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与解决方法

2023-11-15 05:27梁肖霞何勇成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种猪猪瘟检疫

梁肖霞,何勇成

(佛山市南海区农业执法监察大队 5282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养殖过程中如果猪群感染非洲猪瘟,会给养殖人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家猪和野猪是非洲猪瘟的自然宿主,不属于人畜共患病。当前还未研制出防治非洲猪瘟的疫苗,只能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控,非洲猪瘟发生后采取药物消毒、病猪隔离等方式控制疫病的传播,对于养殖经济影响较大。因此,猪养殖过程中必须解决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中的难点,制定有效的非洲猪瘟防控措施,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为推动畜牧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 非洲猪瘟概述

1.1 非洲猪瘟病毒

非洲猪瘟是感染家猪和野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可以达到100%。非洲猪瘟最早发生在肯尼亚,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非洲猪瘟已经扩散至世界100 多个国家。最近几年,我国养猪行业不断发展,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给养猪行业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也影响了养猪行业的正常发展。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的主要病原体,猪在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之后,病毒会入侵到猪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并在猪的扁桃体内进行繁殖,伴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到血管、动脉等多个部位,导致猪出现组织、器官出血等情况,如果病情严重会使病猪直接死亡[1]。

1.2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

猪感染非洲猪瘟之后口鼻处皮肤会呈现红色或紫色,并出现发热、呕吐等多种情况,个别猪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情况,如果是妊娠期母猪感染该病毒,会导致母猪流产或者产下死胎。按照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超急性型。病猪无症状突然死亡。第二,急性型。猪体温达到42℃,出现厌食、心情低沉的情况,四肢、腹部皮肤存在出血点,眼鼻处含有黏性分泌物,伴随呕吐、腹泻等症状。行走过程中四肢僵直,呼吸困难。妊娠期母猪可在各个阶段感染急性非洲猪瘟,母猪感染后会出现流产等情况。第三,亚急性型。猪所表现出的发病症状较为轻微,死亡率较低,但是病情持续时间较长。感染亚急性型非洲猪瘟后,体温高于40.5℃,存在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病情时间最长可以持续数月,还有部分猪会从亚急性型转变为慢性型。第四,慢性型。猪会出现呼吸困难、消瘦、发育缓慢等问题,关节区域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基本可以存活数月,但是治疗较为困难。非洲猪瘟主要依靠空气、蚊虫叮咬的方式传播,如果猪养殖过程中让猪食用受污染的饲料、运输不当也会导致猪感染非洲猪瘟[2]。

2 非洲猪瘟防控现状

非洲猪瘟发生后导致大部分养殖场存栏量下降,给当地生猪养殖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使猪肉价值上涨较为迅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广东佛山地区为贯彻农业部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相关精神,全面落实非洲猪瘟防控举措,严防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促进我市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确保生猪及其生猪产品的有效供给。2018 年10 月19日,市动监所所长带领技术人员对佛山市非洲猪瘟防控情况进行调查,并形成了非洲猪瘟广东佛山联合防控的机制。要求佛山地区在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近期交易市场生猪来源、生猪的详细情况,落实追踪溯源制度,严防非洲猪瘟疫情的传入,确保生猪及其产品的有效供应。加强信息互通,合力防控非洲猪瘟,为佛山地区生猪养殖业发展及生猪产品供应保驾护航。

3 非洲猪瘟防控难点

3.1 产品流通快

当前,物流运输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生猪产品运输速度获得了明显提升,这也带动了猪养殖业发展,提高了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生猪产品运输速度的加快,也给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如果生猪产品感染非洲猪瘟后被投入市场,会通过生猪产品运输的形式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到全国各地,从而加快非洲猪瘟传播速度,导致全国多地发生疫情。生猪产品在投入市场前如果未进行严格的灭菌消毒工作,也会增加非洲猪瘟的传播风险[3]。

3.2 疫病监测不及时

猪养殖过程中应定期对猪进行健康体检,确定猪是否感染了非洲猪瘟,如果发现非洲猪瘟疫情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免非洲猪瘟的大面积传播。但是部分养殖人员缺少非洲猪瘟防控意识,加之养殖场规模较大,定期体检会加大生猪养殖中人力、资金等的投入,养殖人员为了保证自身经济效益,不愿意开展定期体检,从而加大了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部分养猪场对于非洲猪瘟检疫情况记录不够详细,无法帮助防控人员了解猪养殖情况,影响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养猪场在发生非洲猪瘟后,由于缺少防控措施,会加快非洲猪瘟的传播速度,使猪大面积感染该病,导致非洲猪瘟感染数量超出可控范围。

3.3 养殖环境差

养殖场进行猪养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养殖经济效益,很多养殖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对于非洲猪瘟的认识不足,从而缺少防控意识,为非洲猪瘟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机会。养殖期间养殖人员对于养殖区域管理不严格,非洲猪瘟高发阶段也未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使猪群较为容易感染非洲猪瘟。养殖场建设存在较多的问题,很多养殖场疫病防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猪舍较为简陋,无法达到保暖、遮挡阳光的作用,导致猪群出现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从而导致猪群较为容易感染非洲猪瘟。养殖人员对于养殖区域的粪便清理不及时,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从而增加非洲猪瘟发生的概率。为了提升猪养殖经济效益,养殖人员会从外地引进种猪进行配种,将种猪运输到养殖区域后,未采取种猪隔离措施,种猪携带非洲猪瘟等疫病会传染给养殖场现有猪群,导致非洲猪瘟大面积流行[4]。

3.4 防控体系不完善

非洲猪瘟防控体系不完善是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由于非洲猪瘟体系不完善,无法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也使防控人员所采取防控手段较为落后,无法对非洲猪瘟有效预防,增加了猪群感染非洲猪瘟的概率。防控体系的缺失,使防控人员对自身职责不够明确,无法对养猪场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养猪场养殖过程也较为混乱,给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4 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难点解决方法

4.1 加强防控宣传

非洲猪瘟具有传播速度快、感染面积广等特点,为解决基层非洲猪瘟中的防控难点,应加大对非洲猪瘟防控的宣传力度,使养殖人员形成良好的防控意识,积极配合基层组织完成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之后,应密切关注非洲猪瘟疫情发展动态,并联合当地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治疗措施,防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扩大。非洲猪瘟防控期间,宣传部门应能够正面引导舆论,提高养殖人员以及社会群众对于非洲猪瘟的认识,形成群防群控的防控氛围,从而达到有效防控的目标。基层在进行非洲猪瘟防控宣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互动的形式,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并为养殖人员提供解答服务,为养猪人员开展非洲猪瘟防控提供指导,这样的宣传方式,能够形成良好的防控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养殖人员的自觉性。利用新媒体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宣传活动,如有奖问答、微信课堂等,使更多的养猪人员能够参与其中,真正形成良好的非洲猪瘟防控意识。基层组织通过开展非洲猪瘟防控讲座、拉横幅等方式深入宣传,扩大非洲猪瘟防控的宣传范围,从而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发生[5]。

4.2 加强检疫力度

基层想要解决非洲猪瘟防控中存在的难点,应提高对非洲猪瘟检疫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外来生猪、种猪等的检疫,可以阻止非洲猪瘟传播至本地区内。猪肉产品是最常见的肉类,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较大,如果存在检疫不规范等情况,不仅会扩大非洲猪瘟的传播范围,还可能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基层检疫过程中要对生猪饲养工作内容明确规定,严格按照流程完成生猪以及种猪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阻断非洲猪瘟的发生。暂停非洲猪瘟高发地引种和调入工作,对于其他地区种猪应加强检疫,并需要出示检疫合格证明。屠宰场进行屠宰的过程中,应对猪淋巴等器官进行排查,如果发现猪出现感染非洲猪瘟的情况,及时向有关基层部门上报,将淋巴等器官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诊断,并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非洲猪瘟传播。完成屠宰后必须对生猪产品进行检疫,其检疫合格后准入其进农贸市场以及其他地区进行销售[6]。

4.3 科学建设和引种

猪的养殖环境与非洲猪瘟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养殖人员应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从而达到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将养殖场分为多个区域,如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生活管理区包括办公室、化验室、更衣消毒室和车辆消毒设施等。辅助生产区包括供电室、仓库等。生产区主要包括猪舍、人工授精室等。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猪舍、病尸高温高压灭菌焚烧处理设施、粪便和污水存储的处理设施。养猪人员进行外地引种时应向基层上报,基层组织对生猪检疫证明等进行检查,并进行二次检疫,避免种猪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养殖人员将种猪运输至养殖区域后,需将种猪放置隔离猪舍进行隔离,隔离30 d未发生异常后将其与本地猪群混养,有效降低非洲猪瘟疫病发生概率。养殖人员在进行饲养的过程中,应避免喂食发霉变质饲料给猪群,发霉变质饲料含有大量霉菌和霉菌毒素,会降低猪群的免疫力,使猪群更容易感染非洲猪瘟。

4.4 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基层进行非洲猪瘟防控的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形成有效的防控监督机制,加快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落实。养殖人员在养殖期间,如果发现猪出现类似非洲猪瘟的症状要及时向基层组织上报,基层组织接收到疫病信息后,及时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检测,确定非洲猪瘟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阻断非洲猪瘟的传播。养猪场如果发现非洲猪瘟病例,应及时将病猪与其他猪进行隔离,并对隔离现场进行封锁,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避免非洲猪瘟感染面积扩大。基层应定期对养猪场进行全方位排查,畜牧兽医站要建设紧急防护物质储备库,储存防护用品、消毒药品和防疫药品,如果发生非洲猪瘟,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降低非洲猪瘟的危害程度[7]。由于非洲猪瘟传播途径较多,在进行非洲猪瘟防控的过程中,应提高养猪人员防控意识,要求养殖人员认真履行防控责任。疫情高发期做好消毒杀虫工作,减少养殖区域的蚊虫,避免非洲猪瘟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禁止外来车辆和人员进入养殖区域,并在其进入养殖场其他区域后进行严格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基层应定期开展非洲猪瘟监测排查工作,建立内部防疫机制,认真填写免疫档案,从而提高养殖场生猪的免疫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非洲猪瘟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存在较多的防控难点,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解决。养殖场进行猪养殖的过程中存在养殖环境差、防控体系不完善等情况,导致非洲猪瘟防控未能取得明显效果。基层组织在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防控意识,加强对外来生猪、种猪的检疫工作,避免其携带非洲猪瘟病毒,导致本地发生非洲猪瘟。要求养殖人员科学建设养猪场和引种,严格遵循非洲猪瘟的防控要求,并健全防控体系。

猜你喜欢
种猪猪瘟检疫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在检疫中常见的几种人猪共患传染病
羊快疫的检疫诊断和防制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