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心意,定有猫腻?基层干群需要弥合信任落差

2023-10-30 02:27黄耀滕杜一方
党员文摘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乡政府乡镇干部基层干部

文/黄耀滕 杜一方

图/杜小米

“他们有关系”,“私底下操作”,“多少有猫腻”……当部分群众在谈及村里的公共事务时,常对村干部抱着这些不信任的态度。村干部感到委屈,认为自己费心费力干工作,最后还落不了好。但为何会有这种认知上的落差?又该怎样弥合基层干群之间的信任落差?

遇事不遂,当真“关系”作祟?

在西南某地,因县里修建二级公路需要,某村约20 亩集体土地被纳入征收范围,但在征地赔偿分配方案上,部分村民与乡政府、村委会出现分歧。

乡政府公示的分配方案称,经过群众代表讨论通过,征地补偿款的80%将发放到被征收土地的农户账户,剩余的20%发放到集体账户。这一方案引发部分村民不满。他们认为方案里签字同意的群众,有些是被顶替冒签的,并就此征集了一份有部分村民签字的材料,表示反对。

“肯定是村党支部书记伙同乡干部,与利益相关村民私下串通,宣称代表村民,弄虚作假。”部分村民坚信其中有猫腻。乡政府工作人员则觉得自己很冤。“乡里只确定青苗补偿费要发给土地经营人,其他补偿费怎么发放由村里定。争议发生后,有村民阻挠施工,乡政府才参与协调。”一位乡政府领导说。

经过调查,确认乡政府此前公示的分配方案确实得到大多数村民的同意,其中并无利益输送等问题,持异议村民最后无话可说。但这一番折腾下来,不仅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也耽误了工程的进度。

类似案例在基层并不少见。在涉及利益分配、纠纷调解、政策享受等事项时,若没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部分群众就容易揣测基层干部优亲厚友、谋取私利。基层干部则认为,有的群众被“固定思维”带偏,自己有理难辩,无故“躺枪”。

信任落差从何而来?

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基层各项事务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乱作为的空间大大缩小。但为何部分群众不信任基层干部?工作方式不对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平时下乡少,与群众沟通少,彼此不熟悉,遇到事情时自然不容易得到信任。有基层干部说,乡镇干部、村干部现在事情繁杂,各种任务应接不暇,平时与群众交心交流少,对群众所思所盼了解不足,群众也不知道镇村干部整天在干啥,导致一些基层干部又忙又得不到群众理解。

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处理问题粗暴,沟通方式强硬。

“这个项目是我跑了无数路争取来的,你们还有意见?”

“你不签字,啥都没有了!”

其结果,可能是“干部觉得群众不听话,群众觉得干部不像话”。

“一些基层干部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工作中与村民缺乏沟通协调,自认为做了实事好事,群众却不买账,甚至带来新的矛盾。”华北地区一名县委党校校长说。

吞吞吐吐,难免群众起疑心

部分基层干部对新政策理解把握程度不高,处理方式欠妥当,也容易引发群众质疑。

“我们乡近年来矛盾焦点主要是林权和土地权争议。”一位乡镇干部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林地或土地的经营权所有人与其实际耕种范围不一致,时常发现产权证上写明的是位于这个山坡上,而实际耕种时却在另一个山坡上的现象。这种情况一旦涉及征地补偿,就极易引发矛盾。

“有些政策文件既专业又具体,对于有的纠纷所牵扯的法律条文我也搞不太懂。”一名任职10 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说,许多村干部没有完全跟上新时代的节奏,其能力与乡村振兴的要求明显有差距。

“我发现有干部在面对群众咨询时,说不出个所以然,吞吞吐吐,难怪群众会起疑心。”一位乡镇领导说,问题能不能妥善处置,取决于基层干部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解决基层复杂问题,需要干部首先理解透政策,提高跟群众沟通的技巧。

加快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有基层干部表示,乡村干部是乡村治理的“排头兵”,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乡村社会急剧转型、村民需求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亟须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

“原来我们认为要群众参与日常乡村清洁工作,他们积极性可能不高,开始都由村干部和公益性岗位的清洁员负责。有些项目建设落实,就让村干部闷头干,这实际上脱离了群众。”某乡镇干部说,后来经过广泛引导群众参与,大部分群众对“三清三拆”等乡村振兴工作很支持。

一位曾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县委宣传部部长表示,提高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需要强化培训力度,每年制定基层干部培训方案,形成长效机制,坚持发展需要什么、干部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努力使培训实现精准滴灌。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

猜你喜欢
乡政府乡镇干部基层干部
乡镇干部如何摆脱“身份迷茫”?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干部
请您抽空盖个章!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