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默率团访华

2023-10-21 13:54赵明昊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38期
关键词:对华政策美国国会中美关系

赵明昊

10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摄影/本刊记者 盛佳鹏 

10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

7日,由舒默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抵达上海,开启访华之旅,之后到访北京。这是2019年以来美国国会议员首次到访,也是近期中美官方层面增加接触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义概念而言,美国政府包括行政部门、立法部门、司法部门等。白宫仅代表行政部门,作为立法部门的美国国会在外交政策包括对华政策方面扮演关键角色。看待中美关系,不能只是盯着“美国白宫”,还要密切关注“美国国会”的对华态度。

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时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如何相处,决定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竞争对抗不符合时代潮流,更解决不了本国自身的问题和世界面临的挑战。习近平还表示,欢迎更多美国国会议员访华,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希望两国立法机构多来往、多对话、多交流,增进彼此相互了解,为推动中美关系稳下来、好起来作出积极贡献。

舒默等介绍了对中美关系有关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并表示,美中关系稳定发展不仅对美中两国至关重要,也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发展繁荣有利于美国人民。美方不寻求同中国发生冲突,不希望同中国脱钩,愿同中方本着开放坦诚、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对话沟通,负责任地管控两国关系,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美方期待同中方加强双边贸易投资合作,就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毒品贩卖、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加强沟通合作。

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与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举行会见。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上海会见该代表团。

舒默生于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曾是一名执业律师。他于1974年进入美国政坛,最早是纽约州议会议员,1980年当选众议院议员,1999年当选参议院议员。舒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国政坛大佬,他在民主党内的资历和影响力颇深,2016年即担任参议院民主党领袖。

舒默长期以来主张对华采取强硬政策,在贸易、知识产权保护、人权等方面对中国多有批评。他宣扬大国竞争论调,是近年美国国会多个涉华法案的发起者。今年5月,舒默和民主党委员会领袖表示,他们将起草新的法案,以限制美国技术流向中国,遏阻中国大陆挑起对台湾的冲突,并收紧法规阻止美国资本流向中国企业。虽然舒默身上有着明显的鹰派色彩,但在美国对华政策光谱中属于“温和鹰派”,与“激进鹰派”仍有区别。舒默也支持中美应加强沟通,避免竞争升级为冲突。

此次访华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具有跨党派特征,共和党籍参议员麦克·克拉波与舒默两人共同牵头。代表团其他成员包括共和党籍参议员比尔·卡西迪、约翰·肯尼迪,以及民主党籍参议员玛吉·哈桑和乔恩·奥索夫。这些议员來自新罕布什尔、佐治亚、爱达荷、路易斯安纳、纽约等州。他们作为民选代表的身份,使其具有不同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地方性”。在美国政治体制中,联邦政府与地方分权,各州拥有很大的权力,国会议员则是调节地方(选区)和联邦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

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的来访是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风向标,体现了美方希望加大沟通、促进稳定的总体意图,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方会减弱对华打压。既要压,也要稳,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基调。舒默率团访华,有助于美国国会议员近距离观察中国,使其在中美关系的有限改善中发挥积极影响。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民主党籍参议员本·卡丁就该代表团访华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立与中国沟通渠道的机会,尽管沟通很重要,但美国必须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今年6月以来,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总统气候特使约翰·克里,以及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相继访华,中美高层互动加密,外界认为两国关系改善存在“机会窗口”。

要想使中美关系重回健康发展正轨,需要妥善处理美国国会因素。近年来,美国将数百家中国企业纳入“实体清单”进行制裁,不断加剧中美经贸关系的“安全化”。但现在,美方却炒作中国对美光科技等美国企业的限制举措。

作为全球知名的半导体企业,美光科技的总部分别设在纽约州和爱达荷州,恰好是舒默和克拉波所代表的州。

应看到,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访华难以改变美国针对中国推动大国战略竞争的总体方向。特别是,美国国会在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将越发突出。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追踪显示,2017年以来美国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法案数量显著上升。2017年之前,每届国会提出约200至250个有关中国问题的法案。然而,在第116届国会,这一数字升至近640个。在第117届国会,有关中国问题的法案超过700个。2023年1月第118届国会成立,在众议院专门设立负责对华政策的跨党派特设委员会。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罗伯特·萨特认为,虽然最终在国会两院通过并成为法律的法案数量相对有限,但可以看出,美国国会在对华政策方面的作用更趋增强,美国国会议员通过听证会、特别调查等立法性活动引导美国行政部门的对华政策考量,塑造美国社会和民众的对华认知。在美国国内政治高度极化的背景下,两党政客需要向选民展现他们能够在相关议题上进行跨党派合作,而目前应对所谓“中国威胁”是两党最具共识度的议题领域。

实际上,拜登政府近期派遣多位高官访华的做法,已经受到美国国会对华政策鹰派议员的批评。他们称拜登政府“过于重视与中国接触而不是对抗”,为寻求与中国官员的直接对话而推迟部分人权制裁和出口限制的决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籍议员迈克·麦考尔要求拜登政府提供国务卿布林肯、不久前离任的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助理国务卿康达等涉华政策官员的工作文件和通讯记录,对其加以审查。

10月9日,北京,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中)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出席记者招待会。左为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右为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克拉波。图/新华视觉 

7月20日,众议院美国和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围绕“拜登政府的中国战略”召开听证会,要求康达与国防部负责亚洲事务的助理部长伊莱·拉特纳以及商务部负责出口管制的助理部长西娅·肯德勒到场接受质询。这场听证会旨在对拜登政府加大施压,该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对白宫偏向软弱的对华政策大加批评。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国会表現出抢夺政策方向盘的倾向,美国行政部门在涉台政策上的把控力有所下降,这种态势恐对中美关系带来更大冲击。第118届国会成立九个月来,迄今相关议员发起的包含“台湾”字样的议案和决议案已近30部,包括《台湾冲突阻遏法案》《美台先进研究伙伴关系法案》《台湾网络安全韧性法案》等。

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20世纪70年代中美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本前提,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然而,在美国不断深化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之下,一些美国议员寻求升级“以台制华”策略,试图通过操弄“台湾牌”扰乱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增加中国崛起的成本。

此外,美国国会还在酝酿制定更加严苛的法案,在经济、技术、意识形态、国际治理等方面对华加大施压,相关立法计划被称为“中国竞争法案2.0”,并且以跨党派形式推动。近期,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共和党籍参议员里克·斯科特提出《国会海外协助不用于与敌对势力国际谈判法案》,英文简称为“NO CHINA Act”。这项法案将禁止国会议员使用联邦资金和资源到中国进行访问。

再者,共和党主导的众议院在9月中旬正式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行动,不排除拜登和民主党在对华政策上进一步迁就共和党鹰派,并借此与共和党进行“勾兑”。

总之,美国国会在中美关系中的消极影响不容低估,很多议员的“冷战思维”极其严重,特别是一些共和党籍议员试图“一石二鸟”,通过破坏中美关系改善进程,既对中国施压,也给拜登政府“添堵”。在美国内部政党恶斗升温、经济和社会矛盾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政治因素对中美关系的溢出性影响或会越发显著。同时,美国国会又因其“民选性”“地方性”特征,在美国政治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党派偏好、选区利益、地方与联邦博弈等棱镜,中国方面可以通过与美国国会议员的交往,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走向,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探索新形势下的中美相处之道。

猜你喜欢
对华政策美国国会中美关系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美国对华政策中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考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苏联对华政策的偏颇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
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国会的听证制度
本 期 导 读
美国全球战略下的对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