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SWOT分析与建议

2023-11-17 14:03孙宾宾
技术与市场 2023年9期
关键词:科技园陕西省陕西

孙宾宾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0 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顺势而起,成为高职院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江苏省、浙江省等发达地区综合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纷纷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学校自办等方式创建了科技产业园、科技创业园等多种形态的大学科技园,有力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科技创新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并逐渐被社会认可,成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新生力量[1]。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1 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SWOT分析

1.1 优势

《陕西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指出[2],陕西省大学科技园是以高校为依托,将大学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技术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中,高校首要提供的就是科教智力资源,这就需要高校具备科研优势与特色。

1.1.1 陕西省高职院校整体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2019年启动实施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旨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群。陕西省现有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约40所,其中,8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4所院校整体纳入高水平建设院校,在全国排名第4,西部排名第1[3]。在202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国家“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论中,陕西省8所“双高计划”院校均取得“优秀”等次。说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8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为代表的陕西省高职院校整体实力已走在全国前列。

1.1.2 陕西省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十三五”以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安焕平博士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5],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先后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6],推动陕西省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神针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团队”对全国1 427所高职院校2020—2021年的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做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2022年来中国高职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竞争力评价结果排名前20%的高职院校共285所,其中陕西省高职院校8所,数量位居西北五省之首[7]。

1.2 劣势

大学科技园建设要求将大学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以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技术融合。就陕西高职院校自身而言,存在科教智力资源相对匮乏、办学资金有限等问题,这些都是大学科技园在建设中亟待克服的困难。

1.2.1 尖端科技成果和高端科技人才缺乏

尽管陕西高职院校整体实力处于全国前列,但其科教智力资源相对来说仍然不足,缺乏尖端科技成果和高端科技人才,无法为大学科技园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目前,未见以陕西高职院校为主持或参与单位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报道。虽然存在以陕西高职院校为主持或参与单位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报道,但数量较少且获奖等级较低。陕西部分高职院校以各种柔性方式引进了两院院士或者聘请两院院士为办学顾问,但目前没有院士全职加盟陕西高职院校,陕西省高职院校教师中也没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陕西高职院校尖端科技成果和高端科技人才目前正在进行省级水平的突破或者数量的积累。

1.2.2 大学科技园建设资金不足

陕西经济相对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保障能力与教育发展需求不匹配,加大教育投入面临较大压力。相对陕西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教育经费投入显然不足,同时陕西高校筹资能力弱,111所在陕高校中省属高校有59所,这些省属高校的发展主要依靠财政资金维持日常运行,部分学校甚至没有社会等资源的支持,学校通过对接社会需求、开展社会服务、获取社会支持的筹资意识不强,筹资能力不足。38所省属公办高校(含公办高职院校)2019—2021年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这2项占总收入比例的平均值为91.3%,社会资源的支持不到10%。民办高校(含民办高职院校)每年获得的财政资金总量约3亿元,全靠学费运行,未形成社会筹资能力[3]。

1.3 机遇

1.3.1 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提出“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大学科技园在综合类、理工类高校全覆盖”;要求“进一步规范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融合。各市(区)政府应加强与在陕高校合作,将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发展规划,支持主城区利用高校资源建设环大学创新经济圈,建立奖补机制,优先资源保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师生在本地创业。各级政府可采取发行专项债券等政策,积极和国内外知名产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在陕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和环大学创新经济圈,为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提供资金和平台保障”[8]。

1.3.2 高校驻地政府的支持与需要

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离不开高校驻地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有对地方土地的使用规划职能,能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9]。事实上,大学科技园建设也契合地方政府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例如《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着力提升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工作措施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优化省市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整体合力,把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发展规划和众创载体管理体系,支持驻市高校依托优势学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或联合建设大学科技园”[10]。西安市长安区、鄠邑区政府均明确表示过,支持驻地的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大学科技园[11-12]。可以看出,高校驻地市县(区)政府十分支持驻地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

1.4 威胁

1.4.1 来自同区域本科院校的挑战

尽管陕西省各级政府十分支持驻地高校建设大学科技园,但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有所侧重。高职院校科研能力、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社会认可度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更强,因此也会优先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果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发展模式、产业选择与本科院校同质化,将会面对同城本科院校的挑战,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和特色。

1.4.2 来自地方政府支持的科技产业园区的挑战

在目前激烈的竞争下,与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的科技产业园区相比,大学科技园所能提供的服务较难完全满足企业、产业的发展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大学科技园主要依托高校科教资源开展服务,较难有效整合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资源;二是大学科技园作为市场主体,集成化服务的手段匮乏,对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手段应用不足,在经营管理、市场信息等方面不具有优势。

2 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策略建议

根据SWOT 模型分析,陕西省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优势改善劣势并抓住机遇,顺势而上实施大学科技园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向更深层次迈进[13]。

2.1 依靠“双高计划”专业群,培育大学科技园主导产业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与所依托大学的学科专业实力密切相关,高端科技人才和尖端科技成果是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的源头和发展特色产业的技术基础。位于陕西的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园均充分利用所依托学校的强势学科以及特色学科,培育形成了各自的主导发展产业。陕西省8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共建设有1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这些专业群的实力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较为突出。因此,陕西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时,应充分利用这些高水平专业群的优势师资、先进设备,培育大学科技园的主导产业,便于更好地为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提供科技支持。

2.2 定位中小微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更加实用。随着“双高计划”建设的推进,陕西“双高计划”院校在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建设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积累了具有转化潜力的技术成果。陕西高职院校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应切合实际情况与本科院校错位发展,定位孵化,服务中小微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3 整合内部科技资源形成创新合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陕西省高职院校尖端科技成果和高端科技人才缺乏,因此不能锚定孵化高科技攻关企业。在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陕西高职院校应整合校内科技、设备、人才资源,深入挖掘校内优势专业、高价值成果、科技带头人等创新资源,开放学校科研仪器设备,锚定孵化实用性技术应用推广企业。面向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提供中试生产、样品检测、技术升级等服务,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4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大学科技园建设资金供应

陕西公办高职院校在自身缺乏建设资金的前提下,又未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导致创投、风投等金融机构引入困难。此外,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无法吸引各方要素汇聚,以及调动各方力量投入到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去,也影响了陕西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步伐。因此,应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大学科技园建设资金。例如,陕西理工大学与校友企业合资成立陕西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作为大学科技园的运营主体[14]。除了借力校友资源以外,陕西高职院校也可与地方政府、投融资机构进行合作,引入社会资本,调动各方力量,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

2.5 促进优势资源互补,多校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

陕西省高职院校虽然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但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若想把大学科技园做大做强,应进行多校合作,特别是与知名大学合作。常州市5所高职院校参与共建的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共建的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15]、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参与共建的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16]均取得了好的效果,入选国家大学科技园序列。多校合作共建大学科技园,可以发挥每个参与院校的最优资源,实现优势资源互补。

2.6 引进专业化人才和团队,提升大学科技园专业化服务水平

为提升大学科技园专业化服务水平,须建立吸引专业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培育或引进专业化人才和团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具体做好以下几点。①在陕西省高职院校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人员中,培养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②在高职院校建立专业化的招商引资团队,积极开发外部资源,提升与社会资本对接能力,拓宽引进国际资本的渠道。③强化陕西省高职院校校办企业的建设,形成有竞争力的企业运营团队,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2.7 与区县政府或者区县级开发区合作

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科技园建设争取优势资源[9]。由于陕西省高校众多,除了铜川以外,每个地级市都有本科院校,因此陕西省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较难得到优于本科院校的地方政府支持。因此,陕西高职院校在谋划建设大学科技园时,应降低预期,积极寻求学校驻地区县政府的支持,这样可以将一些学校不擅长的业务交由政府机构来办理。如果相应区县建设有开发区,也可以与开发区管委会合作,引进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领域积累的优势资源。

3 结束语

陕西省地处西北,高校大学科技园建设原本就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科技园建设更是欠缺。陕西省高职院校应加强学习与借鉴,发挥后发优势,在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少走弯路,通过大学科技园加速师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园陕西省陕西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