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录音制作的技术要求探寻

2023-10-25 04:13张冬梅
新闻传播 2023年16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电平录音

张冬梅

(朝阳广播电视台录制部 辽宁 122099)

众所周知,广播节目承载着国内外无数的时事政治、社会生活以及文化风采,足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民族精神,可以说新闻广播是人们获取实时讯息的主要途径,充实了百姓的生活,丰富了当今社会的娱乐文化。作为实时讯息的主要传播载体,广播录音技术则成为决定广播节目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优化观众的视听体验,必须充分重视录音制作技术。

一、简述广播录音

从运作原理上分析,广播录音是相关工作人员通过放大器与传声器获取声音信号,并且对此信号进行整合、读档、存档及二次加工的一系列处理过程,该过程系统性与整体性较强,缺少任何一项都无法实现完整的广播录音。其作用是利用读取声音信息存储及科学处理,通过极富冲击力、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的方式呈现出主体内容,如此一来,即可完成优质的录音作品。

二、探索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制作广播录音时,相关工作人员务必科学运用新型广播录音制作技术,充分发挥其自身具有的表现张力及氛围渲染力,以此弥补广播节目在视听体验上的不足之处。科学制作广播录音能够加强节目的艺术效果,体现更高的审美价值,为听众呈现更富有张力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广播效果。鉴于此,新型广播录音制作技术能够促进广播事业的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三、综述广播录音制作时的效果要求

从表现形式上看,广播节目区别于电视节目,本质上广播节目无需视频画面支持,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形式,总之就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方法为听众呈现主体内容。鉴于广播节目的艺术形态,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其艺术审美价值,相关工作人员在制作录音过程中必须考虑全面,通过听觉感官提高受众的节目体验,从而达到艺术传播效果。

(一)声音必须传播到位

前文提到,广播录音节目是以受众听觉感官为主的艺术形态,主要针对的是受众们的听觉体验。由此得知,声音就是广播节目唯一且关键的讯息传播途径,声音传播是否清晰、到位是判断广播节目最终质量的重要评定标准。为了能够营造一种多元化、多向性的艺术传播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首先确保声音的细节能够准确传达到听众耳中,以此增加对受众听觉上的刺激。

声音作为广播节目唯一的内容载体,相关工作人员务必充分利用好节目中的每一个声音,确保清晰准确的音源能够充分散播到听众们的耳中,因此工作人员在录制过程中必须设置层次鲜明的音场、透彻优美的音色、错落有致的布局以及深远博大的空间,以上均为广播录音节目质量的影响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均会导致广播录音节目的播出效果有所下滑。

(二)以内容为主,形神兼备

声音是广播节目唯一体现艺术价值的方法,想要增加受众听感,首先就要明确声音对广播节目的重要性,换言之就是明确主体内容对广播录音节目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下,广播录音节目必须以传播内容主体为出发点,优化播出内容结构,真正做到形神兼备,既要做好播出形式,也要兼顾节目内容的优劣。基于此,才能促使广播节目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迎合受众认知。

四、探究广播录音节目的制作流程

(一)准备稿件

广播录音节目在正式开始制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准备稿件。节目在组织策划初期,与内容主体相关的稿件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整合梳理来进行归档,最终有序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其次,相关工作人员在整理稿件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内容的审核,其内容需要突出主题思想,利用紧凑的段落结构来凸显主体内容的充实,从而有效提升节目的播出质量。

节目稿件除了要突出主题思想及信息主体之外,其内容结构也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加工处理,以此突出录音节目的收听价值,升华广播录音节目的艺术形态。其次,播音员作为录音节目的前线工作者,其播音水平及阅读理解能力必须达到现代行业标准,均匀的语速、清晰的口齿以及语调的选择和转换都是节目播出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故而需要务必提升播音员的专业能力。

(二)录音制作

随着广播事业在国内的发展历程越来越长,其录音制作技术水平也随之提升,对电平满度的标准要求也不断提高。从因果关系上看,电平满度是广播录音节目最终播出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了满足新时代对广播录音节目的质量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对电平满度的审查。在广播录音节目正式开始制作前,将要首次合成的广播原声配音必须给予播音员试听。

播音员试听首次合成的原声配音的目的则在于预热,提前让播音员适应此次节目的主体内容以及稿件结构,避免在正式播出时发生失误,从而导致节目播出效果较差。在录音制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选择适当的录音场所进行制作,以此确保实际播报效果的良好,同时兼顾节目的混响效果,为受众提供一场完美的听觉盛宴,引导听众深入体验节目内容所呈现出的艺术价值。

(三)后期制作

基于现代化行业要求,广播录音节目在正式播出前需要做最后的剪辑、合成等后期工作,为了确保后期制作的工作质量,相关工作单位需要引用全新的剪辑手段以及音效合成技术,以此提高节目播出效果。可以说,后期制作是对广播录音节目的二次创作,该环节利用数字编辑技术来处理章节划分、解说植入以及配乐渲染等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对节目内容查缺补漏。

只有科学地划分节目章节,并合理植入解说内容,最后通过适当的配乐才能充分发挥出广播节目的艺术价值,创造出真正满足时代标准及听众需求的优质节目。通常情况下,后期制作的运行原理是将解说文段放置于录制上轨,在经过移动、剪切、粘贴、删除等一系列数字处理流程之后形成初期素材,随后将配乐、音响等素材依次放在录制下轨,最后通过剪辑提高协调性。

五、剖析现代广播录音制作技术

(一)数字录音制作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录音技术也随之不断革新,现阶段使用最频繁、效果最优质的即为数字录音技术。数字录音技术是现代科技产物,自身具备高效、稳定、相对安全等特性,也是广播录音制作技术未来的发展主流之一。传统的模拟录音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广播事业的发展需求,故而数字录音技术打破了传统磁带介质的束缚,同时兼顾提升音源品质,有效降低了外界干扰。

相对而言,数字录音技术更具时代优势,在行业内的使用频率也愈发频繁,帮助广播事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字录音技术为数据信息的存储提供了空间与便利,并且为广播事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数字录音技术还广泛运用在电子音乐制作、数字调音台以及各类音频工作站内,是当前相关领域中最为常见且常用的录音制作技术。

(二)拾音传声器的角度调节技术

拾音传声器是收音工作的重要道具,其角度调节也是播出音质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实际运作中,拾音传声器的角度调节技术主要适用于远、近及中距离拾音三种情况。从技术原理上讲,在应用该项技术时,工作人员必须结合传声器与音源之间的距离,并通过调节不同角度获取不同的录音效果,而不同录音效果所表达出的艺术效果也会随之变化。

举例来说,工作人员在录制歌曲的过程中,需采用近距离拾音及中距离拾音。对于普通歌曲,录制时多采用近距离拾音,并且要求传感器与音源之间的距离保持在5 厘米之内,如此一来才能确保获取无损音质。拾音器的角度通常设置在十五度到三十度之间,这样既可有效规避录制过程中外界所发出的杂乱声音,也可促使各频段的声带达到均衡标准。

(三)音频复接技术

音频复接技术同为现代科技产物,是新型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过渡与衔接不同录音素材,促使拼接录音素材实现平滑播放。通常情况下,广播录音节目所采用的音频母带均带有较高的电平,如此一来便会增加录音作品的信噪比,严重时会导致节目信号失真。基于此,工作人员应采用音频复接技术,实现对切入点的精确定位,同时对母带进行多项复接操作。

(四)录音电平

1.音频信号电平把握不准

通过上文所述得知,在录制广播节目时,对其电平满度的审核非常关键,录音电平的选择关乎录音节目的最终播出质量。由此可见,一个优质的广播录音节目必须重视录音电平的选择,确保其合理性与适用性。具体而言,音频信号电平的大小将会直接影响节目信号,同时也代表着播出电台的技术水准,例如节目的信噪比、失真度等等,故而需要着重关注音频信号电平的管控。

录音电平过高将会导致破音、失真等问题,而录音电平过低则会导致后期制作难度增加,甚至是因为原有电平而产出噪音,极大地影响了节目效果。录音员与后期制作人员是工作在节目一线的关键角色,故而必须精确掌握信号交流过程中的电平大小,确保各环节电平满度时刻保持一致状态。结合广播事业发展现状而言,对信号电平掌握不准的情况比比皆是,急需改善[1]。

2.录音电平的掌握

电平满度对于广播录音节目而言意义非凡,那么如何才能精确掌握录音电平呢?首先,工作人员应学会灵活运用录音监听系统,并深入了解其构造,其中的计量仪表能够为录音员及审核人员提供足够客观的评断依据,是专业性极强的一种仪表器械。基于此,录音员及审核人员可利用音量单位表及峰值节目表等计量仪表对节目电平大小进行客观、精确的判断,从而实现质量监控。以下即为简要介绍:

3.VU表与音量单位VU

VU 的全称为Volume Unit,是一种音量计量单位,而VU表则是通过指针偏转角度来测量音量大小的精确仪表。VU 表在广播录音节目的录制过程中较为常见,在运用VU表时,工作人员通常将OVU 位置视为校准点,并且当输入1.228V,1000HZ 的正弦信号时(+4dBu),VU 表应指示为OVU。鉴于此,在校准电平时通常取+4dBu(VU 批示为OVU),且VU 表指示范围为-20dB~+3dB,O~+3 部分的刻度为红色,其录音参考指示点必须保持在满刻度状态下的2/3~3/4之间[2]。

4.节目电平的调整

在核验、校准录音节目电平之后,工作人员还需对节目电平进行科学的调整,以期节目电平状态达到均衡。众所周知,每一档节目均有自身特征,而节目电平的调整工作也应结合节目自身特征开展,通常情况下,音频响度变化较小的节目只需要将电平的平均值调整至VU 表的-3VU 附近即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节目电平调整的最大值具有限制性,必须保持在接近VU 表的3dB 附近。

除此之外,针对音频响度峰值变化较大的广播节目,则可以通过监测峰值表对电平进行及时调整。一般控制信号的最大值必须小于等于峰值表的+3dB,此时音频信号的电平平均值要远低于VU表上的OVU指标。

(五)单声道与立体声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录音节目逐渐走向更大的发展舞台,良好经济形势也为广播事业创造了更优质的创新环境。基于此,立体声成为继单声道之后又一崭新的科技产物。现阶段,立体声在广播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愈发常见,甚至有取代单声道的趋势,但是由于发展需要,单声道仍未退出时代的舞台。基于此,以下简单介绍单声道与立体声道:

广播录音节目发展至今,其广泛应用的均为立体声道,立体声道顾名思义即为通过左右声道将信号同等传输到录制设备中,并且保证了音源的质量,如此一来,当录音节目播出时,听众会感觉声音是从自己的正前方发出,这都仰仗于立体声道系统的作用[3]。

1.单声道

在传统广播节目中,单声道是最常使用的声音录制形式,通过多个话筒分别拾取单项乐器的声音,并最终传输至调音台进行数字化处理,合成音效,完成配乐加工等等一系列录制工作。

2.立体声

相对单声道来说,立体声道系统具备更强烈的方位感及设计感,科学合理的布局能够确保良好的音质及清晰的声源,从而进一步提高节目的临场感及层次感,为听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节目效果。一般情况下,立体声系统同时具备两个及以上的传声器、传输通道和扬声器,所有的组成部件均是为了能够使节目保持一个均衡的音效与饱满的音质,再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安排,给人一种更高的艺术享受。

在实际录制过程中,双声道立体声经常用到,其原因就是双声道立体声较易制作,并且听众在收听节目时能够通过音源的散播获取更好的方位感,促使声音达到一种均衡且饱满的效果。因为近几年来编码、解码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现如今已经在双声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3D 环绕音的研发与应用,例如QQ 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播放软件上的会员音效,均为双声道立体声的进一步延伸,给听众带来更强烈的临场效果。

结语

结合上文所述,广播录音制作本身就是对播音员、录音员、审核员及其他一线工作人员的能力考核,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及综合处理能力,才能确保良好的节目效果。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务必深入学习广播录音制作技术,并且正确认识广播录音制作工作的具体技术要求,以此为依据,做好录音制作的每一项细节,从而为广大听众提供更优质的广播节目。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电平录音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Colorful Seasons多彩四季
A New Term
NPC五电平Z源逆变器的设计研究
基于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NPC三电平变换器的STATCOM研究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