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计量
——计量的发展故事

2023-11-01 01:54本刊综合
发明与创新 2023年31期
关键词:器具量子计量

◆本刊综合

图/图虫创意

计量,古称“度量衡”,是人类认识物质社会的工具。不论是生活中常见的电子秤,还是水、电、气表,以及出租车的计价器等,都表明了计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农业社会的经验计量到工业社会的实验计量,再到现代社会的量子传感,计量始终与时代同频、同向发展。

计量的起源

远古时期,人类祖先以“结绳记事”的方式来记录。在唐代画作《伏羲女娲图》中,女娲持规,伏羲持矩,其中“规”指圆规,“矩”指直角尺,规矩决定宇宙之方圆,启迪人类权衡轻重之智慧。两者不仅是最早的计量器具,更是社会秩序的象征。

“布手知尺”“迈步定亩”“掬手成升”,这些都是我国早期的以身体部位为测量准则的计量方法。其中,“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意为中指节上一横纹为一寸,拇指同中指一叉相距为一尺,两臂伸长叫一寻。“布手知尺”仅限于男子,“咫尺”则表示女子拇指指尖到食指指尖的长度。

“举足为跬,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跬是早期社会最小的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六尺为步”相当于现在的1.4 米。

“掬手成升”即双手合盛为“掬”,只手单盛为“溢”。这种计量方法使人们在生活中交易商品变得有据可依。

史料记载,黄帝设立了度、量、衡、里、数五个量。夏朝初期,我国开始建立相对统一的测量时间、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器具和制度。战国时期,木工尺被广泛流传使用,铜尺也开始被生产制作,古人还根据当时掌握的力学原理,创造了原始的天平。

秦朝统一度量衡,对度量衡计量器具加以定型化和制度化,促进了计量器具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我国古代计量科学技术的基础。作为统一量制的计量标准器——商鞅方升,用“以度审容”的方法便于复现标准容量以推广统一的量值,足以说明当时制定单位制已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约》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计量领域合作的正式开启,每年的5 月20 日“世界计量日”也由此而来。

成为科学研究的“眼睛”

人类科学研究的革命、工业制造的迭代升级都离不开计量技术的精进。高端科学仪器追求更高的灵敏度和精度,是科学研究、工程探测、医疗诊断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随着量子科技的发展,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传感)成为帮助人类打开微观世界的“武器”。量子传感器是人类能研制的最“小”的传感器,能测量一些现代仪器无法测量的信号,比如微弱的磁场、神经元放电、血液中的分子标识物等。可以理解为,电子、光子、声子等构筑了类似高灵敏度尺子的量子体系,借助量子精密测量可以实现对诸如压力、温度、磁场乃至时间等各种物理量更精密的测量。

而量子纠缠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灵敏度。假设让数把“量子尺子”的量子态处于一种纠缠态上,外界环境对这些量子尺的作用就会相互叠加,最终测量的精度将突破经典力学的散粒噪声极限,并提高倍数,达到量子力学理论范畴内的最高精度——海森堡极限。

原子钟是世界上已知最精确的计时仪器,它借助量子技术实现了计时精度的极限。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还将继续推动精密计量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器具量子计量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
《化学分析计量》2020年第6期目次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关注日常 计量幸福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古代器具灌农田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
计量器具产品商情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