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结构化教学的表现性评价

2023-11-19 19:56屈彦雄郑翔宇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表现性结构化课程标准

屈彦雄 郑翔宇

编者按:《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为践行《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理念,厘清体育结构化的内涵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结构化教学,本刊针对基于不同学段和不同项目的结构化教学实施策略、结构化教学的内容设计、结构化教学的评价等进行专题组稿,以期解决当前一线教师在实施结构化教学、学习践行课程标准理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对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促进素养培育、落地课程理念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1]。这就要求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体育知识之间、各项技术之间、技术与战术之间、战术与规则之间等方面的联系與整合,结构化教学能够将单一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运动知识、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能用联系的、组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并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从而增强知识、技能和体能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要想更好地实施结构化教学,建立与之配套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1]。它既能评价学生的结果,也能评价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全面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性,为终身体育思想做铺垫,即,表现性评价可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可以为结构化教学的评价设计和实施结构提供依据。

一、基于《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结构化教学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2]。同时强调加强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基本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和健康技能等,为学生参与运动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2]。季浏教授在课标解读中也提到“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指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具有层次性和关联性特征”[3]。学校体育存在的价值不是为了教会学生某一项或几项单一的运动技术,而是为了教会学生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终身体育的意识,体现健身育人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达成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构化教学摒弃单个知识技能教学,倡导以两个或以上的内容或手段组合学练方式设计层次感和关联性突出的教学课堂,用活动展示和比赛形式呈现,体现了学校体育课遵循学生动作技能发展和身心发展认知规律的教学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的课程设置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和学业质量评价。四者之间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按照培养完整的人的客观要求而不断分化组合的。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想要实现结构化教学,自身首先要具备对结构化的认知和相应的思维能力,其次还要具备教会学生结构化知识的教学能力。

结构化教学是需要在教材理解、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练组织、过程评价与课中实施及学生所学的结果上全方位体现出结构化,并借助结构化意识、思路和方法,促使学生思维结构层次不断提升,思维能力有效发展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所展现出来的结构化教学,其实仅是流程的结构化,并未体现出整体思路、知识结构、易犯错误、知识与技能、技能与体能、技战术等综合的结构化,并未达到培养学生的认知方式从表层到深层、从显性到隐性的深度结构化,无法实现思维结构层次由低到高的有效发展。因此,结构化教学实质上是“为了结构”并“依靠结构”的动态转化过程。

二、优化结构化教学的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过程与结果的主要手段。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判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等,证明改进教学方面的价值,为课程教学和建设服务。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已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中要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结构化教学所强调的创设复杂的情境化教学环境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组合教学内容本身就是表现性评价的体现。表现性评价主要评价的是学生自己建构答案和建构性或创新性的行为,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非浅层的只需要完成动作模仿或简单技能,其关键是学生经历真实情境中的任务完成过程,并利用评分规则引导和反思学习,需要课程、教学与评价的统整设计与实施。它能够较好地将课程与教学连接在一起促进标准、评价、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引导教师重新思考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关系,重新设计关于核心素养目标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清晰、明确地促进学生体育课的学习。

教师在设计表现性评价过程中既能深入学习每项运动的相关知识,也能着重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形成运动规律的,还能通过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了解技战术的应用。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也伴随着教学评价的变化,而表现性评价也能促进结构化教学的实施与开展。这也体现出课程、教学和评价一体化。

三、结构化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

从表现性评价的概念来看,周文叶教授指出表现性评价是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1]。所以结构化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是当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按照看到提示的信息学习,教师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产生的结果用标准来评价,而标准的设立应当建立在体育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上去完成。而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并且能够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发挥作用,所以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应当根据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去推进与完成。

1.设立真实的运动情境

真实的情境要求评价学生在体育课堂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应当能和相关的生活技能形成连接,提高学生把在学校内学习到的知识迁移至学校外运用的能力。

结构化教学和表现性评价都可以改善在大多数体育课评价中只通过单一技术间接表现学生的某一项能力,但是却无法体现出学生是否会应用的情况。体育课程的真实情境不仅体现在各种各样的比赛,教师运用表现性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应用,如紧急避险能力、良好的生活作息、团队合作等。在这种理念下,学生必须参与到日常的比赛或实践中。因此,无论是结构化课堂还是表现性评价中都应设立接近合乎真实的运动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运用能力。

2.观察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表现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建构知识,所谓建构知识,是指学习者针对学习任务,通过新旧知识的互动,使之产生新的有意义的关联,组合或统整的过程和结果[4]。所以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在真实情境中的表现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单一的技术展示。学生建构知识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自由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教师让怎么做,学生就怎么做,限制了学生的思想。建构的知识要更接近于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当然,学生的知识建构未必是合理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团队共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追求知识建构的合理性。

在体育课堂的表现性评价中要求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复杂的情境,并且学生必须分析所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在比赛中“本方连续失分”的现象,要求学生必须分析问题原因,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必须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不同学生面对相同问题所展现的解决方法也正是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的依据。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并不出色,但充满个性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也是提高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方法,这也正体现了现代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学习过程中意义建构的积极参与者而非分散知识的接受者。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思考如何开展结构化教学活动之前,先要明确此结构化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性评价方式证明学生的学习达到了目的,并关注预期学习结果,这样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在结构化教学中,面对复杂的学习过程,如何以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评价?一是聚焦核心内容,要抓住核心内容的达成情况设置表现性评价标准;二是兼顾学习过程和结果,既关注学生经历过程中的表现,也关注学习的结果;三是分类分级评价,要构成一个相对全面又重点突出且贯穿始终的结构化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对接教学过程的各个课段,且能确保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设计结构化教学的表现性评价

体育课堂的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选择现成的答案,并且教师进行表现性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处理问题的过程。如,要评价学生的排球运动能力,不仅要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評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排球课程中对排球的认知、参与比赛的技能使用情况和团队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比赛表现(如积极程度、战术运用是否合理和胜任不同位置等)和合作意识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因此,表现性评价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不存在对错之分,只有程度大小之别。所以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表现性评价的目标、任务、依据3个核心要素事先设置好评分规则。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2],教师在设定表现性评价目标时应指向课程核心素养。教师要根据课程核心素养、本校学情和自身经验设定相对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设定目标是否符合课程核心素养内涵;设定目标是否可迁移至真实的情境;设定目标是否符合结构化教学的组合技术学习;设定目标是否让学生建构知识;设定目标能否体现学生能力的证据。如,运动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根据运动能力核心素养,教师若选择排球内容进行目标设定,那么相应的学习目标可以是:“基于真实排球比赛,完整地参与比赛,能够运用不同的组合技术和基础战术,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等。

表现性任务应紧紧围绕目标设定,让学生展示出与目标相契合的能力,所以与核心素养的匹配、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学生知识的建构、综合技能的应用和尽可能展示过程和结果的证据构成了表现性任务的要素。其中,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是关键,是构成表现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如,球类比赛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年级、校园甚至校外的比赛,有观众、有压力、具备一定水平的比赛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其余能力,教师更能在观察学生的过程中收集到表现性评价的证据。不过在表现性任务设定中不应出现目标里不包含的内容,如,在高中的排球教学内容中,表现性任务中出现如跳发球、快攻战术等超纲内容。因为大部分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技能,所以不能真实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

评价。

设定表现性任务后,还需要制订相应的评价规则,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评价。在制订评价规则时依据学生进阶的评分原则和能否得到学生的反馈是重点,以此教师才能清晰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结合《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部分内容,参考《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笔者设计了排球模块的表现性评价应用框架的例子(表1)。

真实的情境、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评分的规则在表现性评价中应该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正是因为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所以学生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就必须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用单一的知识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构建和学生的反馈是以往简单的技术评价和分数评价无能为力的,便需要建立基于教师主观判断的评价规则。在表现性评价中不光要评价学生的表现过程,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所以相应的技术动作评价也是必要的。只不过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战术应用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

表现性评价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本文也是根据结构化教学所建立的复杂教学情境,发现表现性评价更适合运用到结构化教学当中。而且表现性评价能够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贯彻到体育课堂中,也能将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评价都有内容的设计、多项运动技能的关联,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运动能力,最后在真实的运动情境当中培养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目标。当然,设计表现性评价毕竟不如之前的评价方式便捷,但是教育的改革永远都是先“做”才能得到收获,希望各位体育同仁勇于实践,评价之事于基础教育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18,38(02):3-20.

[4]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20-24.

猜你喜欢
表现性结构化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