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3-11-15 07:04周绮颜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3年11期
关键词:过度会计信息效率

周绮颜

(青海民族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0)

会计信息是管理者决策最重要、最可靠的信息来源,其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问题不仅涉及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还涉及如何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投资效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投资决策在公司经营中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公司投资决策作为现代财务理论的核心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对公司价值的创造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关系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质量,而且对提高公司自身资源配置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仍处在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公司所处的信息环境依然有待改善,部分公司片面追求规模而不注重投资效率,使得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一定的投资效率低的问题,并且投资过度比投资不足更为严重。因此,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关系的厘清对于未来如何提升公司投资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1.1 会计信息质量概述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程度,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公允、客观地反映各种经济活动。同时,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是选择或评价会计准则、程序和方法的标准,是财务目标的具体化,特别是可用于确定对决策有用或有帮助的会计信息类型。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美国整个质量特征体系以“决策有用性”为核心,由相关性和可靠性组成。在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约束下,可比性和可理解性是重要的信息质量特征。可比性使得不同决策者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而可理解性则是决策者理解和应用各种信息的桥梁。另外,相关性还可以分为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而可靠性可以分为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实性。这些特征进一步增强了信息质量的重要性。2010年10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和FASB达成一致,联合发布《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旨在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从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1.2 投资效率概述

投资效率是国民收入增长额与形成这一增长额的基本建设投资的比率,是检验在理想的市场情况下公司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是否大于零的指标,是公司投融资活动形成的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也是公司为达到这一指标状态而增加公司价值的表现。用投资效率来衡量经济的投资效益,投资效率越高,投资对经济收入的杠杆作用越大;投资效率越低,投资对经济收入的杠杆作用越小。公司的资本配置效率低是授权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导致的,其中低效率的投资行为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

过度投资是指即使项目的净现值为负,决策者仍坚持进行投资,进而导致公司遭受一定损失的行为。Jensen(1986)提出,管理者过度投资的问题可能源于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1]。Narayanan(1988)认为如果公司管理层比投资者掌握更多的投资信息,那么公司更有可能投资于净资产价值低于零的项目[2]。Heinkel等(1990)对债务、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最优组合进行了建模,认为没有债务融资的公司会对本公司进行过度投资[3]。欧阳凌等(2005)发现,如果信息不对称,公司质量越差,对本公司的过度投资就越高[4]。

投资不足是指尽管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大于零并能使公司受益,但项目决策者仍决定放弃投资的行为。Myers(1977)认为,在承担风险的环境中,没有投资动机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因为股东承担的投资成本与其对新项目现金流的权利不相等,导致股东从其对新项目的投资中获得的增值较少[5]。Holmstrom等(1985)认为,管理者的薪酬与其付出的努力挂钩,而管理者实际付出的努力无法衡量或知晓,投资项目的结果又不可避免地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因此当随机因素不利时,管理者会决定放弃投资以规避风险[6]。Aggarwal等(2006)分析认为,管理者往往倾向于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工作量,而投资增加了监督成本,进而增加了管理者的私人成本[7]。罗琦等(2010)发现在持股集中的公司中,以现金形式持有公司资产使得第一大股东更容易转移公司资产,从而使公司的现金流无法充分投资于有前景的项目,导致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8]。周春梅(2012)研究得出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也有强烈的动机将上市公司的资源转移给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导致公司用于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的资源相应减少,从而剥夺了公司的投资机会,导致其投资不足[9]。

1.3 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

1.3.1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不足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不足的关系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外部投资者认为公司不稳定因素较多,随时可能出现问题,投资自然会忽略公司,这时公司可能面临融资约束,即使净现值大于零,公司仍可能不得不放弃投资机会。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让外部投资者感受到公司的稳健发展,使公司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投资者会关注这样的公司,并做出投资决策,从而帮助公司避免资金紧张和投资不足的问题。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准确展示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让外部投资者能够获得真实的信息,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公司稳定的发展趋势,这将使得投资者降低对投资回报水平的风险评估,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投资机会,外部融资成本将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公司可以摆脱融资约束,及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1.3.2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过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代理问题不容忽视,股东利益诱导其投资于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导致过度投资,加之信息不对称,股东无法预测公司的盈利或亏损情况,难以及时撤资或扭亏,导致投资效率大幅降低。而用会计信息质量去解决投资过度的问题,主要是指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及时确认公司的亏损,公司为了自身利益,会及时从亏损项目中撤出资金,从而避免过度投资问题的出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还可以有效减少代理问题,提高投资效率。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Stiglitz等(1981)详细分析了资本市场的信贷合理化现象,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供不应求和投资不足[10]。于李胜等(2007)研究发现应计质量的提高能够降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降低信息风险[11]。周伟贤(2010)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低效投资问题,其中投资不足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投资过度;同时,在现实资本市场中,影响公司投资不足最普遍的因素是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12]。喻坤等(2014)认为融资约束造成的投资不足是国有公司投资效率低于非国有公司的主要原因[13]。王化成等(2015)指出大股东滥用资金是我国上市公司滥用投资资金的常见形式,其导致了公司投资不足[14]。刘婉立等(2016)认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作为高管薪酬协议中的一项激励措施,可以鼓励管理者积极寻找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合理分配公司资源,从而避免因投资不足导致的低效率行为[15]。本文据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在其他因素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不足呈负相关。

欧阳凌等(2005)研究发现,低质量公司在资本分配制度下存在较多的过度投资行为[16]。Chen等(2011)指出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效率低,主要体现在政府过度干预致使过度投资现象的发生较为频繁[17]。徐媛媛(2013)提出国有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相关性高于非国有公司[18]。黄越等(2015)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减少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在自由现金流较高的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更强的负相关关系[19]。安菲(2016)从管理者权力角度考察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结果表明,管理者以权谋私直接影响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20]。刘馨檬(2016)通过研究证明,一般而言,管理层权力越大,会计信息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强[2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减少股份制公司权力分享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冲突问题,防止企业家盲目扩大公司规模,减少道德风险,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公司过度投资的问题。充分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还可以防止管理者因单方面掌握更多信息而过度投资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低效率行为。本文据此提出第二个假设:

H2:在其他因素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过度呈负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来源与数据选择

本研究使用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5年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提高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本文通过剔除金融行业数据、上市前数据以及研究期间存在异常或缺失核心变量的ST、ST*、PT类样本,获得了3 184家上市公司5年的初始样本数据,总计12 736个观测值。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并使用Excel、STATA 17.0等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2 变量定义

3.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运用Richardson提出的残差度量模型来评估投资效率,将投资效率变量分为投资过度(Overinv)以及投资不足(Underinv)两类:Overinv用正残差衡量,Underinv用负残差的绝对值衡量,Overinv与Underinv的值越大,意味着投资效率越低,即投资过度与投资不足越为严重,构建的模型(1)如下,详细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模型(1)变量的定义

3.2.2 解释变量

本研究使用会计信息质量(AQ)作为自变量,并以公司可操纵的应计利润大小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为了计算可操纵的应计利润,采用了修正的琼斯模型。用残差项ε绝对值的相反数来衡量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AQ值越高,说明会计信息质量越高,反之越低。具体计算模型(2)设计如下,详细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表2 模型(2)变量的定义

3.2.3 控制变量

结合以往的研究,本文选取了公司规模(Size)、举债经营比率(Lev)、独立董事比例(IDR)、净资产收益率(ROA)以及第一大股东比例(TOP1)5个控制变量,同时对年份(Year)和行业(Industry)两个虚拟变量进行控制。所有变量的解释与说明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说明表

3.3 模型构建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如表4和表5所示,在12 736个样本中,投资过度的公司共有5 006家,投资不足的公司共有7 730家。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不足的公司数量多于投资过度的公司数量,这表明相对于投资过度而言,投资不足问题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但投资过度的样本均值为0.046,大于投资不足的样本均值0.030,而该值越大,投资效率越低,意味着投资过度公司的投资效率显著低于投资不足公司的投资效率,进一步说明了投资过度的非效率行为更为严重。同时,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的标准差分别为0.028和0.060,可以看出投资过度公司投资效率的离散程度更大。

表4 投资不足样本公司描述性分析

表5 投资过度样本公司描述性分析

投资过度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均值为-0.035,比投资不足公司的均值-0.034小,而该值越小,会计信息质量越低,表明投资过度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相对较差。同时,由于投资过度公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要大于投资不足公司,反映出投资过度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相对分散且差异较大,更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中投资过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更低。

4.2 相关性分析

由表6和表7可知,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小于0.5,这表明在所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即其相关关系不会影响多元回归分析下的结果。投资不足(Underinv)与会计信息质量(AQ)的相关系数为-0.007 4,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投资过度(Overinv)与会计信息质量(AQ)的相关系数为-0.033,二者呈负相关关系。由此初步验证了假设H1与假设H2是成立的,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6 投资不足样本公司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

表7 投资过度样本公司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

4.3 回归分析

表8是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不足的回归结果,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不足的回归系数为-0.86,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遏制投资不足现象的发生,由此证明假设H1成立。同时,通过对共线性统计量——VIF与Tolerance进行检验,VIF的值均小于10,说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的问题。

表8 投资不足回归结果

表9是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过度的回归结果,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过度的t值为-11.15,通过了t检验,呈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进一步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可以有效减少投资过度现象,由此证明假设H2成立。同时,通过对共线性统计量——VIF与Tolerance进行检验,VIF的值均小于5,说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的问题。

表9 投资过度回归结果

4.4 稳健性分析

本文进行稳健性分析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对解释变量会计信息质量采用了滞后一期的数据进行验证,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保持不变;二是将被解释变量投资效率的构建方法由Richardson模型替换为Bibble模型进行衡量,并对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再一次分析,结果与原始结果一样。所以本文对于模型的构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我国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样本分析,旨在探究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低的现象,虽然投资不足的公司数量多于投资过度的公司数量,但是现阶段投资过度比投资不足更为严重。上市公司受公司性质、公司规模、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易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同时,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忽视市场投资规律,盲目扩大公司规模,会导致投资过度现象的发生。

(2)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非效率投资呈负相关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不足呈负相关关系,高质量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缓解公司资金短缺,避免公司投资不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过度呈负相关关系,高质量会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冲突成本,引导项目决策者进行合理投资,防止公司过度投资。

5.2 对策建议

5.2.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公司应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其次,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授权流程和审批制度,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规定进行。要优化管理委员会的结构,增强其独立性,完善其职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在落实分工制度的过程中,公司实际处理财务信息时,要注意协调好各相关方的利益,注意财务信息的有效传递。最后,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包括各项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并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与问责机制,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5.2.2 建立科学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

公司应借鉴国内外公认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估体系,并对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目前,较为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估框架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等一级指标和监督控制评价、重要性、完整性、可理解性、及时性、横向可比性等二级指标。通过具体的评估可以更可靠地评价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时具体评估也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

5.2.3 强化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

内部审计机构在会计数据处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主要任务是核实和验证会计数据和报告,监督会计人员的行为。由于审计机构在公司组织框架内的独立性不强以及授权不足,限制了审计机构发挥这两个关键因素的监督职能,因此增强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应以这两个因素为出发点。公司应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该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相对独立于各业务部门,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业务部门共同存在,以增强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其他业务部门参与审计机构的工作,限制审计机构的核心职能。审计机构有权对公司任何业务部门进行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其他业务部门不得干预审计机构的工作,以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增强审计机构的监督职能,减少会计数据造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2.4 提高公司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首先,要选拔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财务人员,严把会计人员招聘关,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打好会计基础。其次,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促进会计人员对公司经营情况的了解,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最后,要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行业相关的研讨会、会议和专业组织活动,增加他们的行业认知和专业交流,在与同行交流中学习新的财务理念和实践经验。

5.2.5 提高财务运行的效率

首先,公司需要加强筹资管理,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兼顾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不同信息需求,实施好绩效管理,通过制度设计、流程规范、绩效考核等方法提高经营绩效。其次,公司应加强绩效管理,通过成本控制、营运资金管理,实现公司财务运行的改善。公司经营的核心除了首要的生存、发展,最终还要实现盈利,即提升绩效,这样才能同时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最后,公司要建立全面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预算控制、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的持续改进,以此提升公司的运行效率。

猜你喜欢
过度会计信息效率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