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化微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设计软件教学中的应用

2023-11-05 07:44赵竞徐翔朱丽娟沈慧郑祎婧温嘉瑜李婷
高教学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赵竞 徐翔 朱丽娟 沈慧 郑祎婧 温嘉瑜 李婷

摘  要:设计软件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面向设计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设计软件教学应构建“理论+实践+创意”三能力提高的学习目标,即在深入掌握设计制作原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该文结合数字图形图像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介绍服务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情景化系列微课的教学理念设计和实施细节,并通过分析在线教学平台的数据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践证明,在混合式教学中开发并开放情景化微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设计软件的学习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符合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情景化微课;应用型人才培养;线上下混合式教学;设计软件教学;数字图形图像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23)30-0001-06

Abstract: Teaching of design software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training of art design talents. Fa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discipline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teaching of design software should build a learning goal of improving the three abilities of "theory+practice+creativity",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deeply mastering the principles of design and production, to strive to cultivate students' design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on awareness and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process of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Digital Graphics and Image Found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course resource construction serving for mixed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situational micro courses,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effect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developing and opening situational micro courses in mixed teaching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soli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design softwar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nd cultivate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n this basis, which meets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applied design talents.

Keywords: situational micro class; training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teaching of design software; Digital Graphics and Image Foundation

笔者自2016年起开始建设数字图形图像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目前围绕该课程的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教材的出版、课件及教材教学视频的制作与上传、学生测试题题库的建设与课程练习的规划。目前课程在自建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情景化系列微课,辅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图构建基于SPOC和情景化微课的“理论+实践+创意”三能力提高的混合式教学体系,并主要通过系列微课的学习内容体现该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一  问题的提出

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数字化资源的存放平台,而应该与课堂教学真正互动,这一观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尤其是对于设计类专业软件教学来说,微课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究竟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却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

(一)  课程教学目标与不足

数字图形图像基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必修课,面向整个艺术设计学院三个专业统一开设,分班上课,属于专业基础课,64学时,4学分。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平面软件的一般操作技巧,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字设计工具,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面向不同的专业需要,设定的教学目标有一定差别,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主要教学内容是使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绘制产品效果图。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产品效果图的绘制专题,关注的问题有三点:其一,如何准确绘制产品轮廓;其二,如何精准表现产品的立体感;其三,如何正确表现产品材质。围绕这三点,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的主要是工笔工具、渐变填充、图层样式等,对于Photoshop其他工具和功能的掌握就显得比较薄弱,对软件掌握的广度不够。

(二)  学习者现状

为满足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字图形图像基础提前到大一第一学期。新生入学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计算机操作不熟、软件基础薄弱,对课堂教学和教师授课的依赖较强,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存在反复回看的需求;其二,大学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自学能力不强,学习软件以“跟着学、照着做”的学习方法为主,思考和理解不充分,质疑和创新能力不足。

(三)  困惑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开发并开放情景化微课,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在促进学生养成更好的自学习惯、提升自学能力、熟练且全面掌握软件操作等方面是否具有正面影响?具体实践是如何影响的?是本研究想解决的问题。

二  情景化系列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笔者结合2019—2022年来对设计软件课程教学的关注,以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为基础,组建该课程的微课制作团队,完成了10集系列微课制作。

微课一般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具有时长短、内容集中的特点,通过发布于在线课程平台上,可支持学习者在PC端、移动端等多种终端设备学习,方便使用。

数字图形图像基础属于设计专业软件课,该课程的微课内容关注使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设计问题,更加注重应用情景的真实性,每一集微课包括“情景”“视频”“课件”“效果”和“练习”这五个板块,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掌握相关专题的技巧,然后自己拍摄素材并完成相应的数字图像处理练习。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将系列微课发布于课程平台,供学生课后自学、完成练习并在课堂上集中评讲、评分。10集微课的主题见表1。

三  情景化微课对混合式教学效果的影响

(一)  研究问题

该课程开设在1~10周,实验时长即为10周,除去2周军训时间,实际教学时长为8周,每周8课时。课程在超星学习平台上建设课程资源,并结合教师面授,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教学实验,拟通过实验前后测数据的对比,量化说明情景化微课对于设计软件课程教学的影响,包括微课是否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以及具体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  研究对象

为保证实验对象的合理性,该对比教学实验选择了笔者所在本科院校2019级产品设计专业A班和B班的大一学生作为被试。其中,A班为实验组,B班为对照组,两个班总人数均为48人,男女比例相同,均为18名男生和30名女生。根据本校教学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在入学时,是综合考虑学生的成绩排名、生源地、性别比例等因素平均分为两个班的,基本不存在成绩差异,能够保证实验对象的合理性。两个班分别上课,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授课及实验,对照组学生在实验期间与实验组的课堂教学一致,均为结合超星学习平台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但在实验期间,仅在实验组引入10集微课资源,供学生课上、课后学习及完成相应练习,同时在对照组也发布该资源,但是不做统一学习和完成练习的要求。

(三)  研究过程

1  学情分析(教学前)

为了确保实验对象的合理性,教学前笔者设计了《大一新生入校前使用计算机设计软件能力现状调研问卷》,对实验组48名学生和对照组48名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实验组48人中有6人在入校前学习过计算机设计软件,其中4名女生,2名男生。4人学习过与本课程相关的软件(Photoshop软件),有3名女生通过学校统一学习和考试学习过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她们的生源地分别为浙江省台州市、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另1名通过报班学习过Photoshop软件基本操作的女生,生源地是广东省佛山市。

对照组48人中有6人在入校前学习过计算机设计软件,其中5名女生,1名男生。6人学习过与本课程相关的软件(Photoshop软件),有4名女生通过学校统一学习和考试学习过Photoshop软件的基本操作,她们的生源地分别为浙江省台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广东省中山市和广东省珠海市,另2名男生自学过Photoshop软件基本操作,生源地分别是浙江省湖州市、广东省深圳市。

通過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说明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础无差异,能够尽量保证研究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2  第一次测试成绩分析(教学中)

开学2周,共4次课(16节,课程进行1/4)教学后,通过一次客观题测试检验学习效果是否存在差异。

测试方法:通过在线平台的客观题进行随堂测验,学生在课堂内统一安排的时间段内完成“Photoshop图像基础知识”的相关练习,该测验共5道客观题,每题20分,总分100分,学生提交后系统自动计算得分,通过用SPSS 19软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8名同学在测试中的得分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表4。

由表3可以得到,实验组有48个样本,均值为58.333 3分,标准差是27.158 58,均值的标准误为3.920 00;对照组有48个样本,均值为44.791 7分,标准差是35.489 86,均值的标准误为5.122 52。实验组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13.541 6分。

在表4中,先看第一个Sig.为0.005小于0.05,说明不满足方差齐性,方差是不齐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看第二行的Sig.来判断是否有组间差异,第二行的Sig.为0.039小于0.05,说明差异显著。结论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中的检验表现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对于教学进程1/4时的测试成绩来看,开放情景化系列微课供学生自学,能够促进学生对课堂内知识的掌握。

3  计算机二级考试成绩分析(教学中)

根据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为了促进学生对软件更全面的掌握,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完该课程的Photoshop图像处理部分就报考“CCT-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考试Ⅱ级:Photoshop图像处理与制作”考试(以下简称“计算机Ⅱ级考试”)。计算机Ⅱ级考试是上机考试,时间为105 min,题型为选择题、操作题和设计题,总分100分,得到60分以上为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中报考与通过计算机Ⅱ级考试的情况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和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学生学完课程后自愿报考相关考试的比例,实验组(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50%),说明实验组学生学习热情明显较高;学生报名后实际参加考试的比例,实验组(89.1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实验组学生自信程度和课程学习的自我满意度较高;实验组学生报考通过率(45.65%)略高于对照组(41.67%),而班级通过率实验组(43.75%)则明显高于对照组(20.83%),这说明实验组学生学习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从以上分析结果来看,开放情景化系列微课供学生自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自信程度和自我满意度。并且也确实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4  课程成绩分析(教学后)

该门课程成绩的构成比例如图2所示,平时成绩包括签到、作业和其他(含访问平台次数、测验平均分、互动次数和讨论次数),占课程成绩的65%;期末成绩为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5%。总体而言,该课程的考核比例符合设计学科注重过程考核的要求。

1)现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课程成绩,来对比微课视频教学与练习对于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整体表现的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后课程成绩的分析见表6、表7。

由表6可以得到,实验组有48个样本,均值为77.295 2分,标准差是7.742 51,均值的标准误为1.117 54;对照组有48个样本,均值为74.120 8分,标准差是7.715 68,均值的标准误为1.113 66。实验组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3.174 4分。

在表7中,先看第一个Sig.为0.780大于0.05,说明方差是齊性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看另一个Sig.为0.047小于0.05,说明差异显著。结论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后的课程综合成绩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现通过比较学生完成综合型、设计型平时作业的具体情况,来对比微课视频教学与练习对于学生作业中体现出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影响。

具体比较的是最后一次平时作业“Photoshop+CorelDRAW综合应用”,作业要求学生在绘制完产品效果图后,将绘制的产品合成到一个合适的场景图片中,或者合成到使用者的使用场景中,以便展示产品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方法等细节。作业在绘制产品效果图的要求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结合Photoshop合成图像的功能,作业要求中明确提出“鼓励创新效果”。对于作业的评价由高到低分成4个等级“创新素材且效果好(优秀)”“创新素材但制作效果一般(良好)”“依葫芦画瓢(一般,即完成,但创新度不够)”和“未提交或不按要求(不合格)”。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如图3所示和见表8。

由图3和表8可以看出,实验组的高质量创新作业数量较对照组多。这说明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比较强。

5  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学习数据分析

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支持教师上传教学视频、文档类教学资源,还能够支持学生多终端灵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碎片化学习。在实验期间,仅在实验组引入10集微课资源,供学生课上、课后学习及完成相应练习并统一评讲、评分;同时在对照组开放该资源,但是不做统一学习的要求。通过对比教学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访问平台的数量、时间等数据,具体分析两个班级的学习情况。课程教学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习平台学习数据对比分析见表9。

实验组学生完成微课学习任务,观看短视频时长的具体情况见表10。

根据学生在10集微课中的平均观看时长和平均反刍比来看,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中,会根据需要反复观看,直至掌握。

课程教学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访问教学平台数量和访问天数统计见表11。

根据表11统计数据,上课时间从2019年9月4日到2019年12月31日,共计118 d,课程开放期间实验组与对照组访问学习平台的总量分别为12 279次和9 802次,人均访问数为255.88次和208.73次,人均访问天数是44.35 d和35.23 d。数据显示,实验组的平台访问总量、人均访问数和人均访问天数都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日访问量的峰值分别为968次和864次,都发生在同一天(即2019年11月18日)。从上课期间平台访问量对照表来看(图4),日访问量在有课的时间达到较高值,在没课的时间回落到较低值。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日访问量曲线,实验组在课程间隔时间段的访问量持续高于对照组,这说明实验组在课后持续学习的总体情况较好。在实验组开放系列微课资源,供学生课后自学,起到了加强课后辅导、延续课堂有效性的效果。学生通过课后延续学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尤其在情景微课的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最终提交了学习的效果,对软件的掌握程度普遍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四  结束语

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对比,在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中,开放情景化系列微课供学生自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在情景化微课中获得了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直至掌握。配合微课的课后练习增加了学生课后自学的时间和频次,实验组在课后持续学习的总体情况较好,学生自身对学习的持续投入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自信程度、作业质量和从作业中体现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都有显著效果。通过相关实验的实证研究,在设计类软件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发布系列微课,能够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构建“理论+实践+创意”三能力提高的混合式教学体系。综上所述,系列情景化微课对应用型本科设计软件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肖厚贞,张军锋,林尤全,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物理化学实验”微课设计与应用[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6):41-46.

[2] 居建宇.“微课”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6(11):254-256.

[3] 仇雪梅.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构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4):62-63.

[4] 杨赤婧.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平面软件基础》课程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11):59-61.

[5] 林志浩,施教芳.基于碎片化素材的共享型资源库构建技术——以手工技艺数字资源建设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3):194-195.

[6] 肖晴,吴燕.微课在设计类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8(6):110-113.

[7] 孔小满.微课在艺术设计软件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0):71.

[8] 李理.基于SPOC模式的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75-77,78.

[9] 高云峰,刘春兰.大学数学線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实证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1,30(1):97-99,107.

[10] 杨阳.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证研究[J].现代计算机,2020(22):71-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高光谱遥感图像的跨层级特征深度稀疏编码研究”(62271130);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VR/AR/MR+在线开放课程创新研究——基于虚拟数字人的在线教育应用研究”(2022ZXKC535);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综合类)“基于OBE理念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SJY201901)、“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变革研究”(SJY201902);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研究”(2019GXJK171);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类)“动态图形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SJY202007);省级一流课程校内配套质量工程项目“数字图形图像基础”(YLKC20210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项目特色专业建设“视觉传达设计”(TSZY2021);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质量工程项目“原创动漫融入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JY202123)、“基于城市环境更新的公共设施设计课程改革探究”(JY202025)、“基于CDIO的《创意思维》专创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Y202023)

第一作者简介:赵竞(1982-),女,汉族,湖北松滋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探索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教学模式下动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策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