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电相伴

2023-10-26 11:15李建国
河南电力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村村通电杆济源

文_李建国

春夏育秋实,丰年入农家。

国庆节前夕,我走进大山深处的王母洞自然村。放眼望去,伫立的电杆、交织的电线,在山水的环绕中异常显眼。农家小院的屋檐下挂满肥硕的玉米,村内广场上金黄的谷子、饱满的花生、肥实的大豆成片铺开,堆叠成丰收的图景。田野里,火红的辣椒、泛红的柿子展露着秋的丰盈,也似乎昭示着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自打有了电,年年都是好日子。庄稼长得好,生意做得好。”正跟老伴在自家农家乐忙活的村民赵根红介绍,王母洞是林山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王屋山玉簪峰间,传说王母娘娘曾在这里筑洞修道,村内溶洞清幽,高山耸立,溪水长流,景色宜人,四季游客不断。他说国庆假期是游客高峰,得提前准备游客用餐的食材。

“国庆节是全国欢庆的日子,也是老乡们忘不掉的日子。”赵根红说,30多年前的国庆节,村里通了电,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以前,王母洞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生活条件艰苦。1990年夏天,山脚下来了一支200多人的施工队伍,他们建了简易房,还在岩石山刷下“苦干一百天,电力进深山”的标语。随即,施工人员分成10多个小组,在林山村所属的各自然村架电作业,其中给王母洞架电的有20来人。

“王母洞处在林山村的末端,地质结构复杂。”赵根红说。这里岩石遍布,一镐子下去,震得手麻。施工人员毫不退缩,吃住在工地,没有机械,就用炸药、钢钎凿石挖坑;没有路,肩扛手抬把材料运送上山。因为人手不够,老乡们自发加入施工队伍。当年20岁出头的赵根红时常在工地帮忙,他说最险峻的红沙岭、鹰嘴岩、一线天等地方,一根电杆需要20多个人才能运上去。

那年9月28日,合闸送电成功,包括王母洞在内的整个林山村迎来光明,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改善。这些年,乡亲们依靠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济源是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山区面积占82%,上世纪90年代,仍有34个深山行政村、320个自然村没有通电,经济发展慢,群众盼电意愿很强烈。

1990年,济源启动“山区电力扶贫共富”工程,在“送光明,迎国庆”的动员令下,电力人员鏖战大山深处。历时5年,济源率先在河南省山区实现村村通电,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动力。

王屋山村村通电工程,是电力人服务为民的一个缩影,镌刻着那个时代的奋斗烙印和国庆情怀。时至今日,那些电力设施改造升级后,仍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好生活,好电相伴。今天的电力人,承载历史的厚重,融入时代的繁荣,正书写着更加璀璨的光明篇章。

猜你喜欢
村村通电杆济源
电杆支撑架装置制造与应用设计
新型快速抢修电杆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新型预应力电杆在油田架空配电线路的适应性分析
河南济源:产业扶贫大格局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温州:聚合力 攻坚客车“村村通”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广播村村通 村民百事通
从村村通看我国天然气改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