学只是教师教理论、教技术,缺少培养学生在面对真实情景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能力创造各种真实教学情景,教师可采用游戏法、情景教学法、运动竞赛法,让学生自己当裁判、引导学生自己比赛、自己组织比赛、了解战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实现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思想的转变。

4.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目标创新

首先教学目标要遵守总体教育目标,如“健康第一、立德树人”,然后配合学科教育目标,是每一门学科的育人目标。教学目标是根据具体教学活动来要求的,所以一定要跟教学实践活动联系更加紧密,做出“层次化”,明确各年龄段的水平特点,制定不同领域、不同水平的目标,最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上落实。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目标创新要求:(1)坚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统领性;(2)深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追踪研究;(3)加强跨学科知识联合培养。并且教学目标要根据体育核心素养的三个要素设计,运动能力要注重学生发展体能,体能是运动能力形成的保障,运动能力目标设置一定要清楚清晰,不能模糊。运动能力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运动技能的一技之长。健康行为层面上要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掌握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节能力,知道哪些行为危害健康,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品德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体育人格,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立德树人”,先要“立德”把品德建立好,才能“树人”。这就如同建造高楼一样,扎实的基础教育就是高楼屹立不倒的原因,这三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

5.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课程内容选择

高校体育课是以体能、健康教育为主的必修课程,对应学科核心素养内容选择即为学科性知识、运动技能认知类知识、体育情感情意领域知识,需要注重内容本身的可操作性、传承性、迁移性。不同运动项目直接的技术要领要相互比对、相互联系,比如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击球技术、接发球技术、步伐技术都可以拿来相互比较、学习。在运动能力内容方面上要有情景化联系、运动量监测与控制、动作技术诊断,情感方面运动参与、团队合作、顽强拼搏。

体育课程能否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是关键所在,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课是否串联了某一项运动项目大学阶段所要求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相比于高中阶段而言,高校体育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运动,还要让学生拥有逻辑性,学会如何运动和自我诊断,如某项运动素质缺失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某项技术动作对整个比赛的影响。

(2)促进学生自我健康管理和健康行为的形成,从优化大学原有运动项目入手。

(3)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和整体健康水平的发展。

(4)体育课程内容应该能体现体育情意领域发展,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了坚持、自信、自律、拼搏等体育品德。

6.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教学评价丰富与创新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最复杂的环节,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展现,教学评价是关键,我们要考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核心素养的学习和领悟,判断体育价值观的转变,需要通过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形成进行多方面、多层面、多要素的追踪、考察、评价。首先,通过真实模拟场景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能力素养,真实性评价就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或语脉中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可以通过游戏、比赛、表演真实情景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运动技能、运动能力、体育个性,这样可以更好的体现评价的功能,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素养的目的,就某一个运动技术而言,传统的体育评价方法是让学生们展示技术动作,教师根据动作的规范性或达标性给出评价,这种评价考察的是动作规范或技术达标,比如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一般考察的是发球是否达到了要求的发球线,过线即达标,反之则不达标,这样考察的是规格而不是运用,教师应该把技术技术评价运用到比赛场景等真实场景进行评价,比如把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的评价方式变成几组学生,分组隔网对抗练习,看看自己的高远球能否给对手造成脚步上的移动和压力,教师在对抗练习中观察学生的动作规范、运用时机进行评价。然后,是对学生健康素养、健康水平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健康的发展,当前高校评价健康方式大部分是体侧(800m/1000m、仰卧起坐、跳跃等),得出分数,评价学生,学生大部分是临时抱佛脚为了应付体侧,我们要针对每个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每个单元、期中、期末观察学生的健康增长幅度,让学生体会到锻炼身体带来的满足感,为自己打造健身计划。最后,通过过程性、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养成体育品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意志品质、道德品质,体育品德因为是隐性素养,只通过期末考试不能很好的对学生体育品德作出评价,学生平时的练习状态、学习状态是最接近真实的,教师要结果和过程两头观察,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7.结语

为了发挥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和引领作用,在明确了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现状,确定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基础上,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内容、评价的创新和选择上将核心素养逐步落实,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适应生存和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努力创新体育教学,不断深化体育教学,从而让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