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缮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2023-10-27 01:16赵慧强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建筑

赵慧强

(山西省古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1 古建筑文物修缮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1.1 古建筑修缮设计的流程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设计的流程中,第一步,需要进行的是调研与勘察。调研与勘察包括对文物本体、相关环境,以及相关史料文献的收集。这个环节的重点在于为后续工作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和资料。

第二步,文物修缮设计初步方案。初步方案是基于调研与勘察所得到的信息,通过前期文物本体形制分析、现状残损分析、结合相关文物保护规范和相关专业规范综合比较和方案设计等方式,初步形成的修缮设计方案。在初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文物的价值,尽可能地保护文物的原貌,避免对文物造成进一步的破坏,做到最低限度干预。

第三步,施工图设计阶段。在施工图设计环节中,需要考虑到实施细节和方法,包括施工方式、人员配备、具体方案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中,还需要注意保障文物安全,严格控制已有损伤的范围,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要考虑美观和配套性的问题,保证文物得以充分展示其价值和意义。

最后一步,日常保养与监测。日常保养与监测环节通常工作的是政府文物部门和监测机构。日常保养工作主要是指对于修缮后的文物进行维护保养,监测工作主要是指对于文物的安全状态进行监督和检测。这个环节的关键在于长期的有效性和数据的连续性,主要是为了避免文物再次受损,进一步保护文物的原貌和历史价值。

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文物的地理位置、价值、修缮人员素质等等,做好所有的充分准备和工作,才能保证文物能够得到完整的保护和利用。

1.2 古建筑修缮设计的方法

在进行古建筑文物修缮设计的方法时,首先需要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建筑形制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通过相关史料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建筑工艺、匠人地域性手法等方面获取信息,分析原有建筑材料、形制等特点,为后期修缮工作的展开提供正确、科学的依据[1]。

其次,在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对象划分时,应根据修缮目的和需求进行分类,如对于保留完好程度较高但存在某些问题的建筑部位,可以采用现状修整的方式进行修缮;对于受损较为严重的建筑部位,需要采用重点修复的方式进行保护。同时,在确定修缮方案时,古建筑修缮的基本原则也需要得到遵守,如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形制和环境风貌,保持各个价值方面的继承和发扬,以及满足“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另外,在具体的修缮实践中,也需要根据古建筑文物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修缮方法,如传统的木构建筑需要注意木材的防腐、合理的榫卯加固技术等;而对于砖石结构建筑,应采用新老砖配合、找平布缝等技术,以确保修缮后的建筑品质[2]。因此,在进行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保护文物价值和满足人们使用等方面的需求,全面而系统地进行方案设计。

1.3 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的实践案例

在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实践中,实践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本节将通过实践案例,阐述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

七墩关帝庙,建于明末清初,其中,老爷殿、乐楼、钟鼓楼为木质结构建筑,厢房为石砌窑洞,整个庙宇建筑,结构严谨,朴素大方,特别是殿内壁画,色彩和谐,人物生动活泼,为长城边塞古建筑中一颗明珠。由于历史原因,此处建筑群在历经百年之后已出现严重漏雨坍塌现象,部分建筑构件已经失效。在编制保护修缮设计方案中,笔者结合建筑单体及历史环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此次修缮最大的特点是在保障文物完整性及价值的基础上,对场地、视线、组群进行了协调,使修缮后的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各个文物单体建筑通过修缮保持了历史文化价值并成为山西边塞文化的文化景观之一。

以上实践案例展示了古建筑保护修缮设计的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要根据文物建筑形制、修缮区域及相关法规等因素进行针对性设计。这种设计模式,是保留文物价值的较好途径。

2 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2.1 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研究

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工作。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技术方面,已经有了许多的研究成果[3]。其中,国际上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研究较早,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如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 (威尼斯宪章)等;而在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我国对古建筑文物重视程度的提高,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研究逐渐得到发展。

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传统工艺的考证和对古建筑病害及环境因素的分析,进而推导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策略[4]。目前,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可行的修缮方案,如局部加固和整体加固、局部解体和整体落架等。但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化水平不高、研究内容较为分散、修缮手段单一等。因此,我们需要在前辈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在多学科合作保护模式下,提升文物修缮技术的研究水平,使之更加符合当代文保理念。

2.2 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应用案例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中,技术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章节将以实际案例阐明古建筑文物修缮技术的应用,以此为论述主线,探讨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效果。

南底汤帝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凤城镇南底村中。庙宇创建年代不详,山门门框有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施门题记,现存部分金代遗构,建筑整体为明清风格。

2021年7月至10月,受连续强降雨影响,南底汤帝庙各建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及坍塌现象,笔者和笔者单位专业团队参与抢险工作,对南底汤帝庙受损建筑进行全面详细的勘察、测绘、记录,并根据勘察内容出具相应的技术报告。

通过对南底汤帝庙各建筑构件尺寸、院落环境、保存状态以及具体的损伤、病害进行测绘、探查,结合三维数字化扫描成果点云数据。理清建筑尺度、结构特征及木材树种类别;查明建筑现状保存状态;查明建筑结构变形、失稳、坍塌破坏的性质,记录变形、下沉、倾斜和坍塌的程度;查明建筑构件的糟朽、断裂程度;查明建筑屋顶的渗漏位置、渗漏量及其与降雨、排水的相互关系。

采用人工挖掘的方式在南底汤帝庙院落内外开挖探坑进行取土试验,查明南底汤帝庙所在范围内的地形、地貌以及地层结构、特征;查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地基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院内外两处废弃菜窖的空间尺寸及稳定性;对南底汤帝庙建筑砖、瓦、灰泥进行取样检测分析。

通过周边环境调查、耆老口述、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碑碣题记抄录解读以及其他相关条件的研究分析。查明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破坏现象和原因;查明历史上维修的情况,以及由于不当维修所造成的危害等。同时收集反应现存文物建筑和附属文物的始建年代、建筑法式、历史修缮和续建经历及工程规模,使用、管理、功能的演变等方面的文献和图像资料,作为保护档案存档。南底汤帝庙舞台及东西妆楼平面修缮设计图见图1。

图1 南底汤帝庙舞台及东西妆楼平面修缮设计图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在古建筑修缮领域,推广和应用多学科合作等具有高质量和可行性的方法非常重要。因此,针对不同材料和营造方式的修缮应用过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并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融合各专业评估后进行修缮,以达到文物延年益寿的目标。

2.3 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古建筑修缮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而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趋势则是人们更加关注的焦点之一[5]。

首先,在技术方面,古建筑修缮技术将会更加注重实现高质量的文物修缮效果。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对于古建筑修缮而言,将会更加注重修缮过程的精细化和科学化,以达到更高的修复效果[6]。

其次,在管理方面,古建筑修缮领域中也将会有更加严格的管理标准。在修缮的整个过程中,将会更加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修缮经验,以确保修缮工作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会加强对于修缮工作的监测与评估,以确保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效果与建筑安全性的双重保障。

再次,在文化保护方面,古建筑修缮工程将会更加重视文化保护的目标,不仅考虑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更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的成功必须保证其在经济效益与价值之间的平衡与统一。

最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对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紧紧把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同时在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也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协作,以更好的推进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发展。

2.4 古建筑修缮技术的创新与改进

在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1 物料创新

作为古建筑保护修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物料的选取和应用对修缮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修缮工艺中,大量采用传统的材料,如木材、土壤、灰泥等等,尽管效果较为可靠、经久耐用,但是为了提高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效果,现如今需要对物料进行创新和改进。

例如,在古建筑的修缮中,采用了新型的抗震材料。这些材料具有更加出色的防震性能,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抵抗风灾等自然灾害,为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在材料应用方面的创新不断发展,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古建筑保护修缮质量。

2.4.2 技术创新

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创新同样是古建筑修缮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修缮工艺大多是采用手工操作和简单的修建工具,但是这种方法不仅耗时,且容易造成镶嵌和彩绘的磨损。因此,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以改进传统技艺的不足之处。

2.4.3 传承创新

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和物质方面,更是需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突破自我。比如,通过挖掘当地的民间文化和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呈现出全新的修缮理念和手法,丰富了文物修缮领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这种传承创新将会更好地推动修缮工程的顺利完成,同时也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的来说,古建筑保护修缮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在现今社会变化快速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从物料的创新到技术的改进,从传承创新到文化的保护,均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和深入探究,才能让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得到有效的推进。

3 结语

古建筑保护修缮作为一门具有极高实践操作性的学科,不断更新着传统技艺,并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着创新与突破。对未来的修缮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在保护文物原状的基础上,应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适当地扩建、改造和加装设备等工作,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比如,可以安装现代化的供电设备和通讯设备,以便更好地保障游客的需要,也可以根据现代化的消防法规和安全要求,加固、改善古建筑的防火系统和安全出口等。

其次,应该更加注重古建筑保护修缮在传承和发展中的责任和定位。古建筑修缮应该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历史、体验文化的平台,而这种平台应该是具有时代性和包容性的,既展示当代社会的特点,又尊重历史遗产。因此,在进行修缮工作时,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和文物价值的体现,避免“千篇一律”的改造和复制。

最后,注重古建筑保护修缮的可持续发展。在进行保护修缮时,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可持续发展技术手段、材料和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例如,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使用环保材料,采用清洁能源,保护周边生态环境等,可以使古建筑保护和环境保护两者兼顾。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建筑
文物的栖息之地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中国古建筑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