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闯新路 接力拼搏续辉煌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发展纪实

2023-11-15 06:29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哈尔滨办学老年人

□ 杨 锐

回顾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的发展历程,不得不提起当年创建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的奠基者、全国老年教育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原校长杨国权。1983年春,他从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的岗位退下来,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于同年6月向市教育局提出了“试办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的方案”。1983年11月,经中共哈尔滨市委研究同意试办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在学习了山东老年大学的办学经验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会议,确定由市教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总工会三个部门组成办学单位。市教育局决定,组成由杨国权为总负责人的“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筹备工作组”。1984年3月,哈尔滨市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筹备办公室”,确定哈尔滨老年人大学为事业单位。1984年4月1日,历时一年的紧张筹备,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正式成立,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为学校提写了校匾,暂借哈尔滨市教育局在中央大街1号办公楼的会议室办公并授课。杨国权作为哈尔滨老年人大学首任校长主持学校成立暨挂牌仪式,时任市委副书记张屏等领导同志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贺词。至此,哈尔滨老年人大学这个全国第二所老年大学在祖国东北边陲哈尔滨成立,承担起全省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并在全国老年教育事业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2024年是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建校40周年。笔者在该校任副校长近十年,亲身参与了学校的发展和变革,见证了学校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拼搏前行的历程。翻开校史,真是感慨万千!深深感到学校发展和前进历程中,每一步都铭刻着历届老年教育人辛勤创业、艰苦卓绝、奋斗搏发的脚印,记载着全校教职员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轨迹。回忆学校发展走过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是老年教育得以发展的关键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在中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实现的,是在市教育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鼎力帮助下完成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1984年4月,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成立

办学初期,哈尔滨老年人大学一无校舍,二无经费,三无教材,四无办学经验,可谓白手起家。学校揭牌第一天,市教育局大力支持,无偿借给教室和办公室,借调办学人员,并拨给办学经费2万元。市委老干部局、市总工会帮助学校在老干部和退休职工中开展招生工作。学校揭牌时,动员招收首届新生443人,组建了3个教学班,实现开办第一天即开学授课。1985年11月,市委常委会在认真听取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办学情况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进一步明确办学性质为“以政府为主的社会团体联合办学”,学校级别定为局级事业单位,隶属市政府序列,业务归口市教委,办学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

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下,学校的校舍问题由意向性方案逐步完善为建设方案,建设经费由市政府协调省有关部门共同开发投资建设。市委明确提出“要将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办成哈尔滨地区老年教育中心、老年教育科研和老年人社会服务的研究中心”的奋斗目标,为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明确了办学方向和任务,同时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为了推动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市委决定成立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办学委员会,由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老龄委、市总工会等单位组成。每年听取老年大学办学情况的汇报,研究解决办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对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每当学校办学中遇到难题,市委、市政府都认真听取学校意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尽全力支持。如校舍二期工程的经费、学校增加人员编制、增加处室设置和干部职数、教学设备的提档升级、改造教学楼并增加消防设备、开发学校院内设备,等等。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市委、市政府为了使哈尔滨地区老年教育事业跟上新时代发展格局,决定成立哈尔滨老年教育集团,由市教育局牵头,办公室设在哈尔滨老年人大学,设计、指导和引领地区老年教育总体发展格局,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向社区、乡镇、村屯普及。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提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办学质量,核心是创新,目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了提质高效发展步伐。学校积极探索老年大学教育教学转型发展的新赛道,与省老科协共同创办了哈尔滨老年科技学院(省老年科技大学),由省老科协组织高校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定期为老年学员普及先进科学技术知识,满足老年学员与时俱进的时代追求和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愿望。为了满足更多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习的需求,市委、市政府决定与省相关部门用土地置换的形式,扩大哈尔滨老年人大学的教学面积;将原有的市老龄活动场所转换成为老年教育教学场地,增加新的教学校舍;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创办老年大学教学点;每年为老年大学增加专项教育经费,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就没有老年大学快速发展的今天。

二、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是老年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动力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自建校初期就把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提到加强内涵建设的高度加以重视和组织实施,从校领导到员工都积极参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在1988年12月召开的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大会上,杨国权同志代表哈尔滨老年人大学作了题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员老有所为》的典型经验发言,并当选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会议决定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育研究组设在哈尔滨老年人大学。1997年8月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二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上,决定在原老年教育研究组基础上成立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研究委员会,办公室仍设在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其间,学校先后负责组织召开了六次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共征集全国老年大学论文及经验1056篇,其中收编了全国优秀论文460余篇,编辑出版发行了《老年教育论文集》六集,共发行1.2万册。这些论文和经验具有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服务的鲜明特点,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和各个时期老年教育研究成果,对总结我国老年教育经验,探索老年教育规律,指导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研究委员会更名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工作委员会后,哈尔滨老年人大学作为副主任委员单位仍积极参与其中工作。受学术委员会委托,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牵头单位组织全国8所老年大学专家学者开展了《中国特色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并结题,研究成果由学术委员会组织发表。先后参与了《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国老年教育若干问题研究》《老年大学教育研究》课题研究和撰写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学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立足于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果转化,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近年来,学校积极参与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教育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及其他专业委员会的课题研究工作,牵头组织或参与研究,收到了较好的科研成果。建校近40年来,学校领导先后多次参加国际老年教育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言。2011年5月,哈尔滨老年人大学被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确定为首批8所全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基地之一并授牌。这是全国老年教育界对学校建校以来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和科研工作方面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

三、用创新开拓教育教学新领域,是老年教育得以常办不衰的可靠保证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之所以今天能够走在全国老年大学前列,一个关键就是抓住了“创新”这一有效办法,坚持积极创新、不断创新,使学校40年常办不衰。

从办学规模上看。建校初期,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职工走街串巷,到老年人活动比较集中的公园、松花江边等地方,不知疲惫地宣传老年大学,宣传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对老年人晚年生活带来的益处,使老年教育逐步走进大众视野,为老年大学招生工作逐步打开局面。今天,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招生火爆,只要学校招生简章在网络上公布,大部分专业班级一两天就能满额,有的班级甚至几分钟就实现满额。据《2020中国老年教育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在校学员人数达3.8万人次,其人数在全国老年大学中名列前茅。为了解决“一座难求”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走出校门,广泛联系有条件和办学愿望的单位和部门,把老年大学教学点办到银行、街道、社区、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让广大老年人享受到党和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福祉。

从招生方法上看。办学初期,学校靠人工报名、收费。为了解决报名时人多拥挤,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利用现有条件实行以系为单位分散招生、收费。当年招生的火爆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老年人为了报名,早上四五点钟就到学校门口排队,报名现场人声鼎沸、熙熙攘攘。当时到场采访的记者都被深深感染,他们感慨地说:“真是没有想到,老年大学有这么多老年人要求学习,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和积极性让人感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在全省率先开发利用招生软件,实现老年大学信息化招生管理。现在的老年人已经完全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学校的招生简章,并在手机上实现报名、缴费、入班和联系学习事宜。

从教学课程设置上看。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紧跟时代要求、围绕老年学员学习热点进行课程规划和设置,并几次修改完善学校《教学大纲》。目前,已从办学初期的几个专业课程,发展为现在上百个专业课程可供老年学员选择。《哈尔滨老年人大学教学大纲》曾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教学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全国老年大学《教学大纲》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学校撰写的《抓好大纲建设,夯实教学基础》交流材料被教学工作委员会在全国推广。

从办学形式上看。过去学校办学形式比较单一,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办学初期,老校长杨国权就主张探索如何把教学与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起来,活跃老年人的学习生活。由此不断开发出学校的第二、第三课堂。学校积极组织老年学员根据爱好参加各种教学指导下的协会活动,如加入国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健康长寿实践研究会、青山诗社、摄影研究会、艺术团,等等。通过这些协会组织,有效地把第一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了课外,进一步加强了老年学员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出老年人的多种潜在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教法培训,及时设置和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创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着力构建老年教育教学线上线下双平台,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完成。举办的网络教学公开课,涵盖各专业课程。老年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网上教学的便捷性、灵活性、独立性、智能性和互动性等明显优势。近三年来,累计开设3899个班次,在校学员13万余人次。这种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教学形式,打破了原来受教室空间限制的壁垒,实现了多学科、多层级、广覆盖的长期线上教学,本市、省域内及北京、上海等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老年学员共同参加了线上学习,享受到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学校还与哈尔滨元申广电共同打造网络“老年空中课堂”,由优秀教师精心打磨精品课程,在哈尔滨电视台播出,实现了网络教学内容全域传输。

哈尔滨老年人大学40年来的不断发展,不只是一代人的心血,而是历届领导班子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办学人的艰苦奋斗精神,带领教职工队伍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积极探索和无私奉献得来的。相信在新时代,哈尔滨老年人大学必将不辱使命,步履不停,奋发向前,打造出一所更加符合新时代老年教育发展格局、承载新时代老年人学习愿望的新时代老年大学。

猜你喜欢
哈尔滨办学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