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观察

2023-11-11 06:16徐子易
建材发展导向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责任

徐子易

(柳州市兴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0)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是保障施工过程中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相关部门和企业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本文将以“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观察”为主题,通过深入研究和观察,探讨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1 工程概况

案例选取了某城市房屋建筑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项目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涉及到基坑开挖、高层主体混凝土浇筑、装饰装配等多个施工阶段。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施工安全风险,例如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

2 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情况

2.1 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

大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制度、规章和操作规范等文件的制定。这些文件明确规定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责任分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内容,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2.2 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建立

许多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文件,包括安全生产手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与考核标准等。这些制度与规范明确了安全管理的要求,规定了施工人员应遵循的安全操作程序和要点,有助于规范施工行为。

2.3 安全培训与教育

企业注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安全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危险识别与处置、急救知识等[1]。培训形式多样,如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等,以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4 风险评估与控制

在施工前,企业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施工环境、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等。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针对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危险作业,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

2.5 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

企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安全规范的执行。他们设置了必要的警示标识,落实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网、护栏等。同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岗位,对施工现场进行随机巡查和安全指导,及时纠正安全问题。

2.6 安全技术应用

许多企业开始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安全帽等设备,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无人机巡检可以快速获取施工现场的风险点信息,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7 安全控制措施完善

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积极采取安全控制措施。例如,设立安全警示区域、疏导施工人员流线,设置临时警示牌和标识等,以降低事故风险。此外,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监测,保障工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卫生。

2.8 安全事件管理与应急预案

企业建立了安全事件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3 存在的问题

3.1 安全责任不明确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往往存在多个参与方,包括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等。然而,安全责任的界定经常不清晰,各方之间存在推诿和责任漏洞。缺乏明确的安全责任划分会导致责任不落实,进而影响到施工安全管理的执行。

3.2 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土木工程施工中有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实际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有些施工单位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缺乏有效的宣传和培训,使得施工人员对于安全规章制度的理解和遵守程度较低[2]。这种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3.3 整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一些施工单位在土木工程项目中,将安全管理仅仅视为形式,缺乏真正的安全意识。这种情况下,对于施工现场的隐患和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够及时、准确,无法有效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预防措施,增加了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概率。

3.4 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充分

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有些施工单位在培训教育方面投入不足,或者培训内容不够全面、系统。这导致施工人员在面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时缺乏应对能力,无法正确判断和应对突发情况,增加了施工事故的风险。

3.5 安全检查与监管不到位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着安全检查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对于自身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监管不够严格,安全检查不够周密,缺乏有效的纠偏措施。同时,监管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监督不充分,监管力度不够大,导致一些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4 改进措施

4.1 安全责任不明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各个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主体,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单位负责人、监理工程师等,并明确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和权益。通过明确责任主体,可以使各方在施工过程中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职责,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果。

2)加强合同约束:通过在合同中明确安全责任的条款,将安全责任明确写入相关文书,使各参与方对于安全责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合同约束能够促使各方更加重视施工安全管理,明确各方在安全管理上的义务和权力,并规定违反安全责任的相应法律和经济后果。

3)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在发生安全事故或违规行为时依法追究责任。这样可以增加安全责任的压力,提高各方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4)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向他们普及相关政策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使其明确自己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同时,还可以通过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施工单位负责人的安全管理意识和水平,强化他们的安全管理责任。

5)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安全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整改。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机制,对安全管理成绩进行评价,并根据成绩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奖励或处罚,提高他们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的积极性。

6)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工作,确保各方之间的安全责任和工作进展得到有效传达和沟通。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可以更好地协同各个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责任的界限,避免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安全责任不明确问题。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实施,可以明确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责任,增强各方对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2 整体安全管理意识薄弱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整体安全培训,组织全员参与的安全培训,包括项目经理、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等各个层级的人员。培训内容可以涵盖安全政策法规、安全操作规程、风险识别与控制等方面,提高他们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培训、现场指导等,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全面和有效性。

2)安全意识宣传,开展系统的安全意识宣传活动,利用海报、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向全体施工人员宣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通讯、会议等渠道,定期发布安全相关信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3)安全文化建设,倡导并建立积极的安全文化,包括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互相关心、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等。可以组织安全文化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比赛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度。

4)安全巡查和检查,定期组织安全巡查和检查,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通过巡查和检查,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同时,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以形成安全管理的有效震慑效果。

5)安全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的安全奖惩机制,对参与安全管理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并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奖惩机制的设立可以增加安全管理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引导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安全规定,推动整体安全管理意识的提高。

STM32有USART_CR1~3三个串口控制寄存器,USART_CR1是最常用的,其中RXNEIE为接受缓冲区非空中断使能.系统采用串口中断法进行串口通信.首先在程序中启用USART中断功能,当数据接收完之后,USART_CR1寄存器中的RXNEIE置为‘1’,然后产生中断,可以在中断函数中将数据读出,然后清除中断标志.串口中断法的优点在于摆脱了对CPU的实时依赖,当数据接收完毕之后,自动进入中断函数,然后CPU去执行数据处理,通过中断法,大大提高了CPU的执行速率.同时串口中断法大大降低了CPU的占用率,各个串口按照中断优先级协调工作,数据有条不紊地进行接收处理显示.

6)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安全管理人员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需要具备丰富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经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和能力[3]。可以组织安全管理岗位的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提供实践机会和学习平台,推动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落实,可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中整体安全管理意识的薄弱问题。全员参与的安全培训和意识宣传将提高员工对安全的认知;安全文化建设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巡查检查和奖惩机制将引导员工遵守安全规定;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将提高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些改进措施将有助于全面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

4.3 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充分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制定明确的培训计划,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安全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层级和职责的人员,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例如,可以针对施工人员提供基础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规章制度、事故案例分析、危险识别与防控等内容;对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提供更深入的安全管理理论和技能培训,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安全监管与执法等方面的内容。

2)引入多样化的培训方法,不仅仅依靠传统的面对面培训方式,还可以引入多样化的培训方法以提高效果。例如,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模拟培训,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感受各种安全场景,增加培训的互动性和真实感。此外,还可以开展现场演练、角色扮演、案例分享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施工环境和问题。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要重视培训师资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建立健全培训师资队伍。招聘具备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师资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教学水平和培训效果。

4)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学习安全知识,加深对安全管理的理解。竞赛可以设置奖项,给予获胜者和优秀参与者一定的奖励和认可,激发施工人员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6)持续跟踪和评估培训效果,建立健全培训效果跟踪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调查、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施工人员对培训的满意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效果的持续改进。

7)建立安全培训档案与考核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档案和考核制度,对参与培训的人员进行记录和跟踪。档案可以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等信息,便于对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同时,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方式来检验培训效果和学习成果,推动培训的实质性和长期性。

8)鼓励自主学习和知识分享,除了组织安全培训外,鼓励施工人员主动进行学习和知识分享也是重要的改进措施之一。可以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资源,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员工主动关注安全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4 安全检查与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建立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和流程,施工单位应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安全检查制度和流程。制定明确的检查标准和频次,并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安全检查应包括定期巡查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定期巡查确保施工现场的日常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定期专项检查则聚焦于具体的风险点和关键环节,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效果。

2)引入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进行安全监测和预警[4]。通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履行安全管理责任。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罚款、暂停施工等措施。同时,建立安全监管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对改进措施的落实进行监督。

4)推行安全责任制,明确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和任务,并进行明确的内部分工。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5)强化检查人员培训,为安全检查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使其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管理标准、风险评估方法等。通过提高检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可以提升他们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敏感性和判断力,确保安全检查的有效性。

6)加强信息共享和宣传教育,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经验。同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中安全检查与监管的效果。建立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和流程、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持、强化安全监管力量与执法力度以及加强培训和教育等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促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5 案例分析

某城市计规划用地进行住宅商业一体化建筑项目工程,该项目规模较大,施工难度较高,涉及到深基坑基础、高大建筑浇筑、装饰装配等多个施工阶段。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施工安全风险,例如高处作业、起重吊装等。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完成项目按期交付,我们在该项目中运用了以下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

5.1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在项目启动前,我们组织了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对各个施工阶段和工序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针对高处作业,我们明确了坠落风险;对于起重吊装,我们重点关注倾斜或脱落风险。根据评估结果,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例如,在高处作业区域设置临时护栏和安全网,限制非作业人员进入;在起重吊装过程中,使用多点吊装,确保吊装设备的稳定性。

5.2 安全培训与教育

在施工前,我们组织了一次全面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安全培训机构,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有关工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中,我们重点强调了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并向施工人员发放了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并教授他们正确佩戴和使用。

5.3 安全监督与管理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有效的安全监督与管理机制。首先,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由专业的安全监理人员组成,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我们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巡查和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例如安全标识的设置、临时设施的安全性等。

5.4 特殊作业管理

针对高处作业和起重吊装等特殊作业,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方案。在高处作业时,我们设立了临时工作平台,并设置了坠落防护网;我们限制非作业人员进入和离开高处作业区域[5]。在起重吊装过程中,我们明确了吊装计划,监控起重设备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采取了多项安全措施,如使用防滑垫板、设置缓冲器等。

6 结语

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对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和研究,本文探讨了当前的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运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通过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责任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