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射频联合胶原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3-11-17 12:15魏尊王胜利朱慧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胶原酶腰椎间盘射频

魏尊 王胜利 朱慧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一种疾病,临床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1,2]。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常表现出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而出现以上症状是由于腰椎间盘出现异变及纤维环破裂而造成[3,4]。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刚开始则出现腰部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自身活动受限、腰腿疼痛,对日常生活及活动造成严重影响[5]。临床常采用手术、推拿等方式治疗,手术疗效显著,但创伤性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预后。推拿为保守治疗,虽具疗效,但其起效较慢。单极射频通过射频电极形成电场,通过正负极的快速转变,升高组织温度,产生能量,分解髓核细胞分子,抑制糖蛋白,缓解病情[6]。胶原酶能够对胶原蛋白进行溶解,缩小突出物,降低突出物对神经根所产生的压迫感[7]。本研究将两种方式进行联合应用,分析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选取2019 年6 月~2022 年6 月于我院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86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突出物矢径、突出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等多个专家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8];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腰腿痛;③入组患者无手术禁忌证;④临床病例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既往进行过相关腰椎类手术者;②合并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③存在严重的传染性、血液性以及相关免疫性疾病者;④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⑤临床病例资料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胶原酶治疗。辅助患者取仰卧位,在患者腹下位置垫抱枕,使腰椎呈现后凸状态,通过对患者腰椎病变部位进行影像学观察并标记后行常规消毒。于棘突旁2cm 处进针,注射造影剂2mL,X 线观察造影剂分布情况。注射2%利多卡因5mL,并在半小时内观察全脊麻情况。将20mL 的生理盐水分3 次快速注入,以松解黏连。随后注入3mL 的胶原酶,注射后观察40min,如患者未出现不适,则可以将穿刺针拔出,对穿刺点进行止血,无菌敷料覆盖。

研究组采用单极射频联合胶原酶进行治疗。单极射频:取薄枕垫于患者骨盆前房位置,辅助患者取俯卧位,对发病部位进行消毒、检查。依照患者病情确定进针点,从小关节内侧缘入针,到达病变部位侧隐窝后,调节针尖所在突出物位置,进行造影,置入射频电极并进行固定,电极阻抗设置为150~250Ω。电刺激测试:电刺激参数设置10Hz、1.5mA,对患者进行低频刺激,电刺激后观察患者的肌肉震颤情况,如出现肌肉震颤则参数调整至无肌肉震颤。随后缓慢升温,进行反复治疗。胶原酶治疗同对照组。

1.3 指标检测

1.3.1 手术相关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卧床天数、住院天数进行统计记录。

1.3.2 疼痛因子、炎症介质 在治疗前1d 及治疗结束后1d,于清晨7 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机行上清分离,分离的血清-80℃保存。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环氧合酶-2(COX-2)、白细胞介素-17(IL-17)、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神经肽P 物质(SP)水平。

1.3.3 腰椎关节活动度 治疗前1d 及治疗结束后1d,辅助患者向地面进行弯曲,尽可能用手指接触脚趾,以测量腰椎前屈度;患者尽可能向后弯曲,手指向后腰方向发力,以测量腰椎后屈度。

1.3.4 腰椎功能 治疗前1d 及治疗结束后1d,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量表[9]、Oswesth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量表[10]对患者自身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估。JOA 评分量表总分为0~30 分,病情程度<10 分为轻度、10~20 分为中度、21~30 分为重度,分值越高说明患者腰椎功能越差。ODI 评分量表中涵盖了疼痛、行走、睡眠等10 项内容,评分为0~5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1.3.5 临床疗效 显效:炎症基本消失,腰椎功能显著恢复,疼痛缓解>75%,疼痛发作频率与时间减少>70%;有效:炎症得到一定程度减轻,腰椎功能有效恢复,疼痛缓解≥50%,疼痛发作频率与时间减少>40%;无效:患者各功能和指标未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6.0 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使用进行描述,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长延长,但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疼痛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疼痛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GE2、SP、COX-2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疼痛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治疗前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IL-17、CRP、TNF-α 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情况对比()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情况对比()

2.4 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对比两组治疗前腰椎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腰椎前屈度、腰椎后屈度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对比()

表5 两组腰椎关节活动度对比()

2.5 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JOA 评分、ODI 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表6 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2.6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1,1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出现疼痛的原因也各不相同[13]。临床相关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疼痛程度与炎症情况及机械刺激等具有紧密关联。

研究指出,患者椎体位置常存在SP、神经肽Y(NPY)等相关神经肽,能调节机体神经系统,刺激肥大、巨噬及多形核细胞产生,释放炎症因子,加重炎症反应[14]。PGE2为临床常见疼痛因子,其水平升高或降低能造成疼痛阈值的降低、升高[15]。COX-2与疼痛程度也具有相关性,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升高影响PGE2水平[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PGE2、SP、COX-2 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单极射频通过射频电极形成电场,快速转变正负极,升高患者相关组织温度,产生能量,分解髓核细胞分子抑制产生的糖蛋白,减轻患者自身疼痛程度,缓解病情。通过手术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内,溶解胶原蛋白,缩小突出物,降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感,改善病情。表明两者结合能显著降低患者自身疼痛程度。

IL-17、CRP、TNF-α 为常见的炎性因子,参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发展,炎症可造成腰椎关节活动程度受限[17,18]。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后,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腰椎活动度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胶原酶溶解术是将胶原酶注射于患者的椎间盘及突出物内,对椎间盘内的胶原蛋白产生特异性水解作用,从而对存在于椎间盘髓核内的胶原蛋白进行选择性溶解,对其突出的髓核组织也能够产生溶解作用,以此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恢复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单极射频是利用靶点热凝作用形成射频电极电场,将射频的正负极进行快速转换,使组织温度提升,产生能量,对髓核细胞分子产生分解作用,变性突出的髓核被分解,解除压迫感。同时温热效应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该方法对患者产生的创伤性较小,可较好地改善腰椎关节活动度和腰椎功能。

JOA、ODI 评分是临床进行腰椎功能评估的常用量表,能对患者当下的腰椎功能进行准确反馈,临床信效度较高。临床研究证实[19],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采用手术及保守方案进行治疗,单纯手术具有较高的创伤性,而保守治疗对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效果不佳。所以,选择具有安全性的治疗方式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两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JOA、O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采用单极射频联合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单极射频治疗过程中能在椎间盘内形成射频热凝电场,电极在一定范围内可发挥重要作用,固缩胶原蛋白,降低椎间盘内产生的压力,变性髓核并凝固,解除压迫,通过抑制椎体内的致痛、炎症因子,减轻神经痛觉感受,从而缓解患者腰椎功能[20]。故此,两者联合能够达到较好地改善腰椎功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单极射频结合胶原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确切,能降低疼痛情况,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内所出现的炎症情况,显著提升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以及腰椎功能,改善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胶原酶腰椎间盘射频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胶原酶溶解术加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胶原酶盘外注射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