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实验教学资源创新与共享平台的建构与实践

2023-11-12 17:06刘君陈新武李丹
关键词:新商科共享平台数据融合

刘君 陈新武 李丹

摘 要:实验教学资源创新与共享是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室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也是新商科背景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重要课题。现结合湖北高校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运行共性,引入省域高校实验教学网络共享平台的建构与实践,为新商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教学模式的集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商科;资源创新;数据融合;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一、引言

新时代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面向教育部将落实共建共享优质教育作为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工作主轴,湖北高校实验教学如何实现无缝对接呢?

新科技正在引发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湖北地区而言,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工程技术人才,还需要大量洞悉新经济运营规律的商务人才。面对跨界竞争以及大量智能化新创造出来的实践场景,需要构筑怎样的应用牵引去赋能实验教学的耦合发展呢?

新商科是商科融合新科技、产教深度协同、立足中国国情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鲜明的应用性、服务性以及地方性[1~2]。其实验教学也致力于把新技术融入人文社科类专业实验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智能性教学环境,形成富有活力和特色的区域实验教学模式,支撑培养目标根本性改变与协调发展。

二、商科实验教学云平台的运行共性与价值

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迈向普及化阶段,省域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但对照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一)实验云平台共享现状与问题

对实验教学云平台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需深化,师生往往只是从纯技术角度对待教学平台;各高校实验教学云平台专项投入存在较大差异,云平台技术应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显现;新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足,师生数字素养亟待提升;网络学习空间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和智能,尚不足以满足师生教学需求;实验教学云平台应用示范试点成效不突出,还没有起到辐射引领作用;实验教学数字化治理模式尚需深入探索。

(二)实验教学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

教学需求待明晰,企业、产业与大学对数字人才尚在探索中,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商科岗位需求很难匹配;理论与实践趋背离,学生无法理解产业,无法有效体验商业实践,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和知识迁移;实验教材同步待更新,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但大部分课程教材仍然在前2.0时代;培养系统思维课程资源待补充,专业切分过细导致全局性思维的缺乏,产业、企业里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系统性问题;商业案例待完善,如何将产业案例与理论联系起来,增强实用性,且易于理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跨学科知识待增益,许多跨职能岗位和角色,需要大量具备复合型知识的交叉学科人才,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中缺少交叉学科知识和实践训练;实验教学师资储备需加强,懂专业的不懂计算机,计算机和专业双料人才过少。

(三)实验教学云平台协同共享理念

发挥实验教学云平台协同共享的作用[3],承接全国新商科数字教学资源服务供给,集聚省内优质资源,建设特色地方资源,打造面向未来的个性化、专业化、协同化、泛在化的实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支撑体系,形成以网络学习空间为载体,优质教学资源为内容,普及普惠师生教学的服务范式。

立足湖北发挥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提升新商科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的匹配度,为全省百余所普通高校商科实验师生突破传统“围墙”限制,成为形式更丰富、内容更自主、时间更弹性、方式更混合的数字孪生实验教学中心,增强区域高校新商科教学集约化与个性化协调发展保障的能力。

聚合适应新商业变革趋势,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支撑省域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提高省域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践育人水平更开放的数字共享应用,为高校开展跨校区实验课程塑造数字化新通道,对教学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4],助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三、新商科实验教学资源创新共享平台规划要点

结合现有商科实验教學环境建设采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方面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协同现状,需要加强实验技术的新耦合。

(一)实验集群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

以培养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型、应用型新商科人才为最终指向,运用“纵深推进、标准规范、流程再造、赋能教学”的设计理念,聚焦省属高校商科整体水平不高、综合实力不强、支撑引领能力不够、资源不充分不平衡等诸多困难和瓶颈,系统谋划基于资源创新与数据融合的新商科实验教学平台搭建[5],用平台共享优化高校实验资源配置,用统一的方式实现优质资源的互惠共建,将实验教学的速度、规模、质量和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为区域高校集群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新商科人才夯实“数字底座”[6]。

(二)建立资源创新的协作路径

产业融合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成为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服务型制造已经展现出强大的效能。这意味着学科建设必须直面分工模式转变,学科需要从单一的学术概念拓展为兼具知识贡献、制度保障、组织结构的混合体,学科建设不仅是专业建设或课程建设,还是制度建设和经济环境考量在内的系统工程。学科建设思维需要转向跨域集成,应用人才培养需要转向跨界融通;商科专业设置转向协同共生。

搭建多节点无缝对接的资源创新教学服务平台[8],在产教融合和知识产权指导下,强化跨行业共享、跨组织共建、跨学科开放、跨系统贯穿的空间构造。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通过学校、企业、政府的“校企”“校校”“政校”“企企”四方联动,打破资源边界、盘活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课程资源、项目资源、教师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等的共建共享,集合各方资源为新商科实验资源的内容创新、模式创新提供帮助,提升新商科实验教学整体质量,搭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生态圈。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合作资源[9],一是实现区域内实验教学线上资源整合带动线下实体活动协同;二是校企之间通过探索内容、资金与技术的和谐运行机制,制定规范的资源共享服务协议,实现校企合作长久、稳定、共生发展,弱化实验教学软件开发商的软件售卖者角色,强化其内容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方案解决者的身份认同;三是引入优质企业,企业及时了解学校需求并向学校提供领先系统、鲜活数据、业界专家、技术支撑、经典案例等资源,并可成为实习实训及创新创业的基地。

(三)建设智化赋能的数据中台

建设连通省域高校及对接外部资源的大数据存储系统整体管理数据资产[10],通过数据汇聚手段,对高校实验教学软件多源异构数据源分期分批进行数据贯通改造,针对不同的实验教学软件,从数据层上挖掘教学软件的数据结构,建立管理服务平台与各个教学软件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实验教学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高校、跨业务复用,推动实验教学全流程可信采集[11]、共享、交换、追溯、多级互联的数据交换体系建立。

建立数据萃取模块支撑以实验教学实体为中心的数据融通和深度挖掘,提供标签可视化配置及自动化调度的能力,通过统一数据格式、统一时空基准、数据空间化、探测异常监测数据等数据治理功能降低数据开发成本、快速构建标签体系、沉淀可重复利用的高价值数据,助力将数据加工成对实验教学与业务管理高度匹配的数据形态。

创新数据智能服务共享嵌入资源创新教学服务平台高效利用。让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产学研与数字化深度对接,把资源创新建在产业链、需求链上。统筹规划大数据学情分析系统、高校实验教学基建管理系统、省-学校-学科-课程-班级-师生六级动态驾驶舱系统、事务审批系统、教师发展全过程系统、学习成长全过程系统、单-表统计系统、统一身份管理系统等数字服务开发上线,实现精准数字应用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延伸,推动感知从“局部”到“全景”的转变、决策从“经验”到“模型”的转型。

(四)打造混合多云的基础支撑

依据教育环境、政策环境渐进推进高校实验基础设施一体化,提升日渐凸現的云网协同对实验教学跨云共享的支撑作用重要性[7]。打造混合多云共享的基础支撑需要分步实施:其一要实现高校内部自建云之间的网络互联;其次是实现高校自建云跨校共享的多云互通;最后是实现对各高校自建云共享的统一管理和弹性调度。

运用软件定义广域网技术实施高校实验教学网络基础设施夯实工程,赋予网络“可编程性”,助力服务从“需求”到“供给”的转型。有序开展不同高校局域网、实验子网、物联网的数字化改组,打破传统分布式网络在不同高校网络自我管理的格局,建设新型高性能、智能化统一管理连接,拓展未来网络发展空间,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跨地域网络演进升级。

采用混合多云技术形态构筑省域高校实验教学云共享的未来力量,在高校多云共存的向上维度塑造集中跨云管控通道,推进管理从“碎片”到“整体”的转型。持续创建异构资源管理能力、混合资源互通能力、多云资源融合能力、异构混合多云之上的业务编排能力,整合运维、运行、安全等系列扩展功能,一方面推动跨云协同、跨云调度、零信任全链跨校区共享教学环境的实现;另一方面保障各高校云节点自治的灵活性。

(五)健全动态考评的督查机制

运用多种形式对实验资源创新与共享设立规范。助力产业与院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打造融合商业、技术和校园的多方共赢的产业人才精准对接生态系统。推进建立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验教学运行管理、实验教学制度管理、实验教学安全管理、学科竞赛组织管理等制度,共同形成实验教学共享管理体系。

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12],完善教指委专家、实验师生和校外指导老师联合评价,客观考核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形成全生命周期正向激励作用,渐进集聚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广泛影响力的建设成果,实现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增强示范辐射效应。

完善“平台+监管”的数字服务贯穿,健全实验资源创新实施动态监测和评估考核机制。推行以远程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接触式管理,提升协同监管可视化与智能化程度。应用平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数据治理与网络安全治理的监测和处置能力。

四、实验教学共享平台的跨校实践

(一)共享平台的门户设计

搭建多终端可访问的综合性门户实验教学云共享平台框架[13],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更新升级有教学价值的实验教学软件,把验证性实验资源进行跳转集成,并为信息发布、成果展示、在线学习、资源存储、成果转换为主的学习提供服务。同时为跨校教学提供统一访问、登录、注册、管理与站点服务功能。

(二)共享平台的服务组合

搭建技术支撑系统、内容共享系统、教学共享系统、管理服务共享系统、智慧实验系统。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支撑平台,为数据资源平台与教学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统一的基础组件,同时为跨域、跨校外部系统集成资源服务提供接口。通过管理服务共享系统支撑通用的配置管理、消息队列、集群状态、资源管理等管理模式[13~14],同时发挥任务调度、负载分配、信息收集等功能。

(三)共享平台的上线资源

综合新商科实验教学课程资源渐进建设进程,平台首批推送的集成和跳转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如表1所示。

(四)共享平台的试点实践

借助校企、校校试点合作,通过引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验课程》两校教学共享,总结出相关实践特征。其一是校校之间“线上线下”的交流协作机制,实现实验教学线上资源整合带动线下实体活动协同——实验室共建、课程联合开发设计、教学理念方法共享、师资交流培训等;其二是校企之间通过探索内容、资金与技术的和谐运行机制,制定规范的资源共享服务协议,实现校企合作长久、稳定、可持续发展。形成由专业教师+产业导师+基于现实问题的学习共同体,名师、家长、校外专家和课外指导者组成相应“专家资源库”。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转变为知识的导航中心和传播推进器,能力再造、知识传播和智能应用服务在两校师生高度互动和团队协作教学实践中扩大了受益面。原有实验教学体系“模块化设计思路”在教学理念、制度和行动上凸显系统滞后、协同脆弱等问题在实践中得以显现。

五、结语

新科技创新背后是新思维新模式的变革。本文以新商科实验教学资源创新与共享平台的建构为例,以系统性思维利用并行的方法把横向、纵向各创新要素、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整合在一起,探索了校校、校企之间“线上线下”实验教学资源整合带动实体活动协同路径,其实施尚需教育主管部门跨财政年度调节教育基建经费等系列政策引领,此不赘述。通过规划政校企之间探索内容与技术的和谐运行机制,助力推进省域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公平化、一体化,推动新商科实验教学组织模式创新变革,提升数字经济时代商科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15],为教学主管部门提供多维度决策服务,赋能实验教学高质量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新玲.新商科教育: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J].大学教育,2022(1):17-19+23.

[2] 宣昌勇,晏维龙.“四跨”融合培养新商科本科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0(0):51-53.

[3] 陈晓芳,夏文蕾,张逸石,等.新时代新商科的内涵及“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改革[J].财会月刊,2021(5):107-113.

[4] 马廷奇,许晶艳.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与学科建设模式创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2):66-71.

[5] 祝智庭,林梓柔,闫寒冰.新基建赋能新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从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J].中国电化教育,2021,42(10):31-39.

[6] 李丹.大数据背景下侦查措施融合创新探究[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22(36):38-42.

[7] 张晓娟,周燕双,陈亚宇.供给侧视角下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8,35(2):100-102.

[8] 杨现民,郭利明,邢蓓蓓.区域教育大数据分析架构与展示設计研究——以江苏省A市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5):66-72.

[9] 李巧璇,陈永晴,杨学儒.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大学教育,2019(5):131-134.

[10] 刘峰,杨杰,李志斌,等.一种面向双中台双链架构的内生性数据安全交互协议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4-55.

[11] 侯小菊,刘延申,徐坚,等.5G时代下基于“互信”机制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构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6):90-97.

[12] 孙玉美,苗运才.高校经管类仿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60-61.

[13] 王勇,张培林,毛志山,等.经管类跨专业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构建实证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1):74-79.

[14] 许丽,王鸿鹏,刘景泰.高校公共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21,24(4):79-82.

[15] 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6-62.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基于资源创新与数据融合的新商科实验教学共享平台构建研究”(2022GB055)

作者简介:刘君(1974- ),男,湖北随州人,湖北经济学院实验师、网络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实验技术应用管理工作; 陈新武(1969- ),男,湖北荆州人,湖北经济学院正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实验教学研究与市场营销教学;通讯作者李丹(1979- ),女,辽宁大石桥人,湖北警官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刑事案件侦查教学。

猜你喜欢
新商科共享平台数据融合
现代商业流通视阈下新商科专业群重构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职业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探讨“新商科”人才培养
基于数据融合的家庭远程监护系统研究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船舶动力定位中的数据融合技术文献综述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
基于信源编码的数据融合隐私保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