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隔海峡73年,爱你的心从未改变

2023-11-09 13:40潘海霞
恋爱婚姻家庭 2023年29期
关键词:营长湖南医院

◎文/潘海霞

怀抱女儿的陈淑与丈夫陈希纯

1987 年年底,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流的大门终于被打开。湖南湘潭68 岁的陈淑激动不已,她终于和海峡对岸分隔近40 年的亲人取得了联系。她盼望着她的丈夫能早日回来,她急切地想要告诉他:“我还活着,我没有改嫁,我真心地在等你……”

1949 年分别时,她30 岁,是3 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分开已经近40 年了。

初识于青春年少

与陈希纯相识时,陈淑16 岁。那是1935 年,他们同在郴州市惠爱医院,她学医护,他是外科医生,长她五岁。

正值花样年华,陈淑活泼开朗,她和4 位年龄相仿的同事友情深厚,后来干脆结拜成了“五兄妹”。而其中的“兄”,便是陈希纯。陈希纯英俊挺拔,多才多艺,在医院组织的活动上,他唱京戏、拉胡琴,光彩照人。而他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病人的耐心鼓励,尤其让陈淑敬佩。

在愉快的相处中,日子倏忽而逝。

“不行,自己的医学护理知识太匮乏了。”1937 年年初,陈淑告别小伙伴们,考入湖南省私立普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进行系统学习。

半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战争让她联想到了自己的身世。

她本出身于殷实之家,祖父教书,父亲是北伐名将叶挺手下的军需官,叔父则是一名地下党员。8岁时,陈淑的父亲在战争中负伤牺牲,叔父被投进监狱,家中悲伤弥漫,哭泣声逐渐取代了原先的读书声、欢笑声。作为长女,陈淑一夜长大,为了母亲、弟妹,她变得早熟和坚强。

陈淑与陈希纯年轻时的照片

怀揣国仇家恨,她如饥似渴、发奋学习。然而,随着侵华日军步步紧逼,湖南不可避免地遭遇轰炸。炸弹一天比一天密集,学校被迫转移,有时刚刚安顿下来,又要踏上逃亡路。到处是废墟瓦砾,到处是百姓流离失所、无辜伤亡。

唯一令人振奋的是,城内,热血青年的演讲慷慨激昂;街头巷尾,抗战标语铿锵有力:“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人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人人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与其这样被日军飞机的炸弹炸死,还不如死在战场上。”陈淑被触动了,父辈的精神在血脉里燃烧,她联合了几位女同学:“走,我们投军去!”

“逼上梁山”成婚

1939 年年底,20 岁的陈淑报名应征。既学过医,又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医院工作过,她很快便被批准,被分配到第五战区第22 集团军独立工兵十三营,授予中尉军衔。

作为军营里唯一的女军官,她的到来,让战士们深受鼓舞,大家都有意无意地照顾她。一次急行军时,营长特意把马留给她,而其他人都是步行。她表示拒绝时,营长发火了:“让你骑,你就骑,服从命令!”

气氛微妙,军官们的示好成为陈淑的负担,尤其是副营长发起的爱情攻势经常让她无所适从。苦恼时,她灵机一动,推出了挡箭牌——当年的结拜兄长陈希纯。他早她一步入伍,也在十三营当军医,老朋友相见,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

陈希纯也很配合,几年没见,那个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小妹妹长大了,她的报国志让他刮目相看,渐渐地,有根心弦被拨动了。

然而,对陈淑与陈希纯的情投意合,副营长半信半疑:“如果你们真的早就认识,而且又是恋人,那就立刻结婚!如果不结婚,那我也可以追求你,我要和陈医官公平竞争!”

无奈之下,陈淑委婉地说:“我是来抗日的,不是来结婚的。”没想到,副营长不依不饶撂下狠话:“结婚不妨碍抗日,你们如果结婚,我就祝福;一句话,你们入了洞房,我第二天就上前线!”

陈淑和陈希纯被“逼上梁山”,在营长的主持下,他们身穿戎装,结为伉俪,连家人都没有来得及通知。

第二天,副营长说到做到,动身上了前线。许多年后回忆,陈淑说:“他是真英雄。”

婚后,夫妻俩随部队迁移,从湖南到湖北,两人携手合作救治伤员和百姓,在炸弹和枪炮声中,他们度过了蜜月期。走在抗日救国的路上,两颗心靠得越来越紧,几年的战争生涯,已经让他们成长为真正的军人。

1944 年,陈淑从前线回来休整,就在这时,她莫名其妙地收到一纸命令,上面写的是:“陈淑,女,有贡献,但不适合继续在部队服务。”

她一下子蒙了。气急之下,她想要去找战区司令长官告状,可是冷静一想,又怕牵连到陈希纯,只好离开部队,去了后方。

抗战胜利后,夫妻终于团聚,陈希纯脱下军装到重庆劳工医院做了医生。二女儿出生后,陈淑成了一名专职母亲。

原以为,可以从此守着这一份安宁与幸福,谁料,内战爆发了。

部队频频来信,催促陈希纯再次入伍,因为不想与同胞自相残杀,他在矛盾中煎熬着。恰在此时,朋友介绍他去交警总队当医生,他同意了。就这样,一家人来到南京,不久,三女儿出生。

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解放大军势如破竹,即将横渡长江,攻占南京。迫于形势,交警总队派出几辆大卡车,让妇女和儿童立即撤离。带着3 个女儿,陈淑匆匆告别了陈希纯,两人都没有料到,这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那是1949 年,陈淑30 岁,最小的女儿尚在襁褓。兵荒马乱中,陈淑和家属们被送往湖南衡阳,脚步还未站稳,她就听说交警总队将撤往福建,而且任何官兵都不允许擅自回家。

“不管生死,一家人都要在一起。”不顾危险,她拖着3 个孩子爬上火车赶往福建,半路上,火车不通了。正心急如焚时,又有消息传来,说官兵们已经去了广州,准备乘船去台湾。她又想方设法赶往广州,然而,还是晚了一步。

遥望轮船远去,看着身边3 个年幼的孩子,这个曾经在战火中救死扶伤的女军官,此时,只有无助的眼泪簌簌落下。

后来她才知道,陈希纯曾经偷偷溜下船,想去找她们母女,被宪兵发现后,差点被当作逃兵枪毙。

流浪在广州,希望一点点冷却,更痛心的是,颠沛流离中,小女儿不幸夭折了。绝望之下,陈淑带着两个女儿回到湖南。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收到陈希纯从香港转来的信,见字如面,泪水模糊了双眼,也模糊了那纸上的思念。再后来,便杳无音信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大批志愿军伤员被转运至湖南。1951 年,受湘潭惠景医院之邀,陈淑重拾旧业。在医院,她兢兢业业,许多护士不愿接触传染病人,她总是自告奋勇。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女儿,其艰辛可想而知。

她拼命工作,试图消解忧伤。然而,一个单身的年轻女子很难被人忽视,同事纷纷给她介绍对象,一位南下干部来医院看过病后对她一见钟情,特地请湘潭市副市长的夫人前来说媒,她都一一婉拒。

她和陈希纯,不只是夫妻,还是战友,那战火中培育出来的爱情之花,芬芳如初。内心里,她幻想着,台湾解放指日可待,他们夫妻终究会团聚的。

1987 年戒严令解除后,陈淑终于和在台湾的妹妹取得联系,但同时,她也收到一个噩耗,她苦等30 多年的丈夫,已经去世10 年了。在台湾多年,陈希纯始终孑然一身,思念着妻女,他在63 岁那年怆然离世。

团聚的信念轰然倒塌,陈淑的内心五味杂陈。她说:“其实,我什么可能性都想过,他那么优秀,那么乐观,走到哪里都会有女医生、女护士喜欢的,就算他熬不过去,跟别人结婚了,我也不会埋怨他。可是,我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他60 多岁就走了。”

希望彻底破灭了,她哭了一个多月,眼泪都哭干了。

她急切地想去台湾看他。1990 年,在高雄的一座墓园,她见到了他。站在墓碑前,想到他孤零零地魂归异乡,她再一次失声痛哭。

他的遗物,她带回来了,有他的军官证、退役证、行医执照,还有他们的合照。照片上的他,英气逼人,记忆中,他定格在了35 岁。

守着一份念想、一份情缘,在悠长的岁月里,陈淑越来越平和优雅、淡定从容。2022 年1 月,这位103 岁的抗战女兵告别人世。再无山海阻隔,心中的那个他,会在另一个世界里与她风雨并肩,再续前缘。

猜你喜欢
营长湖南医院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草地
结 婚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岁月
烈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