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CT极性测试装置设计

2023-11-10 07:02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段敬忠谭振华何林润唐媛媛
电力设备管理 2023年20期
关键词:极性电容波形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楚雄供电局 段敬忠 谭振华 太 然 何林润 唐媛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用户越来越多,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发展的需要,电网不断扩大规模,每年都有大量新建电力工程投运。电流互感器(CT)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高低压隔离、高压量向低压量转换等重要作用。然而,多年的现场运行经验表明,由于CT极性和保护方向错误导致保护误动或拒动的事情屡禁不止,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1]。

在新改扩工程中,对CT二次回路进行一次注流时仅能检验电流二次回路的状态,不能同步开展极性测试。传统的“点极性”暂态测试方法,存在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小、暂态过程时间短、分辨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此外,当多次极性测定时,接线任务烦琐,动用人力资源较大,作业周期长,且受限于现场作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责任心,人工“点极性”的测试方法很容易出错。

本文设计一种智能CT极性测试装置,利用电容在CT一次注流时,一次和二次电流的相似度检测二次绕组的变比和极性,不仅操作方便,降低了现场工作量,还能够提高CT极性测试的正确率。

1 CT极性测试原理

选择CT极性前,要先确定CT的参考方向。对于CT的方向可以有两种考虑,一种出于对差动保护的考虑,其不需要具体判别电流到底是流入还是流出,而出于基尔霍夫原理只要求求取矢量和,因此只要所有的CT所定义的方向,均指向被保护设备方向或是全部与之相反即可,通常应用于线路的差动保护、主变的差动保护、母线差动保护等;另一种则是出于负荷电流方向的考虑,其需要确切的电流流向,与电压相结合,才能确切地指出功率方向,表现出电流的具体流向,如零序方向保护、距离保护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同一个CT的不同的二次绕组用途不一样,存在极性截然相反的要求,即有些绕组需要减极性,有些绕组需要增极性。

1.1 电容放电

本文使用在CT一次侧加低压电容,二次侧检测电流的方法来判断极性。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C为充满电的低压电容,L为电流互感器漏电感,T为变比为1:n理想变压器,RL为二次侧电阻负荷。

图1 电路模型

图2 智能CT测试装置功能框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等效为RLC串联电路,根据KVL得到一次侧电路方程1:

式中:R为二次侧等效电阻,电容初始电压为E。令时间常数τ=R/2L,角频率,RLC的取决于实际电路值,于是等到一次侧电流:1/LC-R2/4L2=0时,。电流以时间常数τ=R/2L呈指数形式衰减;1/LC-R2/4L2<0时,,其中。由此可见,此时的电流也是呈指数形式快速衰减;1/LCR2/4L2>0时,,此时电流呈正弦震荡衰减。

1.2 极性判断原理

CT一次侧加低压电容后,其电流为变化的电流,可以线性传导到二次侧。通过比较一次侧电流与二次侧的电流的大小与方向就可以判断出CT的极性。

电流互感器由于漏电感与感应电流存在,一二次的电流存在相角与幅值误差。公式(2)仅在理想的情况下存在。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知道,同极性时电流互感器的两侧波形相似,反之波形相反。在电容开始放电后,在一段时间内单片机采集一次、二次的电流,于是得到公式(3):

分析公式(3),ER1代表一定周期内,单片机采集到的一次侧电流与n(二次侧线圈匝数与一次侧线圈匝数的比值)倍的二次侧电流的差值的平方的累计值;ER2代表此周期内,单片机采集到的一次侧电流与n倍的二次侧电流之和的平方的累计值。当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波形相同时,其电流方向一致,即iL与iR同向,则有ER1/ER2小于1;反之,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波形相反时,电流方向相反,即iL与iR反向,则有ER1/ER2大于1。

令ρ=ER1/ER2,将其定义为极性波形相似系数,即可得到极性判据:当ρ<1,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波形相同即同极性;当ρ>1,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波形相反即反极性。

2 智能CT极性测试装置设计

2.1 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CT测试装置主要组成部分为:用于人机交互的触屏显示器、逻辑控制与数据运算的单片机系统、蓄电池供电系统、DC/DC变换的电容充电器、电容器、自动切换开关、两路电流采集器等。触屏显示器显示所有单元的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实时显示,人工可通过屏幕界面下达测试命令,控制装置运行与参数设置等。主控单片机系统根据命令控制电容充电器、自动切换开关,并接收电流采集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将结果上送到显示器。

该装置考虑工作电源取电不确定因素设计内部锂电池供电,极大地方便现场测试人员。DC/DC变换的电容充电器起到升压的作用,将9V的蓄电池电压提升到36V给电容充电。自动切换开关有三个位置状态,分别是充电、放电、断开,位置由单片机控制。电流采集器采集CT一二次电流,并上送至单片机。

在本设计中,为了安全考虑,电容电压设定在50V以内,容量100UF。电容放电电流相对来说比较小,通常CT变电大于100,经过变换后二次CT二次电流非常小,电流采样回路要求更高。图3为电流采样原理。霍尔传感器是毫安级别闭环反馈式霍尔电流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检测电流转换成电压值,输入后级电路与直流电压检测电路一致。

图3 电流采样原理

2.2 系统软件设计

智能CT测试装置软件子模块设计包括LVGL界面显示模块、ADC采集模块、开关处理模块、数据融合解算模块等。如图4所示,系统上电后首先对单片机各个外设进行初始化,然后根据程序配置各个模块至初始状态。当人机交互触发CT检测后,单片机控制GPIO输出有效电平切换开关并进行ADC检测,配合DMA外设将大量检测数据快速转运至缓冲区。然后对缓冲区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处理与算法解算,得出CT极性,并将运算结果更新于显示触摸屏。

图4 电流采样原理

2.3 系统工作流程

如图5所示,智能CT测试装置工作流程如下,开始检测时,将自动转换开关转至电池侧先对电容充电,待电容充满后自动转换开关转至放电位置进行放电,开始检测。电流采集器采集电容放电在CT两侧产生的电流,将电流信号输入至电流采样电路,经过运放处理输出电压信号,并将采集的电压信号上送至单片机系统。在单片机中,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程序运算,计算极性波形相似系数,得到CT极性,然后输出结果至显示屏。

图5 智能CT测试装置工作流程

3 实际应用

针对主流CT极性测试的流程进行归纳总结,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作业风险点进行分析,创新设计出基于电容放电模型的智能CT测试装置。解决了以往须多人配合以及工作效率低的情况,并且从根源杜绝了CT极性测试遇到的防触电、免登高风险点问题。该装置考虑现场工作电源取电困难或其他不确定因素,设计内部锂电池供电,携带使用便利,极大提高了现场测试人员工作效率。人机交互界面美观大气,显示简洁,触摸屏操作方便,可快速上手操作测量,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需进行CT极性检测的场合。

本装置选在某110kV变电站的110kV线路进行CT极性实测,CT的变比为800:1。通过伸缩测试棒将P端测试线搭接在如图6所示位置上。测试装置上一次侧的红线(P1)接CT一次侧(P1)极性端,黑线(P2)接CT一次侧(P2)极性端;测试仪上二次侧的红线(S1)接CT二次侧(S2)极性端,黑线(S2)接CT二次侧(S1)极性端。确认P1、P2、S1、S2接线无误,点击触摸屏幕“使能”按键,此时将弹出“是否设置站名、间隔、线路信息”对话框,点击“是”将弹出键盘对各个参数进行设置,设置完成保存后即可进行测试,按“否”将直接跳转测试。

图6 智能CT测试点

如图7所示,测试结果快速显示。屏幕中心对话框显示测试结果(此时为“反极性+”)、视图动态图表显示测试次数及测试结果“+”或“-”。结果显示连续5次测量均为反极性,与实际CT极性一致,表明装置检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图7 测试结果

本文简述了智能CT测试装置组成及应用,并针对智能CT测试装置设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分析了CT一次侧加低压电容,二次侧检测电流的方法来判断极性原理,得出CT一次侧加低压电容,二次侧检测电流的方法可行性的结论;在电容法测极性的基础上,提出来极性波形相似系数的极性判据:当ρ<1,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波形相同即同极性。当ρ>1,一次电流与二次电流波形相反即反极性;给出了智能CT测试装置主体设计方案并针对性给出了电流采样电路设计、软件基本设计思路,以及装置使用的工作流程;最后通过样机在现场测试验证了装置的在CT极性测试的正确性。

猜你喜欢
极性电容波形
对《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2018版新标准的理解及分析
跟踪导练(四)
基于LFM波形的灵巧干扰效能分析
表用无极性RS485应用技术探讨
基于ARM的任意波形电源设计
大连台使用CTS-1记录波形特点
一种新型的双极性脉冲电流源
PWM Buck变换器电容引起的混沌及其控制
一种降压/升压式开关电容AC-AC变换器设计
投射式多点触控电容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