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勇闯新路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助力构建自贸试验区发展新格局

2023-11-15 07:32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上海保险 2023年9期
关键词:临港监管局上海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十周年之际,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以下简称上海监管局)回顾上海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十年发展历程,总结十年来金融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展望上海自贸区在新起点上续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上海自贸区金融监管制度体系

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原银监会和原保监会分别出台了八条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最早推动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制度框架。在此基础上,上海监管局围绕市场准入、特殊业务授权、统计风险监测出台多项配套制度,有力加强监管政策引领。

(一)开展“放管服”改革探索

上海监管局出台一系列市场准入简化措施,不断提升监管效能,促进银行保险机构在上海自贸区集聚发展。例如,将上海自贸区内的银行和保险分支机构及高管、航运保险运营中心相关准入事项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报告;推出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报告事项清单;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改革;等等。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自贸区内银行机构数量为588家,其中法人机构49家,分行级机构121家,分行级以下机构418家;保险机构数量为135 家,其中法人机构16 家,分公司级机构54家,分公司级以下机构65家。

(二)争取自贸业务的特殊授权

针对上海自贸区独特的机构设置和账户体系,上海监管局授权上海自贸区内银行扩大开展离岸业务,允许其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开展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并对投资标的、账户托管和投资人资格作进一步规范。截至2023年6月末,辖内共有49家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了自由贸易账户核算体系,自由贸易账户资产总计1.06万亿元。

(三)加强业务风险监测

上海监管局建立健全上海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工具箱,以“重点跨境业务定期监测+新产品动态报备+重大事项及时报告”等三项基本监测手段为依托,构建上海自贸区特色报表监测制度,不断提升上海自贸区业务的风险防控水平。

二、聚焦改革创新,不断提升上海自贸区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上海监管局坚持对标最高标准,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改革“试验田”作用,通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先行先试的压力测试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重点围绕促进自贸区投融资便利化,上海监管局创设“创新监管互动机制”,以“一事一议”的评估方式对创新业务给予支持。例如,针对自由贸易账户发放的非居民并购贷款,在通过机制评估后,上海监管局适当放宽并购贷款比例、期限等方面的限制,更好地与国际规则保持一致,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 年9月,辖内机构通过该机制支持的创新试点项目合计达46个,涉及金额超1100亿元。

重点围绕匹配金融供给与科技企业需求,上海监管局与临港管委会共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基地”,试点实施一批新产品、新工具、新模式。一是通过试点机制,在全国率先将设在临港的金融租赁公司的租赁物范围,扩展到集成电路产业链设备。截至2023 年9 月,已落地金额为2.6 亿元,为集成电路企业融资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渠道,进一步增强上海在支持长三角乃至全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辐射作用。二是依托试验基地,探索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支持银行机构采用更加“柔性”的做法,支持满足更多“硬核”科技企业和科研人员的金融需求,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推动临港管委会组建金融专家库,深化产学研融合,破解科技企业项目总投匡算准确性等难题。

重点围绕实现对产业风险的精准保障,上海监管局打造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指导保险机构主动对接科技产业需求,加大定制化、专属化产品开发力度。一是推动全国21 家保险机构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为集成电路产业“量身定制”全面创新风险保障方案。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已为19家集成电路企业提供保险保障共计1.9万亿元,累计赔款2.3 亿元。二是率先推出面向小微企业的普惠型网络安全保险,通过“保险+服务+科技”的新模式,可以覆盖小微企业80%以上的日常网络安全风险。

三、释放溢出效应,持续推动上海自贸区与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联动

上海监管局坚持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地发挥上海自贸区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地联动发展。

(一)助力上海自贸区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一是推动落地一批首创性对外开放项目。全国首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首家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全国唯有的五家外资控股理财公司等一大批首创性项目均落户在上海自贸区。二是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上海监管局与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推动七家再保险运营中心获准在临港新片区开业,打造再保险“国际板”,开设面向全球的再保险交易市场,加快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型升级。

(二)发挥上海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功能

一方面,上海监管局支持机构“引进来”,打造“一带一路”投融资服务中心。上海监管局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阿布扎比第一银行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银行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国内第一家分行,截至2023 年9月,共有14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外资银行在沪设立了5 家法人银行、13 家分行和6家代表处。另一方面,上海监管局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依托上海自贸区金融政策优势,上海银行保险机构通过贸易融资、跨境银团贷款、内保自贸贷、工程保险再保险联合体等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便利化的跨境金融服务。

(三)促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是加强监管联动,不定期进行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合力推进上海自贸区更高水平的制度开放和创新发展。二是支持五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附属公司在上海开展股权投资业务,重点参与临港新片区建设和长三角区域的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三是支持辖内银行对接苏、浙、皖三地的兄弟分行,共同为当地企业提供金融产品与服务,创造协同开放红利。截至2022年末,上海辖内银行通过自由贸易账户为苏、浙、皖三地企业提供贷款余额近3亿元。

展望未来,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改革创新不懈怠、攻坚克难不退缩,开展更高水平开放的压力测试,为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助力上海自贸区闯新路、开新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贸区篇章”。

猜你喜欢
临港监管局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上海之巅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Self-improvement on Classroom Teaching
临港集团成立百亿园区开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