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现状可视化分析

2023-11-01 08:38张燕李苗苗廖星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计量学聚类中医药

张燕 李苗苗 廖星

(1.《中国中药杂志》,北京 1000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000)

文献计量学分析(Bibliometric Analysis,BA)是基于大量科学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的一种方法,主要以学术出版物为数据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研究是如何产生、组织和相互关联的,且能够展示某一领域演化的细微差别,揭示出现的新兴领域。[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管理、教育、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2]近年来其热度不断攀升,从基于BA 的科技文献发表数量不断增长便可以看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科学研究本身的增长 ;另一方面,Scopus 和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使获取大量计量学数据变得容易,Gephi、leximancer、CiteSpace、VOSviewer 等计量学软件使分析数据变得实用且方便,二者共同提高了近年来研究者对文献计量学分析的学术兴趣,促进了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发展。[1]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针对中医药领域开展BA,如:对BA 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3],发现其已广泛应用到期刊评价、经典传承、证型研究、临床治疗等中医药各个领域,但在医史古籍文献整理、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尚需进一步拓展。或者研究从基础理论、临床研究的角度对近十年中医药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进行分析总结,表明文献计量学研究有助于为中医基础理论、临床研究指明方向,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与传承。[4]也有研究运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BA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发现知识图谱是近三年中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其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5]

T1 级期刊是为落实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牵头探索、开展、制定的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顶级水平的首个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清单,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英文等5 种类别。[6-8]T1 级期刊是中医药科技成果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反映我国中医药领域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最新成果。[9]为探究T1 级期刊BA 应用的最新现状,本研究以T1 级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发表的BA 应用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为中医药类期刊编辑选题、约稿提供参考,为中医药期刊研究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采用主题检索,检索词包含“文献计量学”“文献计量”以及中医药领域T1 级期刊的刊名,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3 年4月19 日。将各数据库中检索的题录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3.4.0.8878,阅读题目、摘要、全文对其进行筛选。纳入中医药T1 级期刊发表的BA 应用研究或实证研究,排除重复发表、报纸类会议类、科普宣传类等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53 篇。

1.2 数据分析

将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3.4.0.8878 中的纳入文献以Excel 格式导出,应用WPS Office 2021 统计梳理相关文献数据,对文献的年发文量、基金资助等进行统计分析。将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3.4 中的纳入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至Input 文件夹,并以download_xxx.txt 格式命名,采用CiteSpace 6.1.R6 制作合作机构聚类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时间线图谱,并对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将数据以RefMan(RIS)Export 样式从NoteExpress 3.4.0.8878 中输出,并以“.ris”后缀命名,使用代码管理软件Notepad++将数据转化为VOSviewer 可识别的格式后,采用VOSviewer 1.6.18 进行作者共线网络图谱分析。

1.3 可视化软件参数设定

采用CiteSpace 6.1.R6 和VOSviewer 1.6.18 对纳入条目进行分析并生成共现知识图谱。在CiteSpace 的参数阈值设定中,时间分段(time slicing)选择1991—2023 年,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选择“1”,选择标准“top N=50”;term source(关键词来源)选择“title(文献题目)、abstract(摘要)、author keywords(作者关键词)、keywords plus(参考文献题目)”以增加研究的广度和精确性 ;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关键词)/institute(研究机构)”,网络剪裁选择“Pathfinder”(路径寻找)、“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修剪合并网络)、“Pruning sliced networks”(修剪片段网络)3 种算法。在VOSviewer 的参数阈值设定中,分析类型(type of analysis)选择“Co-authorship(合作作者分析)”,分析单元(unit of analysis)选择“author”(作者),计数方法(counting method)选择“full counting(全计数)”,每个文档中作者的最大数(maximum number of authors per document)选择“25”,作者文档的最小数量(minimum number of documents of an author)选择“2”,无相互连接的节点不保留。

2.结果

2.1 文献筛选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初步导入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 3.4.0.8878 3039 条题录,经软件自动查重后,阅读题目、摘要进行初筛,阅读全文进行复筛,最终纳入文献253 篇,各期刊纳入文献见表1,具体检索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图2 中医药T1 级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年发文趋势分析

表1 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中关键词分析(中心性≥0.05)

表1 中医药T1 级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纳入文献分析

2.2 发文趋势

中医药领域T1 级期刊中的文献计量学研究主要发表于1991—2023 年,其中1991—2006 年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数量较少且分散,此时中医药领域文献计量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自2007 年起,研究数量逐渐增多,虽然于2013、2017、2022年有短时下降,但总体仍呈增长趋势,且目前仍在发展中。2023 年发文量下降,考虑与检索时限有关(检索截至2023 年4月19 日),并不能代表全年的发文量。

2.3 基金项目占比

纳入文献受基金项目支持的研究有210 篇,占83%(210/253),涉及资助课题364 项,均有课题编号,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占1%(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15%(5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占4%(16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占1%(3 项),其他国家级课题占26%(95项),中央级课题占2%(7 项),教育部课题基金占1%(3 项),地方省部级基金占33%(119 项),校级课题基金占14%(50 项),其他项目占3%(10 项)。统计分析受基金资助的研究中的关键词频率,从主题来看,偏于中医中药类、经典名方、针灸疗法等临床研究受资助比例较大,见图3。

图3 受基金资助研究中出现频次大于10 次的主题术语展示

2.4 作者合作

采用VOSViewer 针对纳入文献作者进行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节点大小表示作者贡献度高低;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线称为边,其粗细表示作者之间合作的次数;节点颜色表示不同的作者合作网络,颜色相同的属于同一聚类。目前主要形成以梁繁荣、任玉兰、王琦等重要作者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见图4。不同合作网络之间互有连接,也说明不同作者团队之间存在合作关系。

图4 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中作者合作网络

2.5 机构合作

针对文献中纳入的合作机构进行聚类分析,节点代表参与机构;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表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节点颜色和区域表示形成的不同聚类。聚类分析图谱中网络密度值为0.0075,模块值(Q) =0.8945,介于[0,1)区间内且趋近于1,提示该视图的网络模块是显著的;平均轮廓值(S)=0.9646,趋近于1,提示该聚类信度较高。[10]主要形成4 个聚类: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中心的合作机构(蓝色聚类),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等为中心的合作机构(绿色聚类),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为中心的合作机构(紫色聚类),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等为中心的合作机构(红色聚类),见图5。从聚类模块可以看出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参与机构以北京为主,且与辽宁、四川、天津等有较为密切的合作。

图5 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中机构合作网络

2.6 关键词聚类分析

针对关键词共被引网络图谱进行聚类分析,见图6,其网络密度值为0.0115,Q=0.8054,介于[0,1)区间内且趋近于1,提示该视图的网络模块是显著的;S=0.9581,趋近于1,提示该聚类有着较高的信度。[10]中心性是测量节点在网络图谱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体现该领域在某一时间段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中心性越高的节点常被认为是连接2 个不同领域的关键枢纽或重要拐点。[11]研究统计了中心性≥0.05 的所有关键词,见表1,其中关键节点(中心性>1)有“中医药”“文献计量”“经典名方”“知识图谱”“文献分析”“期刊”“针灸疗法”“剂量”,这些关键词出现频次较高,且中心性>1,为研究热点。图6 和表2 直观地反映了中医药领域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9 个主要聚类标签,分别是#0 经典名方、#1 中医药、#2 文献分析、#3 知识图谱、#4 针灸疗法、#5 期刊、#6 中药、#7 阳性反应、#8 数据挖掘。其中最大的聚类标签为#0 经典名方,S=0.9750,体现经典名方研究在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领域的侧重。将聚类主要分为4 个研究方向:①中医古籍经典名方数据挖掘(#0、#8),关键词包括经典名方、中医古籍、数据挖掘、中药复方、敏化规律、穴位敏化现象;②中医药科技期刊评价与现状分析(#3、#5),关键词包括:期刊文献、期刊、中草药、评价研究、综述文献、艾灸疗法;③临床药物干预效应分析(#1、#2、#6),关键词包括:中医药、中药、不良反应、功能食品、石斛、药事管理;④针灸疗法规律和现状分析(#4、#5、#7、#8),关键词包括:针灸疗法、艾灸疗法、阳性反应、热学特性、针灸诊疗设备、敏化规律、穴位敏化现象。

表2 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中关键词聚类信息

2.7 关键词共线图谱与突现分析

采用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算法对聚类进行标记,将关键词聚类共线视图转换为时间线图,见图7。时间线图也称时区图,从时间维度探索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规律,清晰展示研究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键词突现展示新兴或持续研究的热点。[10]结合时间线图和关键词突现,有助于了解研究概况,分析研究热点,预测未来研究方向。T1 级期刊中的文献计量学应用的研究方向主要围绕针灸疗法、期刊、经典名方展开,见图8。但“期刊”关键词突现时间较早,始于1995 年,直至2010 年结束,提示早期基于刊群角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针灸疗法”关键词突现始于2007 年,终于2016 年,持续时间较长,体现了该领域研究方向的顺承和转变。“经典名方”“文献考证”等关键词突现始于2020—2021 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图7 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中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图8 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前12 个关键词突现图谱

3.讨论

本研究针对中医药领域T1 级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进行分析,旨在从刊群的角度,探讨中医药领域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现状、发展及未来趋势。

近年来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的发表趋势逐渐上升,2007 年可被视作第一个转折点,与之前发文量低迷的情况不同,此时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开始逐渐增多。随着信息可视化的发展,诸如CiteSpace 等绘制科学图谱工具的引入为文献计量学注入了新的活力[10],使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更容易被研究者学习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方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和传播。科学基金的投放是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肯定,有助于学科的发展,促进相应的科研产出。随着资助规模的扩大,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12]目前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有梁繁荣、任玉兰、王琦等。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0. 749(即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本研究=11,经计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8(四舍五入),统计得出核心作者3 人,总计发文量31 篇,未达到普赖斯定律50%的数值(即发表论文数大于N 的科学家们所发表的文献总数恰好等于全部论文总数的一半),提示中医药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13]合作机构聚类分析提示,目前领先的研究机构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主,缺乏跨学科跨地域的合作,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跨地域合作机构,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

T1 级期刊是已经接近或具备国际顶级水平的期刊,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等多个学术领域,是交流推广中医药科技成果,提高中医药学术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平台。[6]首先,建议未来T1 级期刊在文献计量学相关研究的选题、约稿中注重文献计量学指标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基本指标和优先选择的指标,同时了解各个指标的优缺点,避免盲目选择指标。其次,需要正确运用计量学软件以减少对文献指标的重复分析,慎重解读分析结果以避免错误解读、遗漏解读或是过度解读等情况出现。[14]最后,应实时追踪研究热点,关注新兴学科,提倡交叉学科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多视角研究[15],以期充分发挥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升T1 级期刊在中医药学术成果交流中的导向作用。

4.小结与展望

目前中医药领域T1 级期刊文献计量学应用研究缺乏有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团队或机构,跨地域跨学科间的合作较少。已有的研究多聚集在中医药期刊评价、临床诊疗规律总结、古籍文献整理等领域,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与经典名方信息考证、古籍文献数据挖掘等内容相关。本研究以T1 级期刊作为试点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每种期刊都有其侧重点,仅纳入T1 级期刊可能会缺失其他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文献,从而影响结果的稳健性。未来可以扩展至国内外期刊中发表的中医药相关文献,对本结果进行更新和完善。

猜你喜欢
计量学聚类中医药
生物化学计量学原理在离散生物动力系统的应用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