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融媒体思政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能力架构
——以《听懂共产党——讲给00后的故事》为例

2023-10-25 04:13
新闻传播 2023年16期
关键词:张桂梅女排类节目

张 敏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哈尔滨 150000)

2021 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之际,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与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联合推出融媒体思政节目《听懂共产党——讲给00 后的故事》,旨在传承红色精神、丰富红色内涵。节目一经播出便在广大青少年中形成不断“追剧”的热烈反响。《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央视《新闻联播》、龙视《新闻联播》等对节目及其开展的线下活动给予报道,此节目也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庆祝建党100 周年重点广播电视节目”。为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2022 年制作推出《听懂共产党——讲给00 后的故事》第二季《精神礼赞》。该系列节目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以下称“精神谱系”)进行创作,引发思考,同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共产党人精神的弘扬和深入解读,借助“小屏”互动、多平台互通、全媒体播出的样态,深化融媒体思政节目创新发展,力求真正把思政类节目办好、办活。

一、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主持人要对史实史料有精准的把握

《听懂共产党——讲给00 后的故事》第二季《精神礼赞》节目采用“1+1+1”设置,即1名主持人、1名中共党史专家学者、1 名青年代表,以分享讲述的方式引发共鸣。节目中,主持人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出主题;国内知名、省内权威、善于表达的理论专家作为主讲人对精神谱系内容进行阐释和解读;各行各业中,奋进追梦、有见地、有思想的青年,如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励志网络红人、和主题相关的行业见证人等作为青年代表,针对主题内容谈如何践行和弘扬精神谱系。节目采取融媒方式[1]全网播出,依托共青团黑龙江省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黑龙江共青团”、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极光新闻”APP、“学习强国”APP 黑龙江频道、B 站等强势新媒平台,针对每期节目主题三方联动,对精神来源、精神内核、精神传承及应用进行充分解读与宣传。主持人在其中承担着承上启下、串联要素的角色,如何让思政节目真正地“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节目及主持人不断思考和需要突破的地方。

思政类节目,对于史实史料的准确度要求极高,容不得半点差错,主持人的案头工作做得足不足、够不够,在节目中会得以充分体现。扎实的基本功,丰富而精准的内容补充,能在主持节目时展现出主持人的业务能力,也体现主持人对一档节目的理解。在节目中,充分利用“编排思维”,有全局性的布局有,战略高度的把握,有准确的方向、导向,所讲内容要讲得出出处,要解释得清典故,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让受众耳听也真,眼见也真,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真情流露,务必在求真务实上下足功夫。

主持人对播讲内容的精准把握,不仅是对节目受众的负责,对职业准则的坚守与敬畏,更是完整全面地呈现节目的必然要求。收听、收看节目的观众年龄段覆盖各个层面,职业背景千差万别,一档节目、一期节目、一段话、一个词都是在起到“成风化人”“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作用。主持人要知道,思政节目的“思”体现在哪里?思为“思想”“精神”,要引领主流声音的权威传播,其前提之一就是要准确。主持人要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拥有求真的精神和求真的能力,更要有求真的行动。节目开始之前,对所讲的内容进行探访求证,真正做到“脚下沾满泥土”,心中盛开芬芳。要深刻明白,主持人的案头工作是在广阔的天地之中。翻阅每一个资料,铭记每一段历史,扎实、沉实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在讲述中动真心、动真情,每一个人物串联起的故事,昭示着中国发展的坚定与伟力,讲好这些故事,才能真正做到“饮水思源”,做到“不忘来时路”。在广阔的“求真务实”中,淬炼胆识和本领,才能经得住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和考验。观众不仅仅是用眼在看,用心去感受,同样也在用头脑去思考、用全局的视野来洞悉节目。

二、“形散神聚”——主持人承上启下的专业能力

同样以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听懂共产党——讲给00后的故事第二季:精神礼赞》为例,与第一季《听懂共产党——讲给00 后的故事》相同,第二季《精神礼赞》继续由节目主持人进行节目推进,专家学者、优秀青年代表进行主题宣讲,广大青少年群体通过融媒体互动讨论。《精神礼赞》以00 后青年群体为目标受众[2],通过媒体搭建平台,专家学者分享典型事例,青年代表以切身体会谈感受,主持人将这些节目构成要素串联起来,巧妙地产生化学反应,让节目走深、走实、庄重且活泼。

主持人不能凌驾于节目之上,要做节目的连接人,主持人不能旁观于节目之外,要做节目的纽带。一档节目,由不同的嘉宾、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内容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互为延展,逻辑相连、历史脉络清晰,表面上看似“形散”,但主持人在其中串联补充,让不同的嘉宾有了交集,让不同的要素有了和谐统一的展现,可以说“形散神聚”,加上合理巧妙的编排,让“形”更具坚毅的骨骼,更有支撑力。主持人就是一个桥梁、一个纽带,“一个”与“多个”元素有关联的角色,通过内容的互相交融,使思政类节目真正地入脑入心,使受众“听得进去”“追得下去”。比如主讲嘉宾讲述“女排精神”时,启发式提问“什么是女排精神,我们如何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是什么?”主持人便可围绕这三个核心问题进行相关的串联,串联的目的是将主讲嘉宾的讲述内容统领概括,从而加深观众对其精神实质的深刻理解。如同老师划重点一样,主持人也可以“敲敲黑板”,在思政宣讲当中,让观众知道清晰的脉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做出探讨—留有思考—化为行动”,这就是“学思悟贯通,知信行合一”的有效体现。不仅要总结主讲嘉宾的话、总结其问题,更要给出其问题的核心要义——“女排精神”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扬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向上的精神,也在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放弃,传递着“不是永远在赢,而是永不服输”的信念。发扬“女排精神”该怎么做?这就是“启下”,要听一听新时代的年轻人如何理解“女排精神”,如何发扬永不过时的新时代女排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勇攀高峰,建功立业。在节目中,“承上启下”让节目拓宽了思想的维度[3],听到振奋人心的正能量,看到意气风发的新面貌,感受着“他们说”,学习着“如何做”与“如何传承”。

又例如,在主讲嘉宾讲到“探月精神”的时候,“一轮明月”和“中国航天员的脚印”,都给受众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中国航天人勇于探索,自主创新,敢下“先手棋”。主持人如何抓住细节,深入展开“那双脚印”,深入挖掘“嫦娥5 号搭载了一枚有两首歌曲的芯片,其中有一首叫做《星光》”,这首歌的背景如何通过“启下”的方式引导出,足见功底。这首歌的演唱者是来自五大洲覆盖10 个国家的小朋友,他们用同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来讲述人类共同抗击疫情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向世界传递着“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上”来自主讲嘉宾的内容,“启下”源于青年学者对“探月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中国探月工程,如何实现自立自强,靠的正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前赴后继、默默无闻才可以实现“征途是星辰大海”的目标。主持人在串联起这些核心内容的时候,要对中国探月工程有详细的了解,了解其“历史发展”“技术突破”“里程碑的任务”以及很多不为人知的航天人故事。一个个故事串联起家国情怀,一个个画面塑造着精神品格。“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良好的主持人素质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就无法充分地把主讲嘉宾所讲的内容,真正地吸收好、领悟好。主持人可以成为思政节目的“学习课代表”,可以成为提出问题的学生……这些身份都可以灵活转换,在转换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启迪思想,启发思考,启智答疑。

三、张弛有度的讲述,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在思政类节目中,力求每一次交流都能唤醒内心的力量,主持人要充分感知“对象感”,充分调动“交流感”,把那些记录着峥嵘岁月的历史,传递着光荣与梦想的人物,在讲述中赋予千钧。什么是讲述?把受众放在心里,目光所及之处是殷切目光,是情感共鸣。“讲述感”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非常的重要,不拘泥于字正腔圆,要突破教条的束缚,在清晰准确富有张力的表达中,娓娓道来、深情款款。讲述的力量“度”和“情绪度”也要很好地把握,不能用力过猛,过猛就会使受众紧张、压抑;不能情感飘忽不定,给人以不入心、不入情的感觉。真正做到有讲述感,就要对所讲内容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如果对于讲述的内容不了解,只能是读着冰冷的文字,念着苍白的文稿,机械地完成节目的流程。

在“脱贫攻坚精神”的宣传中,节目选取了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其中《感动中国》写给张桂梅老师的颁奖词是“你是崖边的桂,雪中的梅”。主持人要对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她如何用瘦削的肩头扛起大山里的女学生们求学的梦,如何在烂漫的山花中筑梦、逐梦、圆梦,如何奔波成疾也要义无反顾筹集教育经费,如何踏着知识贫瘠的泥泞却铺就了不言放弃的助学之路……知道这些,便能讲述好发生在张桂梅老师身上的闪着金色光芒的事迹。她的精神品格,她的无私奉献,她甘为人梯教书育人,她默默无闻耕耘教育的田畴,在动容与力量中讲述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具备讲述的本领[4],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诸如“情景再现”“内在语”等的补充,抑或是“停连”“重音”“节奏”的把握,更不能忽略“广义备稿”的重要性。要对所讲的人物有真正的感触。主持人在“讲”的时候是否看到了张桂梅老师的形象——穿着那件黑色的衬衣,梳着标志性的短发,手上贴满了膏药,不再挺拔的身躯却依然挺立,不再年轻的容貌却焕发着给人以力量的鼓励。当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形象,再结合所了解到张桂梅老师的先进事迹,深刻领悟了她“要让每一个孩子从知识的贫瘠土壤当中得到知识的力量”,“用知识帮助大山深处的女孩儿们摆脱贫困代际传播的命运”,从这些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奉献、无私的信念当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讲好张桂梅老师的故事,真正讲好“脱贫攻坚精神”。讲述感——无论是在思政类节目当中,在党史党课的宣讲中都有所体现,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还是在诸如《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节目当中,都充分体现了讲述的意义。因为这些节目的核心本质是通过人物的承载讲好中国文化,通过人物事迹的展现并揭示深刻的精神内涵。具备“讲述感”是主持人能力[5]的一种体现,没有较好的讲述感,无法在厚植精神品格且需要互动和交流的思政类节目中,拥有较好的表现。

结语

在融媒体思政类节目当中,除了要注意以上所述的“求真务实,对史实史料有精准的把握”,做足案头功底,辅以承上启下的专业能力,兼具较强的讲述感之外,还不要忽视“融媒体”这个概念。在融媒体传播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大屏、小屏”相融合,网络端与传统媒体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播出样态,使原来单一的传播途径变得更加丰富。主持人还要注重外在形象的打造,形成品牌优势,打造节目的IP 和主持人IP。融媒体更具年轻化、现代化、多元化和交互化,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及讨论热情,也能丰富融媒体播出的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大荒精神”“中国航天精神”……在新媒体播出端,节目的评论区发出这样的互动问题:何为青年,青年何为?其中的一条获得高赞的留言:“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融媒体节目的新媒体手段也是扩大节目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主持人也可以通过后续“续集”让“追剧”的受众们有更多的思想体验。主持人要想主持好节目,不仅仅拥有天生的好嗓音,有“观众缘”的好形象,也需要有后天积淀与努力,更要心中有爱,心中有故事。从“狭义备稿”到“广义备稿”,再到“无稿如有稿”“有稿似无稿”,在思政类节目当中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铭记精神,传承精神,讲好每一个中国精神故事,为时代发声,为历史作证,为时代作序,才能真正无愧于新时代传媒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猜你喜欢
张桂梅女排类节目
张桂梅——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致敬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张桂梅
——为大山里的女孩点亮希望之灯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壮哉,女排精神!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