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达成度综合评价的认识与实践
——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

2023-10-26 13:04兮,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毕业考核

刘 兮,杨 刘

(合肥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1]这不仅突出体现了教育在国家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也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论述充分说明教育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同时,也是支撑中国现代化发展建设新征程的基础力量和重要保障[2]。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国家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视野广阔的高质量创新型教师人才,促进高师院校内涵式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规范师范专业建设,保障教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一系列认证文件,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明确要求。文件强调师范专业认证“三级五类”体系的构建,并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3]。师范专业认证规范文件的实施是师范专业发展的里程碑,为师范专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通过常态化监测、阶段性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行动准则。

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评价体系包含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三层达成评级体系,该体系依托专业认证中“产出导向”理念,有力保障了高质量人才培养[4]。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评价体系中,三层相辅相成,相互支撑[5]。其中,毕业要求达成度反映所培养人才在知识、技能和素养上所达到的水平,是达成评价体系的中心环节,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6],也是整个认证的关键。本文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的相关文件要求,阐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中学教育第二级)的综合评价方法。

1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实施办法的制订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等一系列认证文件,以及高等学校和二级学院相关管理办法,学院主要领导、专业负责人以及专任教师等在深度解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合理分解毕业要求的内涵。将每项毕业要求分解为3个指标点,形成了共计24个可教、可学、可评、可达成的二级指标点,从广度、程度和深度上覆盖认证标准毕业要求内容,进而初步制订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整体评价方法,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以及整体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整体评价方法图示

专业建设团队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整体评价方法,在行业专家、教学行政部门等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细化了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实施办法,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案实施方案制订流程

通过多次调研,召开由用人单位、毕业生代表、学生实习实践单位、教育行政部门等各利益方参加的专家论证会,专业建设团队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修订,厘清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职业能力特征、人才定位等,最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明确了符合国家及地方发展需求、学校定位与发展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目标内涵,并基于培养目标制订符合专业特色的毕业要求,进而建构支撑矩阵,将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量化。团队以认证标准中“课程和教学”为准绳,构建“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教师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和“职业实训”课程五大模块,通过完善各模块的课程、规划教学进程、设置课程学分等,建构和优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全面支撑,确定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课程支撑矩阵。这也是计算毕业要求达成度的重要依据。

此外,专业建设团队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支撑矩阵,由课程负责人(或专业教师)执笔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并由专业负责人和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查。通过明确课程目标内容,量化其与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程度、具体的课程内容及其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等内容,进一步建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现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程度,也是毕业要求直接达成度计算的基础。

2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

依据某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管理办法》,专业建设团队建立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通过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实现毕业要求达成评价,评价机制如图3所示。

图3 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方法

直接评价方法采用基于课程(教学环节)考核成绩的定量分析法,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与毕业要求支撑矩阵、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及课程学分分配等,通过双重赋权对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加权计算,确定毕业要求直接达成度。间接评价计算则依据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的定性分析法,通过调查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各项毕业要求对应能力的满意度,计算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两者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毕业要求达成举证体系。

3 毕业要求达成度综合评价方法

3.1 直接达成评价

3.1.1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量化结果,能多层次了解与反馈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其评价结果可以帮助教师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针对性的改进相应教学环节、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两部分构成。依据课程标准中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作业、平时测试等)、结果性评价(期末考核)、表现性评价(教育实践课程考核、各类活动表现等)、综合性评价(毕业论文、课程论文等)的考核成绩为主要数据来源,进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课程目标点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值设置编号为t的课程目标的权重Qt(令高(H)∶中(M)∶低(L)=4∶2∶1)。

第二步: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明确各课程考核环节所对应的课程目标点及相应比例,确定课程目标对应第k个考核环节的权重Wk。

第三步:由课程目标点对应各考核环节的考核结果,计算各课程分目标点的达成度。设sk表示支撑编号为t的课程目标中第k个考核环节平均得分;Tk表示支撑编号为t的课程目标中第k个考核环节的满分,则编号为t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Dt的计算公式为:

第四步:依据课程目标点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关系,计算课程总目标达成度D:

D=∑Dt×Qt

以某校“抽象代数”课程为例,根据考核各环节占比、实际平均分、考核环节对课程目标的支撑程度、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程度,计算各课程目标的分目标达成度有:D1=6/18*0.24+11.2/12*0.16+20.1/33*0.6=0.728;D2=8.2/10*0.4+17.9/27*0.6=0.726。课程目标总达成度为:D=0.728*(4/6)+0.726*(2/6)=0.727。

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抽象代数”课程目标达成度

3.1.2 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在确定课程目标达成度后,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与毕业要求支撑矩阵、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支撑及权重关系等,采用课程(教学环节)考核成绩的定量分析法,通过对课程目标达成度双重赋权方法进行计算、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具体算法如下:

第一步:综合培养方案中课程学分设置、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支撑课程以及课程的支撑矩阵(cij)m×n,结合同一课程对不同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支撑程度的差异性,计算课程i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j的学分支撑度SSUPij。其中,cij表示课程i对第j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度,i=1,2,…,m,j=1,2,…,n。

第二步:计算课程i(其总学分为Si)对第j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学分折算值:dij=Si·SSUPij,进一步确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一重权重ωij。

第三步:同一毕业要求达成度受到不同课程支撑,据此确定毕业要求达成度的二重权重Vij,此处选择对第j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具有中度(M)以上支撑课程。

第四步:设课程i的课程总目标达成度为ri,则第j个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初始达成度记作fj:

第五步:由于二重赋权中存在不满足归一化的情况,因此利用完全达成度进行修正,计算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j的最终达成度fj*:

以某校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3.1为例,根据支撑该指标点所有课程的总目标达成度,结合各课程学分折算值、各课程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支撑度,计算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3.1学科基础的直接达成度,如表2所示。

表2 某校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3.1学科基础的直接达成度表

3.2 毕业要求指标点间接达成评价方法

间接评价方法基于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的定性分析法,采用面向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实践单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和座谈访问的形式进行。为了保证毕业要求达成度综合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在调查问卷的编制中,考虑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等8个毕业要求维度,覆盖24个毕业要求达成度二级指标点(如图1),共设置24个题项。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方式计分,征求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各项毕业要求对应能力的评价意见,评价毕业要求指标点认同度的等级为“很不符合”“不符合”“符合”“基本符合”“很符合”五级,对应李克特五级量表中1~5的赋值。将收集到的五级认同度计数分别乘以该认同度所占人数百分比再求和,进而计算出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间接达成度。

同样以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3.1为例,根据调查结果中五级认同度的值、调查所占人数的比例,计算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3.1学科基础的间接达成度=(5*60%+4*32.31%+3*7.69%)/5=0.89。如表3所示。

表3 某校毕业要求指标点3.1学科基础的间接达成度

3.3 毕业要求达成度综合评价

通过对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直接达成度与间接达成度采用加权平均或者取小的方式(这里选择取小),确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综合达成度。由表2、表3可知,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3.1学科基础的综合达成度=min(0.757,0.89)=0.757。最后,将各毕业要求对应二级指标点的综合达成度评价结果取最小值,该值即为此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若该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值超过0.60,则认定该毕业要求达成。

4 总结

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是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环节,也是驱动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坚持专业认证理念、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正向实施教学,将直接评价方法与间接评价方法相结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机制。该综合评价方法可以系统、全面地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后续持续改进提供客观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师范类高校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的达成评价体系提供参照。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毕业考核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我们今天毕业了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