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023-11-16 02:58侯静爱
治淮 2023年9期
关键词:莱芜供水量水厂

侯静爱

(济南市莱芜区水利工程服务中心,山东 济南 271100)

1 基本情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位于济南市东南部,总面积1739.6km2,境内地形为南缓北陡的半圆形谷地。大汶河由东向西横贯盆地中部。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1.9mm,最大年降雨量1577.4mm(1964 年谭家楼站),最小263.5mm(1989 年大冶站)。受季风影响,全区降雨量有显著季节性,形成春旱夏涝、晚秋又旱、旱多涝少的特点。莱芜区境内河流众多,沟谷密集,都为雨源型山溪性河流。境内98%的河流属于黄河流域大汶河水系,东北部很小面积属小清河流域淄河水系,汶、淄两河的界线与发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脉,全区以大汶河和赢汶河为主脉,其他支流为支脉,共同形成“叶脉”状自然水系形态。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水资源总量

莱芜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00mm,最大1461.8mm。多年平均径流深196.3mm,多年平均降水量732.2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535.9mm。干旱指数在1.48~1.62 之间,平均为1.55,介于1~3之间,属半湿润气候带。莱芜区1956—2016 年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2 亿m3,计算面积1725.1km2,多年(2001—2016 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M ≤2g/L)为2.45 亿m3,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4.21 万m3/km2,其中矿化度M ≤1g/L 的地下水资源量为2.31 亿m3,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3.37 万m3/km2。莱芜区2019—2020 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2.60 亿m3,其中地表水1.49 亿m3,地下水1.11 亿m3。1956—2016 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541 亿m3。

2.2 供水基础设施

2.2.1 地表水源工程

截至2019 年年底,莱芜区共建成大中型水库5 座,总库容2.85 亿m3,兴利库容2.08 亿m3,小型水库152 座,其中小(1)型水库24 座,小(2)型水库128 座,总库容7121.13 万m3,兴利库容4477.28 万m3,大型拦河闸1 座,大汶河拦河闸工程位于牛泉镇大庄村西,控制流城面积1323km2,总库容2000 万m3。

2.2.2 地下水源工程

莱芜区现有城市集中供水地下水源1 处,位于钢城区的鹏山泉水源地为莱芜区一水厂供水,设计供水能力5 万m3/d,现状运行规模1 万m3/d。

2.2.3 供水工程

莱芜区现状城市供水水厂包括:一水厂、鹏山净水厂、城源水厂和龙兴水厂,设计供水规模17 万m3/d,实际日供水10 万m3,水厂水源以地表水为主。莱芜区现状农村规模化供水水厂9 座,包括:新城(口镇)水厂、寨山水厂、牛泉水厂、龙泉水厂、九龙泉水厂、北苗山供水中心、鹿野水厂、和庄水厂、长沟水厂,设计供水规模3.92 万m3/d,实际日供水1.5 万m3。

2.2.4 调水工程

工业用水调水工程管理企业主要是莱芜水发集团和莱芜赢城水务有限公司两家经营。

2.2.5 污水及再生水利用工程

莱芜区现状有3 座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合计为13.5 万m3/d,2019 年回用量约3.9 万m3/d,回用率约45.8%。第一污水处理厂至泰钢两条DN600 中水管线,共计4.7km,至华能莱芜电厂DN700 中水管线,全长13.23km。第二污水处理厂至华能莱芜电厂DN500-DN800 中水回用管线,全长11km。第三污水处理厂至鲁中矿业有限公司DN400 中水回用管线,全长2.9km。

2.3 供水分析

2.3.1 现状供水情况分析

根据《济南市水资源公报2019》,现状年莱芜区总供水量2.36 亿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0.90亿m3,占38.3%;地下水供水量1.07 亿m3,占45.2%;其他水源供水量0.39 亿m3,占16.5%。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0.73 亿m3,占总供水量的30.8%;提水工程供水量0.18 亿m3,占总供水量的7.4%。

2.3.2 现状用水情况分析

现状年总用水量2.36 亿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0.947m3,占总用水量的39.7%;林牧渔畜用水量0.099亿m3,占总用水量的4.2%;工业用水量0.78 亿m3,占总用水量的33.0%;城镇公共用水量0.063 亿m3,占总用水量的2.6%;居民生活用水量0.38 亿m3,占总用水量的16.0%;生态环境用水量0.11 亿m3,占总用水量的4.4%。

3 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

3.1 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开发利用难度大

由雨量站降水的年际变化看,各站平均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比值为5.65,降水量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极差在985.1~1298.3mm 之间,全区降水量年内分配亦不均匀,一般年份降水量的70%~80%,出现在汛期,枯季降水量一般不超过年降水量的20%~30%。径流量的年内变化和降水一致,径流量集中在汛期,其他时间分配较小。

3.2 当地水资源短缺,无客水水源

莱芜区水源比较单一,无黄河、长江等稳定的外流域客水水源,导致其应对特枯年份及连枯年份的能力较弱,供水水源保证率低,多水源间连通体系不完善,互备互调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低。

3.3 经济社会用水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农业、工业用水比例较高,2019 年农业、工业用水分别占总用水量的39.7%和33.0%;高耗水工业占工业总产值比例偏高,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3.2%,火电行业用水占工业总用水量的33.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1.2m3,为济南市平均值的2.29 倍,远高于其他区县。

3.4 节水意识仍需加强,用水效率有提升空间

2019 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15.5L/(人·天),低于全市均值,位于全市中下游水平;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72.7L/(人·天),高于全市均值,位于全市中游水平;莱芜区人均综合用水量221.8m3,高于全市均值,位于全市中上游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1.2m3,处于全市的下游水平。总体而言,莱芜区用水水平位于全市中游,节水潜力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5 地表水环境有待改善,城市供水水质安全存在威胁

大汶河莱芜源头水保护区水质目标为Ⅱ类,2019 年1—4 月、8—9 月,全参数评价和双参数评价水质不达标。

4 莱芜区节水建议

坚持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指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依据《济南节水典范城市建设方案》,逐步实现建设节水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节水以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等用水行业为重点,制定并落实节约用水措施;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应坚持生活优先,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开源、节流与保护中坚持节流与保护优先;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各种水源的利用中,地表水优先。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发展高效清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从而进一步降低用水量年均增长速度,缩减取水总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灌区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提高灌溉水系利用系数,降低单位面积用水定额。

在新城区(南部城区)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推广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提出节水器具使用控制指标要求。加强节水宣传和节水管理,使用优质供、排水材料,进一步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增加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降低单位GDP 用水量,研究制定其他水源利用的鼓励措施和机制,促使雨水、再生水等其他水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猜你喜欢
莱芜供水量水厂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山东孙子研究会赴莱芜、泰安等地开展党史参观学习活动
山东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站党支部赴莱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兰溪市供水需求侧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焦化厂焦炉脱硫脱硝系统投入运行
超滤膜在再生水厂应用工程实践
水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析
水厂环状管网平差计算与分析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