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2023-11-11 06:16魏旭东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9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图纸压实

魏旭东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其更是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提升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及市政道路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也成了相关施工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实践过程之中,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之质量。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这一技术是否得到有效应用不仅与其施工质量以及道路本身的使用寿命存在一定的联系性,也切实关乎着其工程成本的支出,其中,高质量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能促进施工单位实现利润最大化之目标。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其实际的施工情况以及施工程序,把握好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以有针对性地优化其路基路面施工,进一步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整体的效益[1]。

1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特点介绍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在施工过程当中其路面和路基均暴露在外,要想在此基础之上保证其达到相应的施工目标,则必须要对其周边的环境、地质情况等因素进行关注,即要采用有科学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和方案,使外在因素对施工现场以及市政道路工程带来的影响最小化,以此应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路基路面施工过程当中会涉及多元化的结构物,若各部门不能形成有效的配合,则有可能导致其施工进度被拖延。在具体而言,在实际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应当与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保证施工计划能够如期完成。另外,在施工过程当中还应当基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施工进度、周边环境、施工期间的天气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其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不同阶段的建设需求,从而在保证施工方案的灵活性的同时,促进其施工效率最大化[2]。

2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程序分析

在进行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的过程当中,一般会经历测量定位、现场清理、分层填土、分层碾压、分层验收等程序,下面对其中的一些重点工序进行简要介绍。

2.1 施工测量

为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路面建设品质达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便是有效控制施工前的测量工作。具体而言,要结合市政道路的建设标准和要求,通过对设计图纸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有效恢复道路中线,并且要对构造物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其后期的施工有充分、正确的数据支撑。另外,施工单位需要应用好图纸,结合图纸上呈现的比例,在实际施工现场标记出真实位置,以保证其图纸设计要求与施工现场的各项作业相匹配。在推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对复测导线、水准点等相关数据进行明确化、细致化,并对图纸进行多次审核和检查,以此避免其在实操过程当中出现误差或最大限度降低其误差值。最后,施工单位还应当特别关注测量放线这一环节,要在精准数据的指导和引领之下保证每道工序都能有序推进。具体而言,施工单位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和要求,明确路基占地线、边沟等的具体位置,以此保证其施工测量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

2.2 路基开挖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当中,路基开挖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这一过程可能会出现渗水问题,这便需要施工单位提前做好防渗水工作,及时对地表的障碍物、杂质等进行有效清理,同时,要切实做好排水设计工作,例如在一定位置上设计排水沟。在进行实际路面开挖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以此为基准设计边坡固定方案,一方面是要保证其施工过程当中免受附近结构物的阻碍和影响,另一方面是要最大限度提升其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对于一些较为地质结构较为复杂的市政道路建设路段,施工单位可以同时采用人工操作、机械设备操作等多种开挖方式。除此之外,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还应当充分考量边坡的实际情况,根据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开挖,这一过程需要避免同时多地开挖的情况,应该根据图纸的相关要求和标准,降低少挖的整体概率。在此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了土质的变化,需要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呈报给上级部门,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之后再进行开挖

2.3 路堤填筑

在推进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当中,所涉及的大部分路段都需要进行路堤填筑,即根据横断面的全宽、道路平行线设计等的相关要求进行分层施工。对于原地面平整度较差的路段,可由低到高进行分层填筑,而且在每一层填筑工作完成之后需要采用压实技术,对其进行压实,在确保其压实度达标之后,才可进行下一层的填筑,进一步确保路基路面的平整性和耐久性。另外,在对路基进行填方的过程当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对土质试验结果、填土厚度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保证这些数据与实际建设需求相匹配的同时,要提高埋土的密度或土层压实度。除此之外,对于同一坑中的土质,施工人员也应当从多个视角出发,对土质情况进行多次检验,避免因为其中出现异常情况,而对后面的施工路段的平整性带来影响。对于不同路段,施工单位也应当选取有差异性的压实方案,即应当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基准将压实工作划分为多个工序,避免压路机无法压实,进一步保障其土体的密度,提升其路基路面的整体质量以及施工质量[4]。

2.4 排水环节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若其路基路面施工未达到相应的质量和标准,则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诱发多种道路病害,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会因此大打折扣。而在施工过程当中做好排水设计工作便是提升其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在进行排水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农田水利,以最大限度减少因排水设计不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首先,可以通过设置集流槽、水沟等多种不同的排水装置,保证雨水能够得到及时排放;其次,要借助水泵或临时挖沟,以有效排出已经存在的积水,否则有可能因为水质变化或水的长期存在而对路面造成腐蚀;最后,可以通过设置地下盲沟,对地下渗水进行排放,或者设置挡土墙,并做好反防渗工作,使得地下积水可以通过渗水孔排出。

3 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建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更是愈发凸显,市政道路建设质量与城市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交通事业当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政府和建设企业都应当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予以高度重视,而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又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重要体现。由于路基路面极易受到自然环境、人为操作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想保证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则需要在按照其施工流程进行施工的基础之上,对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关注和优化。

3.1 测量放样技术

所谓的施工测量,即是在开工之前按照施工图纸对施工现场的构造物位置、线路路段等进行确定和测量,这是市政道路建设的第一个环节。在此过程当中,在保证其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活性的同时,要仔细了解和分析图纸,检查其图纸设计是否与实际施工相匹配,若其中存在错误,需要对其进行及时修改;同时,要保证其测量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最大限度满足市政道路施工路基、结构定位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其垂直和水平截面的定位精准。

3.2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为了防止路基沉降,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也是一种较为重要,且较为常见的施工工艺,其中涉及的关键要点在于杂物清理、填土材料、排水处理、填筑处理与补强夯实、观测路基沉降的稳定性等。其中,杂物清理是需要在市政道路路基路面施工的过程当中对表面的杂草、砂石等进行清除,同时要在此过程当中保证路面的干燥性,避免由此影响后续的施工质量。在这一技术应用之前,需要对图纸和现场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以此明确选择具体的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然后要对填方区域的水准点、控制桩间隔等进行明确,并做好标记;之后再借助相关设备对填方地段进行局部填筑,以测试具体的施工方案是否可行,若不可行,如出现压实度不达标等问题,则需要对方案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最后再是进行全路段的上料、排水固结,并对路基进行填方、整平、摊铺和压实。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应用这一施工技术的过程当中,要特别注重排水的及时性,因为当地基浸水之后,其承载力会大幅度降低,通过这种科学的施工程序,合理地对每个环节进行把握和把关,以此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市政道路工程的稳定性[5]。

3.3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

通常来讲,湿陷性黄土的粉土含量超过60%,而且其中含有一些可溶盐类,其路基路面的缝隙非常之大,尤其是当周围环境比较干燥之时,其极易受到自重压力以及其他附加压力的影响,在受水浸湿后,其结构就会被迅速被破坏,进而出现路基路面显著下沉的情况。为此,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也要对这种路段的路基路面施工予以高度重视,要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采取拦截、排除地下水以及其他防水措施,尤其要防止地表水出现渗透的情况。一般来讲,这一施工技术应用过程当中会应用到强夯法、化学加固法、挤密法、灌砂法等多种工艺,需要在具体的施工过程当中根据路段类别以及地区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施工技术,必要之时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技术,要最大限度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例如在利用强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强夯施工,仍然出现表土松散或者含水量过大等问题,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翻拌石灰土进行加固处理,然后再对其土层进行检测,直到其检测结果达到基本施工要求,以此可助推后续施工有序进行。

3.4 季节性冻融地区路基施工技术

在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季节性冻融地区的路基也较为常见,其是指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上升到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地质灾现象,一般是在冬季冻结,夏季消融。在对此路段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如何不能正确采取施工工艺,则无法保证其施工效果和质量,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幅度减少。具体而言,这一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防止路基在冻融期出现大面积渗水,以此防止冻融;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速度快、效果好、安全性能高等方面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可以采取多种路基防水举措,常见的举措包括三种:1)在停工前的最后一层填筑中利用石灰土或者水泥土进行填筑,在路基和外界之间建成一道隔墙,从而避免降水渗入路基;2)利用过滤土工布或者塑料编织袋进行直接铺设,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也能很好地避免土层被冻融;3)利用重型偏心轮振动压路机这一设备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进行强压,通过提升路基路面的压实度,来避免地表水渗透到路基里面。另外,市政道路施工单位也可以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规划和施工时间,如可以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填筑,并及时完成路基路面上的相关施工,从根本上避免路基出现冻融的可能性,以此实现防冻融效果最大化。

3.5 强夯处理技术

在进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想保证其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好,能应对现实需求,则需要操作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对路基路面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处理技术可以增强路基土层的密实性,可有效改善其松软的特性。具体而言,强夯处理技术就是借助重物对路基进行夯实,以对土层形成一种挤压,进而增强其密实性,防止出现路面变形、沉降等安全事故。这一技术的处理也具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不适用于一些深度较深的路基,一般以3m深度为界限。在进行市政道路路基施工的过程之中要利用强夯处理技术之时,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放样测量,以明确强夯的具体位置和夯点之间的间隔。一般情况下,强夯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中以设置三个夯点为最佳,根据排次,由两侧位置向中间依次进行强夯处理,每一个夯点夯击四次左右即可。为保证每一次夯击的力度和效果,在进行实际操作之时,需要实时测量夯击之后的密实度变化情况,尽可能保证每一次夯击之后的沉降量较为均匀。值得注意的是,当两次夯击的平均沉降量为2cm之时,必须停止夯击操作。

4 结语

在推进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路基路面的建设极易受到自然环境、人为操作等多元化因素的影响,由此不仅会使其施工面临诸多阻碍和限制,还有可能影响市政道路的使用年限和安全性能。在此背景之下,施工单位需要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把握好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要最大限度保证其施工技术应用得当,进而提升其市政道路的整体质量,具体需要关注其测量放样技术、水泥深层搅拌技术、软基施工技术、强夯处理技术等。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图纸压实
抓落实要“放权赋能”——要压实责任,不要“层层加码”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振动压实法在水稳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一场直面问题、压实担子的大考
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鄂尔多斯长8储层的影响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酒店室内装修图纸深化设计浅析
初探市政道路的维修和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