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2023-11-11 06:16张智敏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9期
关键词:防水材料外墙屋面

张智敏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建筑工程在完成建设之后,一旦出现渗漏现象,会对建筑结构以及内部管道产生严重损害,并且渗漏维护费用较高,建筑维护管理成本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的重要性,在建筑工程建设阶段,就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水防渗措施,先从渗漏产生原因入手,制定针对性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计划,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防渗漏水平。

1 建筑工程渗漏部位原因以及处理原则

1.1 常见渗漏部位和原因

1)外墙渗漏,外墙是建筑工程中经常出现渗漏的部位,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没有对裂缝进行及时处理,裂缝产生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次,建筑施工中存在不规范现象,造成建筑外墙施工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裂缝,除此之外,使用的砂石材料质量不达标,或者在穿墙打孔施工中不规范等,都是导致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后,由于外界环境或者降水等问题,出现裂缝。如果建筑工程外墙中存在较为明显的裂缝,则外界环境中的水分会进入到其中。在外界环境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水变成冰,体积增加,外墙中的裂缝更加严重。

2)屋面渗漏,屋面是建筑项目遮挡的主要部位,因此其产生渗漏的概率也较高,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建筑材料没达到相应标准等,导致最终建筑质量没有达到设计要求,例如,钢筋材料不合格等,建筑屋面中的防水卷材出现明显变形,进而出现房屋建筑渗漏问题。屋面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开展施工的规范性不足,没有根据施工标准进行,这也会对建筑的抗渗漏性能产生影响。除此之外,屋面是建筑项目中的支撑结构,一旦屋面实际承重超出承重范围,屋面也会产生裂缝,承重越大,裂缝的宽度会不断增加,出现渗水漏水现象的概率也会大幅提升。并且屋面在夏季,始终处于高温环境中,屋面的结构应力集中,这一条件下出现温度裂缝的概率提高,建筑渗水渗漏问题明显。

3)地下室渗漏,当前部分建筑工程在实际建设中,会设置地下室,地下室的建筑结构复杂性高,并且要在内部铺设大量的管道,所以在地下室施工阶段,需要开展大量的接缝处理施工。根据建筑地下室的特点完成规划设计,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运用等,将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在实际地下室施工中,如果施工缺乏规范性,或者使用的施工材料存在较为明显质量问题,都会造成地下室出现渗漏。例如,地下室施工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如果出现混凝土接缝质量不高以及砂石含量不达标等现象,地下室墙体可能会出现开裂,进而导致渗漏问题出现。

4)厨房卫生间渗漏,厨房和卫生间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水资源的使用频率较高,因此也是渗漏问题经常出现的部位。造成该部分渗漏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施工细节处理质量不高,加上楼板较薄,在正常建筑施工中,要全面分析周围环境,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钢筋和保护层,灵活使用施工材料。但是在实际施工中,部分施工单位施工规范性不高,完成施工之后缺乏闭水测试等,都会导致厨房卫生间出现渗漏隐患。

1.2 处理关键点

在对建筑工程渗漏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将以下内容作为关键点,1)注堵结合技术,该技术主要指的是,利用注浆技术针对发生渗漏的主要位置进行处理,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强度以及建设密度。在此基础上针对渗漏部分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最终处理效果;2)堵引结合技术,渗漏问题处理的关键点是确定渗漏源头位置,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对渗漏点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水压过强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的分析导致渗漏出现的主要原因,制定施工计划的同时,采取引流施工,这种处理方式可以避免建筑内部出现积水等现象,提高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有效处理渗漏问题,延长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渗漏问题,就需要明确问题处理的关键点,再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施工处理,保证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性能。

2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

2.1 外墙防水防渗技术

在外墙运用防水防渗技术的过程中,1)加强外墙施工材料控制力度,优先选择等级较高的施工材料,确保材料在运用中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抗压性。例如,在选择水泥和砂的过程中,重点对其配合比进行控制,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与工程要求相互吻合,降低在外墙建设中出现脱落以及裂缝等问题;2)控制外墙抹灰施工环节,在正式抹灰之前,先清洁外墙表面,确保外墙的平整度,为后续的处理工作提供条件;3)优化外墙砂浆施工细节,完成外墙基本面积分析之后,确定各项细节。由于建筑外墙的面积较大,一旦无法对其细节进行处理,则会增加渗漏出现概率。在此过程中开展砂浆施工,对外墙提供保护的同时,对砂浆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进而将其保护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际施工中,选择粘结性达到标准的砂浆材料,并对涂抹厚度进行控制,确保砂浆涂抹厚度在合理范围之内,厚度过厚可能会出现砂浆重量过大脱落等现象。根据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砂浆厚度的同时,保证外墙防水防渗性能达到相应标准。

2.2 屋面防水防渗技术

针对建筑工程屋面防水防渗技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根据建筑屋顶大小以及空间分布情况,科学选择防水材料,保证最终防水防渗技术的运用质量。例如,在建筑屋顶涂抹防水涂料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灵活掌握涂抹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选择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屋面防水性能;2)在正式针对屋面进行防水防渗技术之前,要对屋面表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清理,清除表面存在的杂质以及残渣等,这种方式能够保证防水材料与屋面之间的充分结合,二者粘贴的部分要保证加工的精细性,保证接缝宽度达到相应施工设计要求,进而达到有效防水防渗的目的。

2.3 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当前地下室在建筑工程中的建设数量逐渐增加,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地下室防水防渗成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地下室中基础和外墙交界位置,出现渗漏的概率较高,加上地下室施工较为复杂,导致其出现渗漏的原因也较多,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水防渗技术运用措施。

1)科学设计配筋,地下室中配筋设计不科学等问题,会导致地下室内部结构的受力不均匀,进而出现开裂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合理设置配筋,增强地下室结构抗开裂性能。

2)加强地下室防水处理,地下室的外墙部分属于迎水,因此要采取相应的防水处理措施,通常情况下,使用防水卷材完成。在实际设计阶段,充分分析地下室实际建设情况,采取科学严谨的防水材质,加强对防水施工质量的控制水平,确保其能够达到相应的防水要求[1]。

3)地下室混凝土施工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外加剂或者水,调整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在生产混凝土阶段,避免使用水化热过高的水泥,否则会出现不均匀的收缩的情况,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同时产生渗漏。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选择混凝土过程中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浇筑过程中不能随意加入添加剂,实现施工材料的有效管理。地下室外墙立面位置的卷材收口,需使用金属压条或者螺丝完成固定处理,同时使用沥青基密封胶完成密封。在提高防水性能安全性基础上,延长地下室防水系统的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凝土完成科学养护,确保混凝土湿度达到相应标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实际施工中,严格落实各项施工规章制度,选择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法,提高混凝土在实际施工中的强度。

2.4 厨房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厨房卫生间属于建筑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出现渗漏现象,则会严重影响居住者的正常生活。厨房卫生间建筑施工中,要先对预埋管施工进行科学控制管理,根据施工设计位置制定施工计划。实际操作阶段,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施工,尤其是水坡度区域给予重点关注,与传统楼板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出现管道堵塞以及破损等问题。例如,在设计厨房卫生间管道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排水管设计的重要性,调整形式以及状态,避免产生套管问题。针对供热管道,施工人员可以采取套管的方式进行施工,同时管理其密封度,提高管道设计安全性与稳定性。管道连接位置,采取具有防渗漏性能的材料,禁止其中出现缝隙[2]。

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中,施工人员需要先分析导致渗漏出现的主要原因,水管与渗漏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因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科学设计卫生间的结构,针对结构接头位置采取针对性的防水防渗处理;2)合理规划卫生间内部的管线设计,并且选择高质量的管道材料,降低管道在实际使用中出现断裂的概率;3)提高施工规范性,完成防水防渗施工之后,开展防水渗漏质量检测,通过检测之后再开展后续施工。

3 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质量提升措施

3.1 科学选择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的正确选择,直接决定最终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效果,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组成,同时也是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的基础条件,所以在质量控制中,要从施工材料的角度出发。在此过程中选择具有良好耐温性的材料。

1)在屋顶防渗漏材料选择中,主要使用刚性防水屋顶、涂料防水屋顶等,其中刚性防水屋顶的主要材料为水泥砂浆。涂料防水屋顶主要使用材料为防水涂料以及改性沥青。施工人员在实际防水防渗施工中,要正确选择对应的施工材料,才能保证最终防水效果[3]。

2)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材料以及性能分析,在实际施工中膨胀水泥、硅酸盐水泥等材料的使用次数较多,但是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会对材料使用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不同温度以及湿度的条件下,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也会受到影响。例如,在水分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防水材料性能下降,其中包含伸长率增加以及材质变软等,进而在实际施工中出现变形,影响最终的防水效果。要想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则需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确保室外气温在50℃以下,相对湿度在50%以上,避免施工材料使用性能受到影响。施工人员在材料选择使用阶段,针对不同防水材料的性能、特点以及质量展开对比分析,根据对比结果从中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实现防水材料的灵活运用。另外,在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中运用绿色施工理念,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优先选择具有环保、无污染性能的防水材料,促进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向着绿色化以及可持续的方向发展[4]。

3.2 优化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水平的优化和提升,是提高建筑工程防水性能的有效措施,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杂物进行处理,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提供良好条件。针对需要防水的位置,及时涂抹防水处理剂,始终采取细致严谨的工作原则,避免在后续出现返工,防水施工的表面位置要保持干净,另外,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灰尘的和杂物进行处理,部分防水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只有在干燥状态下才具有有效性,如果出现水分过多的现象,则会影响防水处理剂的使用性能。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粘贴防水材料的方式实现防水防渗,完成防水材料的粘贴之后,对其进行加热处理,确保加热速度均匀缓慢,保证对防水材料加热的均匀性,进而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正式施工之前,对施工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检查,保证其达到相应的施工标准,同时优化设置各项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环节,例如,涂抹防水涂料阶段,根据适宜性的原则完成涂刷,保证涂刷厚度均匀的同时,避免出现遗漏等现象。施工人员完成浆液制作之后,第一时间使用在施工中,避免浆液出现长时间闲置等情况,实现浆液使用性能的有效运用[5]。

另外在验收阶段,提高防水防渗施工技术验收的规范性,验收工作能够增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完成对防水施工的客观准确评价。例如,该阶段可以通过建立全过程质量验收体系的方式,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通过之后正式投入到使用中。工程验收环节根据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相关文件中的要求,对防水施工进行规范全面评估,搜集施工工程资料的同时,保证最终评价结果的综合性与全面性。高水平的验收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建筑工程出现渗透等问题,提高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渗漏是建筑行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且对建筑行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还会增加建筑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由此可以看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的重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渗漏问题是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直接影响最终建筑工程的运用质量和安全性,所以在建筑施工阶段,要保证建筑具有较高的防水防渗性能。在此过程中,从厨房卫生间、外墙、屋面以及地下室等结构出发,制定针对性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运用方案,根据各个部位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防渗漏技术,最终达到增强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性能的目的。

猜你喜欢
防水材料外墙屋面
F200防水材料用沥青的制备研究
一场屋面火灾引起的思考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
屋顶花园防水材料选择与应用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一种外墙清洗机器人控制系统
外墙保温技术探讨
建筑屋面防水及排水设计
外墙色彩
防水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