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菇菌包打洞与不打洞对产量影响的试验

2023-11-03 02:06陈新淇刘叶高饶永斌刘万震葛小平
园艺与种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潮菇茶树菇出菇

陈新淇,刘叶高*,饶永斌,王 蕾,刘万震,葛小平

(1.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三明 365000;2.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福建三明 365000;3.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尤溪 365100;4.建宁县农业局,福建建宁 354500)

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茶薪菇、杨树菇、柱状田头菇,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粪锈伞科(Bolbitiaceae)、田头菇属(Agrocybe)。其菌盖肥厚、菌柄脆嫩,味道鲜、香气浓、口感好,高蛋白、低脂肪且富含真菌多糖、矿物质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珍稀食(药)用菌[1]。茶树菇是福建省重点主栽品种之一,仅三明市建宁县每年茶树菇生产量达到800 万~1 000 万袋[2]。

为了赶时间出菇,一些农户常采用在茶树菇菌包培养料中间从顶部到底部打1 个孔洞的方法,接种时把一些菌种填入到洞内,以缩短菌包养菌时间。为探究该法是否对茶树菇出菇产量等有所影响,笔者对此开展了出菇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茶树菇5 号。由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培养基配方

木屑培养基:杂木屑36%、棉籽壳36%、麦麸25%、碳酸钙1%、石灰1%、糖1%。

1.3 菌袋制作

试验共设打洞、不打洞2 个处理,每处理30 袋。由于2 个处理菌丝满袋时间不同,为了保证菌袋满袋时间基本一致,先制作不打洞组的试验菌包,根据经验,15 d 后再制作打洞组的试验菌包。菌包制作方法:将培养料放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用装袋机装袋,封口,高温高压蒸汽灭菌,冷却至室温,移入无菌室内,在无菌操作台里接种。每袋接种3 匙麦粒种,置于25℃恒温室内培养。平均每袋培养料湿重约1 kg,含水量约60%,折干料重约400 g。

1.4 出菇管理

不打洞组菌包接种日期均为2022 年2 月20 日,打洞组菌包接种日期为3 月8 日,开袋时间均为5 月20 日。菌丝满袋30 d 后移入出菇室,放置3 d,以适应出菇室环境,第4 天开袋。开袋后清理菌袋表面的干死菇,盖上无纺布喷水保湿。期间,早中晚往空间喷雾,空气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控制在20℃~25℃,每天通风3~4 次,适当照射散射光,5~7 d 后即有原基长出[3-5]。第1 潮菇采摘完后,将菌包表面清理干净,自然放置1 周,期间不用喷水保湿。1 周后,菌包表面以及空间可以适当多喷些水,温度控制在20℃~25℃,空气湿度保持90%~95%,可出第2 潮菇。第3、4 潮菇管理方法相同[6]。

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污染菌包,拍照记录茶树菇子实体的颜色、朵型、大小,记录每潮菇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

1.5 数据处理

用IBM SPSS Statistics 和Graphpad Prism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丝生长情况

结合表1 和图1、2 可以看出,在打洞的菌包中,由于菌种填入到打孔的洞里,菌丝生长较凌乱、不规则,各个地方都有菌丝生长,有的一边菌丝满包,有的一边都没有菌丝。特别是菌丝走满菌袋时间会根据打的孔洞深浅和大小,以及菌种填入孔洞中的数量多少而不同,孔洞越大越深,菌种填入孔洞的量越多,菌丝走满菌袋的时间越快,反之越慢。不打洞的菌包,菌丝自上而下生长,且相对整齐。相比较而言,打洞的菌丝生长满包比不打洞的快15~20 d。主要是打洞的菌丝从表面和孔洞中间往外生长,故菌丝生长速度会快于不打洞的菌包。

图1 打洞菌包菌丝生长情况

图2 不打洞菌包菌丝生长情况

表1 打洞、不打洞茶树菇菌包菌丝生长情况 月-日

2.2 子实体生长情况

由图3、4 可知,打洞和不打洞处理组每袋均出菇,出菇时间基本一致,出菇相对整齐,子实体菌盖在幼菇时期呈深棕褐色,成熟后棕色,打洞和不打洞菌包的子实体无明显差异。但在采摘称重过程中发现,在第1 潮菇中,打洞菌包的朵数有8~14 朵,不打洞的朵数有8~20 朵;在第2 潮菇中,2 个处理组的子实体朵数均明显少于第1 潮,大多只有6~9 朵,不打洞组的朵数会稍多于打洞组,差距没有第1 潮明显;在第3 潮菇中,朵数基本在3~6 朵之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图3 打洞、不打洞菌袋子实体第4 天生长情况

图4 打洞、不打洞菌袋子实体第5 天生长情况

2.3 第1~3 潮各潮产量差异分析

从表2 可知,第1 潮菇中,打洞和不打洞之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打洞的单袋产量为164.2 g,生物学效率为41.1%,打洞的单袋产量为126.6 g,生物学效率为31.7%;第2 潮菇中,打洞和不打洞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P<0.05),不打洞的单袋产量为74.7 g,生物学效率为18.7%,打洞的单袋产量为60.4 g,生物学效率为15.1%;第3 潮菇中,打洞和不打洞的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打洞的单袋产量为48.6 g,生物学效率为12.2%,打洞的单袋产量为43.6 g,生物学效率为10.9%。

表2 打洞、不打洞茶树菇菌包第1~3 潮产量

2.4 前3 潮总产量差异分析

从表3 可知,前3 潮中,打洞与不打洞的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打洞的单袋产量为229.0g,生物学效率为57.3%,不打洞的单袋产量为287.5 g,生物学效率为71.9%;从图5 可知,打洞的各袋产量分布比较离散,不打洞的各袋产量分布比较集中。

表3 打洞、不打洞茶树菇菌包前三潮总产量与生物学效率

图5 前3 潮产量散点分布

3 结论与讨论

3.1 产量与品质

茶树菇菌包打洞比不打洞的菇产量少,生物学效率少14.6%,差异极显著(P<0.01)。特别在第1 潮菇中,打洞菌包每袋出菇的均匀度、整齐度和子实体生长朵数等均不如不打洞的菌包,但子实体品质差异不大。

3.2 原因分析

3.2.1 菌丝体原因。打洞的茶树菇菌包,由于菌包中间孔洞隔离,菌丝体数量少于不打洞的菌包。此外,菌丝体因孔洞隔离扭结形成子实体的能力也弱于不打洞的菌包。

3.2.2 菌包积水原因。打洞的菌包,特别是竖放长菇的菌包,更容易积水,导致菌包内因湿度大而造成菌丝生长活力和菌丝体扭结能力减弱,甚至提前让菌丝退去或发霉、腐烂,从而影响茶树菇产量。

3.2.3 后熟度原因。虽然菌丝满袋时间基本一致,菌丝后熟培养时间也均为30 d,但是打洞菌包由于菌丝生长更快,其实际菌包从接种至菌丝满袋生长时间更短,如果延长打洞菌包的后熟时间约15 d,是否能提高产量有待进一步试验探明。

3.3 生产建议

建议农户和工厂化生产茶树菇菌包时,充分考虑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合理安排菌包生产时间,让菌丝正常走满整个菌包。待菌袋充分成熟后,再开袋出菇。不提倡因赶时间,对茶树菇菌包进行打洞处理。

猜你喜欢
潮菇茶树菇出菇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茶树菇菜谱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什么水煮什么花
从暴利开始的茶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