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体育课堂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策略

2023-11-19 19:56钱红斌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传接球学练运球

钱红斌

一、结构化课堂教学促进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一)结构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注意强调各个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避免只进行单一动作技术的教学,引导学生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学练,以完整的练习活动为主,并进行反复练习和强化巩固”[1]。以水平三篮球项目的教学为例,教学内容有多种形式的运球、传接球、投篮、移动及体能练习等。其中,多种形式的运球包括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左右手交替运球、折返换手运球等;多种形式的传接球包括双手胸前传接球、双手头上传接球、击地传接球、单手肩上传接球等;多种形式的投篮包括双手胸前、单手肩上、原地投篮、行进间投篮等;多种形式的移动及体能练习包括折返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跨步、急停急起等。在课堂教学中,应把这些教学内容在整体性、系统化的视角下,根据动作结构的难易程度、内在联系进行有序排列,开展以运、传、投等组合内容为主的结构化教学,让学生能够尽早运用所学技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加强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完整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课程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结构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快速形成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要从项目特征出发,对该项目所包含的知识、技战术、体能等各方面的逻辑关系、先后顺序、难易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和重组,然后依据教学目标,结合学情,确定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结构化教学。如,在水平三篮球项目的教学中,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篮球技术后,技术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及运用、利用所学技术开展各种比赛、正确处理“人—球—人”的关系等成了教学的关键。以运传组合为例,这是学生在掌握了运球和传接球技术之后的一个简单组合,运球和传接球的变换衔接是重点,当学生基本掌握了這个组合后,可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叠加,如,开展运球+抢断+传接球的组合练习,让学生体验并处理篮球项目中“人—球—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投篮,开展运球+抢断+传接球+投篮的组合练习,同时结合专项技术的学练进行体能维度的叠加,不断扩大组合内容,形成较为系统的结构化教学。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变化的学练环境中,才能不断改进、提高技术动作,从而有利于专项运动技能的快速形成。

(三)结构化教学有利于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技能的迁移与运用

结构化课堂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实现知识技能的实践转化与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动作技能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和完整性,更加突出知识技能的关联性、逻辑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在不同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水平三篮球简单战术“传切配合”的教学中,主要包括切入队员的切入时机和跑动路线,传球队员的传球时机、准确性、提前量,切入队员接回传球后的上篮动作等。主要技术动作包括多种形式的运球、传接球、投篮、跑位、防守等,其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化的教学内容。从最简单的2个技术的组合开始,包括传球+横切、传球+纵切,重点解决学生的假动作摆脱和跑位问题,做到侧身看球、探肩张手要球;再到3个技术的组合练习,如,传球+横切+接回传球,传球+纵切+接回传球,重点解决回传球时机、传球提前量等问题;再到4个技术的组合,如,传球+横切+接回传球+上篮,传球+纵

切+接回传球+上篮等,重点解决切入队员接回传球后的上篮动作。在课堂教学时要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完整学练,如,要让学生理解持球队员做瞄篮、突破、运球或其他进攻假动作,目的是牵制对手;切入队员利用假动作,通过速度、方向等的改变是为了摆脱防守,为切入接球进攻得分创造机会。学生只有理解了战术中各环节的动作意图和要领,才能根据场上的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技战术,实现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技能的迁移与运用。

二、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策略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课程内容横向分为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五类独立的课程内容,各类课程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各类课程内容相互独立表现在各自拥有自身结构[2]。以水平三篮球项目为例,阐述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策略。

(一)开展大单元教学是前提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设计专项运动的大单元,“大单元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3]。大单元的设计首先要在课程目标的分解、教材的分析重组、学情的了解掌握的基础上,确定大概念(大主题),然后制订单元目标,在单元目标统领下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基于专项运动技能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开展大单元教学是前提。

(二)分学段的“水平目标要求”“学业要求”是依据

《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专项运动技能,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6个维度,并分别提出基于这6个维度的不同项目的水平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水平三篮球项目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的主要要求有:“学练传接球(双手胸前、击地、头上等)、运球(高低、快慢)、投篮(双手胸前、单手肩上)等主要的基本动作技术,以及运球投篮、接球投篮等主要的组合动作技术……”[1]。在技战术运用方面的主要要求有:“在篮球对抗练习中运用运球突破、运球投篮、接球投篮等组合动作技术,以及侧掩护、传切配合、‘关门’等简单战术配合;学会在篮球运动中设法得分和阻止对方得分的基本方法”[1]。对于学业要求,《义教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掌握所学球类运动项目主要的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动作技术,并运用所学技术参与班级内的教学比赛……”[1]水平三篮球项目主要是以基本动作技术和组合技术的学练及综合运用为主,在此基础上开展简单技战术的学练及运用。分学段的“水平目标要求”和“学业要求”,明确了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为该学段的篮球项目提供了结构化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

(三)整体的分析和重组是关键

球类项目教学内容的整体性除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外,还包括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方面。“体现了从‘会’到‘用’再到‘赛’,最后到融入生活的‘赏’与‘评’的逻辑顺序”[2]。对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罗列、分析、归类,提炼出核心内容,找出模块和模块之间逻辑顺序、内在关系。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体能状况、教学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在运动项目和学生学习整体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大单元学习主题和目标,对项目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重组,是结构化教学内容构建的关键。如,水平三篮球项目的教学中,根据大单元学习主题和目标,首先进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或技战术运用维度的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再把展示或比赛、体能、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维度的教学内容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维度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如,把篮球比赛的观赏与评价、基本规则、基本礼仪、判罚动作等和展示或比赛结合起来,把体能练习和课堂内的“学、练、赛”各环节融合起来进行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整体构建,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有效转化。

(四)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核心

1.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首先进行大单元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再细化到大单元的不同维度和不同课时。依据分学段的“水平目标要求”和“学业要求”,在大概念(大主题)统摄下,结合学情,以单元目标为统领进行教学内容的重组和设计,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6个维度,这些在大单元设计时都要综合考虑。水平三篮球项目的教学主要以基本动作技术、组合动作技术的学练及综合运用为主,通过游戏或适当改变规则、降低难度的比赛,渗透规则,同时学会在篮球运动中设法得分和阻止对方得分的一些简单战术。基于以上思考,水平三篮球可设计出“篮球基本技术学练方法及综合运用”“篮球简单战术学练方法及运用”“篮球基本技术与简单战术练习方法及综合运用”等为主题的几个大单元。根据不同的主题,开展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如,以“篮球基本技术学练方法及综合运用”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为例,侧重基本技术的学练及运用,从最核心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等技术到多种形式的运、传、投组合练习,再到结合比赛情境下的综合运用,构成了单元结构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2.大单元中不同维度(小单元)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按照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策略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一个大单元中包含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的小单元。技术维度新授,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核心技术入手,分层进阶开展学练。体能维度是技术的巩固提高,同时结合技术的学练发展学生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运用维度是更高层次的巩固提高,是所学技术在比赛或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结合比赛规则、裁判知识、健康教育等进行综合设计。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在教学目标上高度统一,在学练方法上丰富多样,在教学内容上相互关联、多元融合、层层递进,较好地体现了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要求。如,以水平三“篮球基本技术学练方法及综合运用”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为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不同维度(小单元)的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技术维度:核心技术的叠加组合,如,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行进间运球+投篮(运球或接球后);体能维度:不同技术的交叉组合,如,多种方式的传接球(双手胸前、击地、头上等)+多种方式的运球(高低、快慢)、多种方式的传接球+多种方式的投篮(双手胸前投篮、单手肩上投篮、运球投篮、接球投篮等)、多种方式的运球+多种方式的投篮、多种方式的传接球+多种方式的运球+多种方式的投篮等;运用维度:多种技术的综合练习及比赛中的运用,如,运球+运球突破+突破后投篮、行进间传接球+抢断球+接球后投篮与不同要求、不同人、不同情境下的分组比赛等。

3.课时计划中结构化教学内容的构建思路

课时计划是单元计划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落实,在课时计划中,结构化教学内容在单元计划的基础上,按照“学练三个一”的策略,即在课的基本部分安排一个单一身体练习、一个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一个游戏或比赛。单一身体练习即为单元计划中安排的课时教学内容,可以是单个的技术动作,也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组合的技术动作。在课时计划设计中还要根据不同的维度,发展学生的体能,在比赛等实战运用中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裁判知识、健康知识、简单战术等的渗透。如,以水平三篮球“运球突破”為例,围绕这一核心技术,在组合练习中开展“传接球+运球突破”“运球突破+运球投篮”“传接球+运球突破+运球投篮”等的组合设计,体现课时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同时,在不同的比赛情境中加以实战化运用,实现课堂教学的学练赛(评)一体化,促进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于素梅.《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体育与健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传接球学练运球
以学练标准为基础促学练内容之有效
水平二(四年级)《足球:脚内侧传接球》教案
完形填空一则
我最喜欢的课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