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院校培养体育解说人才的思考与展望

2023-10-25 04:13李丹丹
新闻传播 2023年16期
关键词:解说员转播体育院校

李丹丹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710068)

体育强国建设关系到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建设“体育强国”目标已标注出体育在新时代的全新定位,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体育强国战略发展的不断深入,体育传媒事业也可以借力东风起帆船,让“体育解说”在全媒体时代里步入佳境。

一、把握全媒体时代体育解说人才培养方向

(一)体育院校选拔体育解说人才的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选拔是非常重要的,是体育解说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人才选拔方面,尽量把握两个原则:第一,从有播音与主持基础的学生中选拔。每年有大量的播音与主持艺考生都可以成为候选对象。有播音与主持基础保证了学生具有准确清晰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面对镜头表现良好形象的能力、研究视听语言传播现象的能力。第二,要给热爱体育,酷爱体育解说的学生留一扇门。对体育项目的热爱保证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个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心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体育项目和文化可以驱使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储备和积累体育专业知识。如著名体育解说员董路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环境化学系、詹俊毕业于中山大学德语专业等,都并非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

(二)充分发挥体育院校培养体育解说人才的优势

体育院校在体育学科教育、在体育解说人才培养方面具备先天的优势,体育解说专业依托体育院校的资源和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在课程设置上可重点突出体育特色,使学生了解体育项目,感受体育精神的魅力。体育院校在教学上可以邀请各体育项目的著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各体育赛事转播媒体的著名解说员、技术专家担任体育解说专业的特聘教师,并且开展定期的主题讲座。每个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和规则,一个优秀的解说员必须要熟悉所解说项目的规则,要有一定的阅读比赛的能力,做到对赛场上发生的状况了然于心,及时向观众进行讲解。专业的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都是长期工作在体育项目一线,对所属体育项目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体会,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在解说比赛当中阅读比赛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比如,著名裁判孙葆洁就曾被邀请到不同高校做专题讲座。国脚郑智担任广州体育学院足球训练专业教师。这些专业人员如果能被邀请到体育解说专业的课堂,会极大调动学生了解体育项目及规则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著名解说员长期工作在赛事转播第一线,在体育解说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巧,他们作为榜样出现在体育解说的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积极和推动作用。

(三)体育院校与社会协同实践培养体育解说人才

学生实习和就业时要持续进行在岗教育,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首先,院校与社会各界合作通过举办体育解说大赛等形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实战经验。比如,“优酷体育杯·全国高校体育解说员、主持人大赛”就是面向热爱体育传媒事业的高校学生所进行的体育解说员、主持人的选拔活动,很多优秀的学生也因此走上了解说员的职业道路。其次,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中应适当面向体育解说专业的学生,开放一定的实习机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应用和检验,才能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比如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中,西安体育学院数十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就曾深度参与到全运会及残特奥会多场次比赛的现场解说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还增强了个人专业能力,为未来成为优秀解说员打下基础。再次,院校可以联合各大平台举办体育解说类真人秀节目,不仅可以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还可以采用真人秀的模式选拔新生代足球解说员。比如,《足球解说大会》就是通过“体育+综艺”形式,以黄健翔、韩乔生、董路三位个性鲜明的足球解说员担任节目导师,来选拔解说员,像首届冠军苗霖通过参加这个节目被观众所熟知。另外,可以增加体育解说员职业评审上升通道,各体育赛事转播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借助大型体育赛事的转播来联合各体育院校,通过开放多场次的体育解说频道,针对体育解说员的解说的专业性和艺术性进行网络投票,让观众评选“我最喜爱的体育解说员”,通过这种互动方式来增强体育解说员与观众的互动、了解观众喜好,进而增强体育解说员的荣誉感和职业满足感。

二、构建全媒体时代更加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开设体育传媒专业并将体育解说纳入其中

目前的体育解说专业大多是体育院校在已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内开设的体育解说方向。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应当在现有体育解说方向基础之上将其扩大为体育传媒专业,把体育解说作为该专业下的一门课程,并进一步完善该专业本科到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体育传媒专业可将体育解说、体育节目主持、体育节目转播与制作、体育文化传播、体育项目推广等作为就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将体育解说、体育节目主持、体育新闻采编、体育新闻摄影、体育电视(新媒体)转播技术、体育节目策划与制作、体育直播、VR/AR 技术、无差别使用交互智能软件等体育传媒类核心课程融合进来,培养出专业能力更强、更全能的体育传媒人才,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实现本专业人才全产业链参与,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二)体育传媒专业要对体育学专业广泛学习

体育解说是新闻传播及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解说虽然隶属于新闻传播事业,但也被广泛认同为属于泛体育产业,体育传媒专业将对学生体育方面基础知识提出更高要求,满足本专业体育方向专业性要求。互联网与新媒体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理念。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中,过去电视台播什么观众就看什么的模式已经成为历史,因此电视体育解说的创新,树立受众“需求”导向变得越来越重要——除了发挥描述、解释、说明、评论、预测等基本功能外,电视体育解说要注重考虑到不同受众观看不同比赛时对解说的需求。对于受众面更广的体育赛事,如足球、篮球的解说,应主要满足普通受众观看比赛的需求;而一些较为小众或专业频道播出的赛事,则应满足特定受众想通过专业解说与评论对体育项目深入了解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可依托体育院校资源,将体育历史、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体育项目与规则、体育项目历史与发展、运动心理学等体育方向核心课程融合进来,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理论和专业素养,为体育解说、体育传播夯实基础。

(三)配套体育传媒专业系列教材

对于所有新兴专业来说,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专业教材的选择问题。从现阶段来看,体育主播类的教材在编辑上仍旧比较缺乏,对于高校来说,选择教材往往直接选用一些已有的播音主持教材或者体育专业的相关教材。这种教材的选择模式往往会导致播音与体育两个因素分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在学习两个专业的错觉,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将体育和播音主持联系起来。因此,从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学科发展来看,建立体育传媒专业后首先需要配套系列专业教材,构建完整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对于教材来说,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牵头,高校组织专业人才编写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材,适合体育传媒专业使用的教材,从而实现体育和播音主持等专业真正地相互交融。

三、洞察全媒体时代体育传媒人才的社会需求

(一)赛事转播市场逐步扩大

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对体育赛事的观看也由传统的电视转播发展为全媒体、多平台的转播方式,赛事转播项目、场次均在成倍増长。观众对专业体育解说员的需求与优秀解说员缺口的矛盾也在日益增长。根据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我国网络直播规模达6.38亿,同比增长7539万,占网民整体的63.1%,体育直播的用户规模为2.46 亿,同比增长5305 万,占网民整体的24.4%。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等大型互联网企业先后与海内外体育赛事版权方达成合作,冬奥会、中超联赛、美洲杯等赛事的网络转播权均在上半年达成交易。众多的转播平台与海量的转播场次需要的是大量专业的解说员与传媒从业人员,这种需求同样也是体育传媒专业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随着5G 技术、8K 和云端转播在体育赛事转播中的普及,新媒体体育平台的影响力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转播也开始面向网络转播平台,如咪咕视频、PP 体育、腾讯体育等平台的兴起也使得体育赛事转播向着更多项目、更多场次、解说模式更为灵活、解说评论发挥空间更大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开始转向新媒体体育平台来获取体育资讯、观看体育赛事。网络转播平台的兴起和发展,无疑是需要更多专业的体育传媒人才,这为体育传媒专业的建立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体育传媒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体育传媒专业的建立恰好顺应了这样的发展趋势。

(二)小众体育项目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不断上涨,国际间体育交流的增加,全民健身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体育消费也开始变得多元化,人们对小众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在逐步提高。例如,冰雪运动一直以来就是小众项目的代表,但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和“南展西扩东进”的实施让“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的说法已成为过去时,让原本冷门的冰雪项目也成为群众关注度高的体育项目。在中国,有将近6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日本,每10个人当中就有8人观看了本届冬奥会,总观看人数超过了1.4 亿;在澳大利亚,有超过1000万人,即超过40%的澳大利亚人观看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国际奥委会旗下的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冬奥会已成为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而且不止在中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创造了收视率新高,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共吸引了超过20 亿人关注。据央视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2 月17 日,北京冬奥会相关报道在央视总台平台的跨媒体总触达人次就已达484.74亿次,其中电视端触达人次319.73亿次,新媒体多平台触达人次165.01亿次。虽然人们对冰雪项目的关注度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但目前市场上关于冰雪项目的体育解说人才还较为紧缺。比如在冬奥会冰雪项目短道速滑男子5000 米接力比赛中,离比赛结束还剩12 圈的时候,场上出现了重大意外,当时中国的选手李文龙在内道超越时出现了被对手“踢刀”的情况,整个人直接摔出了赛道。各平台的转播中只有担任解说员的前运动员王濛,在直播中第一时间解说到了中国队被对手犯规依照规则会被判进决赛的情况,这一情况在赛后的网络社交平台上也引起了热议,不少观众都对王濛解说的专业性表达了赞扬,同时也流露出了希望在小众项目上能有更多、更加专业的解说员出现的想法。目前不光是冰雪项目,像马术、击剑、攀岩、射击等小众体育项目都需要专业的解说人才。专业的解说员能够引导观众关注这些小众体育项目,加深对这些体育项目的理解,增强观赛体验,普及体育常识,引起观众兴趣爱好,进而传播体育文化与精神。

(三)著名体育解说员的商业价值不断提升

著名体育解说员不仅可以为观众在观看比赛过程中提供专业讲解,还可以带动体育赛事的可观赏性,提高转播平台的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进而为转播平台带来更多的用户、流量,推动平台广告、商业赞助等收入。与此同时实现个人IP 的价值。比如,在2022 年冬奥会期间,王濛凭借“相声式解说”大受欢迎。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濛式解说,不断冲上微博热搜,并以短视频传播的方式在各个社交渠道迅速传播,其解说金句“我的眼睛就是尺”也为个人带来了广告代言。著名足球解说员董路个人微博粉丝量达到了1839.7 万,也是2021 年度微博最具商业价值大V、微博2021 十大影响力体育大V。在线下,他还借助个人IP 的商业价值,创办了乐播足球,创立了“中国足球小将”青训品牌。在“互联网+体育”时代背景下,各平台纷纷挖掘丰富而专业的内容成为平台的强力支撑点,而著名体育解说员IP 又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解说员不仅可以增强观众观赛体验,还可以为个人和转播平台创造商业价值,进而带动体育经济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体育发展逐渐步入黄金期,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体育赛事转播市场不断扩大,新媒体体育平台不断增加,急需壮大体育传媒人员的队伍。在媒体融合加速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体育院校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建立体育传媒专业,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体育传媒人才,从而提高体育事业与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助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体育强国的建设。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当今中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又面对社会转型加剧、体制改革深化的挑战。体育解说是新闻传播及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传媒专业的建立既面临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

猜你喜欢
解说员转播体育院校
什么是北京冬奥会“云上转播”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小小解说员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足球解说员:让足球在嘴里跑起来
体育赛事网络转播法律保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从著作权法适用的角度谈对网络实时转播行为的规制
游戏解说员:把游戏变成职业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