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整合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2023-10-30 09:12华荣徐菁晗张鑫泽郑作龙通讯作者
中国商论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专精案例

华荣 徐菁晗 张鑫泽 郑作龙(通讯作者)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突出特征,是强链、补链和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主力军,其高质量成长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2021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将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仅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学习进行自主创新,还需与大学、科研机构、供应商、客户等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以及调动全要素、全员、全时空实现全面创新,因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具有整合式创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然而,当前关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仍存在不足,探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关键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聚焦我国企业案例情境,运用整合式创新理论透视分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与培育提供理论借鉴与启示。

1 文献综述与基础理论

1.1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研究综述

目前,学界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可分为国家政策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汪合黔和陈开洋(2023)[1]认为国家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出台的创新支持政策有利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经营绩效,促进企业的创新成长;刘晨和崔鹏基(2022)[2]总结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主要受到融资渠道、制度环境、人才体系、数字鸿沟等方面的约束;毛军权和敦帅(2023)[3]从TOE理论框架出发,从整体视角和组态视角总结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驱动因素。在企业因素层面,鲁鹏等(2022)[4]指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数量对其成长过程中建立行业品牌具有重大作用;张兵等(2014)[5]认为企业自身的战略定位、资源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产质控能力等对其成长有一定的正向驱动影响。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整合式理论视角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缺乏分析与探讨,为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机会和空间。

1.2 整合式创新理论视角

整合式创新理论由陈劲等(2017)[6]批判性地总结各国不同的创新范式,并结合本土企业最佳创新实践提出的一种基于东方智慧兼具中国发展特色的全新创新范式,是在中国式创新实践情境下应运而生的创新理论体系。整合式创新理论的概念结构如图1所示。

整合式创新理论内涵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1)战略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依据创新体系制定长远性和前瞻性发展战略,以战略为出发点培育企业核心能力;(2)协同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企业等通过知识互惠共享、资源高效整合及行为的同步配合,实现有机整合与创新;(3)自主创新,主要体现为企业可以借助技术引进、吸收和改进积累促进自主创新,还可以通过原创突破实现自主创新,两者均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发明、专利等;(4)开放创新,主要是指企业不拘泥于内部的资源、知识、资金等,要善于利用企业的外部资源,通过跨界合作等方式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5)全面创新,主要是以提高企业持续竞争力为导向,包括全要素创新、全员创新和全时空创新三个层次。

2 研究设计与典型案例

2.1 研究设计

2.1.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原因:(1)案例研究适用于探索性和解释性研究,有利于回答现象背后的“how”和“why”问题,研究本质是基于典型案例探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关键影响因素;(2)多案例研究在理论验证时可以增强说服力,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可行方向;(3)多案例研究可探索尽可能的因素证据,遵循探索性研究范式开展研究,有利于科学合理归纳影响因素模型。

2.1.2 案例选取

本文从长三角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选取STD机械有限公司、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SJH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分析案例,这一数量的案例能够支持本研究进行深入的跨案例分析,以确定各案例成长因素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本文选取上述三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原因:(1)三家企业来源长三角地区,均是细分领域的引领者,成长过程具有典型性和领先性;(2)三家企业分属不同行业领域,使得研究结果更具普适性;(3)三家企业在业内受关注程度较高,数据资料多源性丰富,案例研究数据获取准确性高。

2.2 典型案例介绍

2.2.1 STD机械有限公司

STD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深耕于塑料挤吹中空成型设备领域的智能装备供应商,连续11年位列塑料机械挤出吹塑中空成型装备行业前三强。公司于2022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长历程如图2所示。

图2 STD公司成长历程

2.2.2 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视觉设备这一细分市场,经过数十年的深耕与积累,已成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于2021年入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历程如图3所示。

图3 STZ公司成长历程

2.2.3 SJH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SJH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气体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安全、环保、集约型综合气体提供商,并于2020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长历程如图4所示。

图4 SJH公司成长历程

3 基于整合式理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STD机械有限公司、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SJH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从战略创新、协同创新、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全面创新五个维度分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3.1 战略创新因素

(1)政策引导支持。2021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中提出“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标志着将“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基于此,SJH气体有限公司于2022年3月提出“氦气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保障民族工业气体行业免受西方“卡脖子”迈出了关键一步。

(2)企业战略升级。创新战略升级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起着全局性的统领作用。例如,面对数智化的变革趋势,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工业智能领域,主动推进自身“工业视觉,产业智能”的战略升级,实现了XBUS工业数据虚拟总线技术等有关产业智能技术的突破,成为行业细分的“专精特新”领先企业。

3.2 协同创新因素

(1)上下游企业合作。通过与上下游间的极力配合共同推动了企业优质产品的生产,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例如,供应商提供优质激光传感器、工业智能控制系统等,为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一流的视觉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奠定坚实的配套基础;苹果公司、捷普集团大客户对STZ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视觉检测等设备有着稳定需求。

(2)共建研发中心。产学研与技术中心的联合组建是实现创新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举措。例如,STD机械公司与大学等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同时建有省技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企业技术中心,充分调动了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了STD机械公司的中控吹塑机的设计研发等创新工作的展开。

3.3 自主创新因素

(1)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意义重大。例如,STZ科技公司为了解决自身产品的技术需求和构建工业视觉领域的竞争优势,坚决推动公司原始创新突破,近几年研发费用占同期收入的17%左右,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国产替代,凸显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关键领域发挥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作用。

(2)重视技术引进。先进技术的引进是实现“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积累的关键,有利于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例如,STZ科技公司基于对缺陷检测、3D 视觉算法等机器视觉算法的引进以及深度学习吸收,积累了自主创新能力,公司在机器视觉关键领域拥有了机器视觉算法、工业软件平台、先进视觉传感器及精密驱控技四大核心领域共计16个核心技术点。

3.4 开放创新因素

(1)缔结战略伙伴。识别企业外部所拥有的关键创新资源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拥有状况,有助于企业缔结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SJH气体公司积极识别企业外部的有效资源,与中能硅业构建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能硅业在硅烷气领域有关键资源创新优势,而SJH气体公司在海外硅烷气销售渠道创新、资源方面优势较大,合作双方通过共同研发、共同设立技术标准,有利于硅烷气尽早获得市场的认可,降低市场风险,加快了SJH气体公司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2)建设开放文化。培植开放创新的组织文化可以极大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STD机械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文化姿态,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产品解决方案。组织文化的开放使STD机械公司形成了“向内吸收多元化技术与知识,向外输出优质吹塑机产品”发展模式,充分整合内外部资源。

3.5 全面创新因素

(1)推进数智化转型。数智化的转型有利于调动技术要素与非技术要素的有机组合,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管理绩效。例如,STD机械公司原有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浅,存在大量信息孤岛。为了推动公司数智化变革,STD机械公司选择了深耕制造业数十年的U9 cloud,实现了在销售、采购、存储、生产、质量管理的全面数智化,推动组织、管理、技术等全要素在公司运营全环节的全方位协同匹配。

(2)营造全员创新。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人人创新,时时创新”最终实现核心技术突破的利器。例如,STZ科技公司将“全员参与创新”作为基于客户、员工共同创新成长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工作的进行不仅是公司技术人员,非技术人员也应加入创新工作中,甚至鼓励客户、供应商参与企业产品的创新,实现各创新要素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域范围内实现全面整合,为公司VM等系列全自动影像仪的创新研发奠定了基础。

4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基于整合式创新理论的视角,通过上述细分行业三家企业的典型案例分析,本文提出了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五维度因素,因此可进一步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如图5所示)。

图5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模型

第一,本文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在统筹全局的顶层战略视野的影响下茁壮成长的,这一维度包括政府政策引导支持以及企业创新战略升级。李慧敏和陈光(2022)[7]指出创新战略的提出会直接影响企业攻克核心技术的绩效。因此,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提升策略,应该加大对“专精特新”成长的支持政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抓住战略机遇,加快企业自身创新战略的升级。

第二,在战略引领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会受到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及联合组建产学研与技术中心的驱动。刘昌年和梅强(2015)[8]指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是其提升创新绩效的利器。上下游企业在供应链协同视角下,在协作规划、零部件供应等领域的联合创新都会对企业运营产生积极作用,这与Liao和Hu等(2017)[9]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因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协作,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知识技术共享的创新形态。

第三,加大自主研发投入、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也是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储德银和张同斌(2013)[10]认为,自主创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具有显著影响,而恰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的一个痛点。我国大多数“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选择引进先进技术,积累知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技术的二次突破,张利飞等(2021)[11]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与之相吻合的结论。因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需重视自主研发投入和人才建设,以原创突破保持在细分领域的持久优势,同时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积累创新能力实现原有技术范式的突破。

第四,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和建设开放型组织文化也会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马文甲等(2020)[12]指出,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为本文提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提升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撑:跨界、跨学科地结缔战略合作伙伴,有效整合外部资源;建设开放型组织文化,鼓励从外部汲取有效资源。

第五,全面创新贯穿于整个创新成长过程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进数智化转型和营造全员创新氛围对企业成长有驱动作用。许庆瑞等(2019)[13]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分析发现,全面创新是驱动海尔平台化转型的关键内生性因素。基于此,本文从全面创新维度提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提升策略:(1)推动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强化创新全要素的内部联系;(2)鼓励“人人创新、处处创新、时时创新”。

5 结语

本文基于整合式创新理论视角,选取三家典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行案例研究,探究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影响因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中涉及多维度影响因素,包括战略创新维度的政府政策引导支持和企业创新战略升级因素、协同创新维度的上下游企业紧密配合和共建产学研与技术中心、自主创新维度的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和重视引进先进、开放创新维度的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和建设开放型组织文化,以及全面创新维度的推进数智化转型和营造全员创新氛围,且五个维度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有机整合,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但本文仅从整合式创新视角进行讨论,下一步有必要对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开展多视角、多维度和多层次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专精案例
聚焦硬科技领域 765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44户
“专精特新”轴承企业之检测与试验初探
一图读懂“专精特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