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文化精神 厚植学生人文底蕴

2023-11-17 13:33陈衍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特色课程

陈衍兰

摘 要: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和精神,笔者为传承优秀文化精神开展非遗艺术融入小学油画特色课程的探索,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艺术体验,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弘扬非遗文化,推进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培育学生艺术表现,主题鲜明,积淀学生底蕴,提升核心素养,落实艺术实践。

关键词:非遗文化;小学油画;特色课程

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番禺非遗文化,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建番禺非遗艺术融入小学油画特色课程,让学生学习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探索与实践中扎根于本土的特色,用世界性的视角把传统艺术融合创新,在艺术创作实践中汇聚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加强艺术体验,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弘扬非遗文化,推进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番禺非遗艺术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鼓励学生积极探寻和参与有特色的非遗活动,如参加学校活灵活现的醒狮、舞龙表演;参与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暨乞巧文化节作品制作;欣赏精彩的沙湾古镇的飘色活动;开展端午龙舟系列实践活动等。通过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感受、发现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番禺非遗艺术,在亲身体验中激发学生的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主动学习交流中迸发创新思维,引领学生感悟美的魅力,创作优秀鲜活的艺术作品。

我们在学习中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同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文化,指导学生发现美并勇于创新,在艺术实践中学会把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结合起来,让传统艺术世代相传,生生不息,让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的沉淀愈发璀璨夺目。

二、培育艺术表现,主题鲜明,积淀学生底蕴,提升核心素养,落实艺术实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里提到,美术课程要围绕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整合课程资源,优化主题、特色鲜明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在教学中以生活为基础,探究研学,以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非遗艺术的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探寻身边的非遗艺术,在交流学习中认识到番禺非物质文化异彩纷呈,有优秀的民俗文化;形式独特的传统技艺、舞蹈、美术、美妙动听的传统音乐等民间艺术,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艺术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通过以文化人,潜移物化,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加深对我国文化底蕴的理解与感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培根铸魂。

(一)生动传神精彩醒狮,自强不息传承国粹

教师提出富有探究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研学目标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上网收集、整理资料了解到醒狮的种类、由来、角色、起源和演变等醒狮文化。认识到醒狮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醒狮原名为瑞狮,因为“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感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深刻寓意着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从多篇文章报道中感受到“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醒狮成了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仪式。特别是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同时尝试参与学校醒狮训练和表演,在学习中激活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记忆、文化理解和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大胆地运用灵动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将传统醒狮威严的形象进行描绘,学生挥洒自如,在快乐中创作出富有童真、自由、率性的作品,栩栩如生的醒狮,寓意生活如意吉祥,传承着醒狮精神。

因此,引领学生在艺术活动实践中寻找、传承、发扬、创新,在艺术创作过程加深体验,与情感表现相结合,写意传神、震撼人心,尽情抒发纯粹真诚的精神。

(二)灰雕记录历史沧桑,铭记坚守延续重生

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岭南之冠美誉的陈家祠中的砖雕、灰塑、陶塑艺术,学生在众多雕塑中重点掌握灰雕的人物等造型古朴、生动的艺术特点,既让学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精华,又激发出学生对雕塑创作的兴趣。通过组织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如小组合作活动、编故事展示活动等,在创作中活用我们身边张氏大宗祠的素材,观察老房子上的灰雕作品,收集整理精美的雕刻作品,分析人物、瑞兽、花鸟、虫鱼、山水等题材的风格特色。特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神采飞扬、独占鳌头的鳌鱼。让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中鳌鱼的色彩,感受用红和绿对比鲜明的色彩来突出主体,表现鳌鱼充满动感的形象,展现着独占鳌头的精神。我们让学生从民间艺术中学习鲜艳浓郁的对比色装饰鳌鱼的鱼身,也可尝试运用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以儿童敏锐的色感,描绘出别致的鳌鱼。同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造型到色彩采取用概括或者细致描绘进行表现,学生的一笔一画、趣味性的创作,正如民间艺人的精雕细刻、精益求精,寓意着富贵吉祥、和谐平安,学生的灰雕印象作品记录了民间艺人的匠心,历史的沧桑,让生活艺术化,处处充满美。

(三)惟妙惟肖南国红豆,粤韵悠扬守正创新

我们在学习中还积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结合粤剧特色进校园火爆活动,描绘吟不完岭南风情,唱不尽人生百态的广州非遗粤剧,表现岭南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让学生积极参与,感受具有非凡魅力的传统广东大戏艺术。通过细心观察精彩的表演,欣赏精美绝伦的服饰,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自体验。整体感受人物的造型独特,既有粗狂质朴的特点,也有色彩艳丽、华美的装扮,人物个性鲜明,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受,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找细节中,对比不同角色的造型特点,如武艺精湛的武生,头戴帅盔,身穿大靠,背插四面靠旗,插翎子,细看他们翻腾扑打的动作;多用色彩斑斓头饰装扮的花旦;身段稳重、嗓音洪亮的大花脸。品味不同人物的个性以及人物的服饰、头饰的特色,找出传统纹样的精彩之处,在塑造时能更好地深入刻画,活灵活现。也鼓励学生自己扮演一些角色,可以是经典的人物造型,也可以是自己喜爱的当代的人物造型,大胆表现戏曲人物,可适当夸张,突出人物的栩栩如生形象,以点、线、面的装饰加强服饰等的美感,同时加些时尚的元素,注重效果的整体性,完美诠释粤剧这个特色活动。作品结合闪亮的珠片、毛茸茸的彩球等装饰材料,丰富画面情景,利用综合材料制作一些有特色的小装饰融合在作品中,让艺术充满创意表达,在形式上追求创新,突出艺术表达的综合性和独特性。因此,活用生活素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尝试新颖的艺术形式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或含蓄,或张扬,尽情表现我们纯粹真诚的本色,从造型到色彩上细腻与粗放相结合,凸显中国大写意的精神。在自由的表现空间中发掘自己对生活独特见解与情怀,充分表达自身的个性和创意,做到独树一帜,与众不同。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创作,体验艺术的美妙带来的乐趣。也可以渗透其他戏曲艺术,如京剧、昆曲、川剧艺术等,激发学生探究艺术的好奇心和对多种戏曲艺术的尝试欲望,力争传统艺术海纳百川、万紫千红。

我們开展充满趣味性、探究性和愉悦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进行传统文化艺术大探究,引导学生品味和认识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发挥和彰显我们的独特优势,在亲近大自然、走进社会和分享美的实践中,全方位体验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美好事物表现与创新的自信心,传承优秀传统文明,不拘一格、百花齐放,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艺术情怀,以当代的视角来传承发扬地方文化,实践且创新,磨砺并成长,以美来温润心灵,积淀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丰盈我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成就美好的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新编)[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番禺县文化志编纂委员会.番禺文化志[M].广州:番禺县文化志出版社,1996.

[*本文系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番禺非遗艺术融入小学油画特色课程研究”(课题编号:2021-PY406)成果]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特色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非遗文化”校本课程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