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核心素养要求 探索课程育人之道

2023-11-19 11:45王志强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刘畅口令跳绳

王志强

岁月倥偬,倏忽已从教27载。27年来,我牢记大学时“做最好的体育教师”的誓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课程育人要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在育体授技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育心育魂教育,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懈努力。

一、学亦有道,鼓励与引导促运动能力提升

新学期,我承担了初二(1)班的体育课教学工作。刚接手这个班时,我了解到这个班级上课秩序比较差,体育委员索一帆经常喊错口令,导致大家转错方向。为此我多次批评他,但收效甚微。每次批评他时,他总是一副局促不安的样子,看到他这番模样,我内心也有些不安,一直疑惑是不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经过认真地询问和了解该学生在班级的表现,我发现索一帆责任心强,学习认真,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之前的体育教师对班级上课秩序不重视,更没有对其进行有效指导和引导,才导致他在指挥上出了问题,对工作没信心,也没有在其他学生面前树立起体育委员应有的权威,他带的队伍秩序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到此,我豁然开朗:既然批评不见效果,为什么不用表扬这个“武器”呢?于是在之后的体育课上,等他再一次在队伍调动过程中出现错误时,我拍拍他的肩膀并鼓励他说:“你应该提前调整好队伍,慢跑结束后再右转带至练习场地,以第一排中间的学生为基准,成体操队形散开!”刚开始我拍他肩膀时,他紧张得身子一抖,以为我又要批评他,发现没有想象中的“疾风暴雨”后,他才慢慢放松下来,按照我说的要求将队伍重新调动一遍,效果立竿见影。之后我不断鼓励他,并引导他在队形调动时要注意提前观察场地,调动队伍要口令规范。

在此后的课堂上,他慢慢找到了自信,口令喊起来铿锵有力,口哨吹得抑扬顿挫,队伍也带得有模有样。在一次月度反馈会上,我按照惯例对全班学生进行点评,同时重点表扬了他:“今天我要特别表扬一下索一帆,他近段时间在很多方面都有提高,比如喊口令更加标准、吹哨子更加干脆、表达更加精准到位……”说到这儿,我看了他一眼,他害羞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用口令和哨子指挥队伍更加自如了,整队时腰板总是挺得直直的,口令中透着一种自信和力量。

詹姆士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中学生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进步,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鼓励,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能让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强。

二、评亦有道,转变评价方式促健康行为养成

我比较重视学生的技术学练,每节课都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练习,同时还会布置体育作业,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完成一定量的体育活动。通过几节课的跳绳学习,我发现牛晓卉在跳绳学习方面非常吃力,1min跳不了30个,而她自己也非常苦恼。

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自己的短板,牛晓卉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体育锻炼意识不强、运动习惯不佳,加之家长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体育能力的提升,导致她在体育运动方面存在一些短板。要想提高成绩,需要转变她的意识,同时要增强她锻炼的信心。为此我和她做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她也意识到自己对于体育锻炼的错误认识,表示要努力提高。同时,我在课堂上宣布,今后考核跳绳成绩不仅要看1min跳绳的次数,还要看每次进步的幅度,成绩不好但进步幅度大的学生也可以获得表扬和奖励。

通过改变评价方式,牛晓卉增强了锻炼的信心,坚持课后跳绳,不断尝试超越自己,经过一个月的练习,她的成绩由原来的1min跳30个提升为60个。为此我专门为她颁发了学习进步奖,她也终于在体育课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转变学生运动意识、行为习惯的同时,改变评价方式,强化学生的进步意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持续性学习,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体育学练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三、赛亦有道,引导与激励促体育品德培育

1.团结协作、相互包容,促体育精神凝聚

学校举行课间操比赛前夕,为了提高班级跑操质量,体育课上我安排了搭肩跑练习,即每组学生前后成一路纵队,除排头学生之外,每一名学生伸直右臂搭在前面学生的右肩上,以确保学生在跑步行进中保持适当的间隔,同时保持队伍步调一致。练习一段时间后,在休息的间隙我让学生们讨论搭肩跑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是什么,这时一个女生说:“老师,闫欣同学在我前面老是迈错腿,我俩的腿老是碰在一块,总会出现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老师,晓红同学也老是迈错腿。”我反问他们怎么办?有的学生小聲说:“不让他上。”我说:“如果我们把表现最差的学生调整下去,还有没有差的?当然有,因为倒数第一走了,倒数第二就成了倒数第一,按照这样的逻辑,倒数第二也要调整下去,那么最后呢?我们的队伍是不是只剩下一个人?剩下一个人还如何做搭肩跑?那我们的班级还是不是一个班级?我们的团队还是不是一个团队?”见学生都默然不语,我又说:“课间操比赛就是要展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我们练习的目的就是练就一支强大的团队,团队就是一个也不能少。刚开始我们在练习时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今后随着练习熟练程度的增加,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坚不可摧的集体,一定能走出我们班铿锵有力的步伐。”听到这里,学生们不再有埋怨,每个人都在默默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动作,如何能够和前后学生连成一个整体。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们采取统一喊口号的方式积极跑动,不再有抱怨和牢骚,整节课下来练习效果非常好。

体育的功能不仅是强健体魄,还需要有体育精神的培养,团队协作就是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减兵推演”让学生明白:一个团队肯定会存在个体上的差异,要想打造出优秀的团队,就需要成员间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一个优秀的班级、一支强大的团队。

2.分工合作、积极配合,促体育品格形成

上学期,我开展了篮球大单元教学。学习一段时间后,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准备利用1个课时的时间组织班级内的篮球比赛。课堂上,当我宣布要组织篮球比赛时,平时喜欢篮球的刘畅就欢呼起来,作为班级的篮球高手,他终于有一显身手的机会了。比赛开始,刘畅很快就进入状态,他在篮下快速抢断,然后运球晃过2名对手并投篮得分,场下顿时响起一片掌声。刘畅越打状态越好,抢篮板是他,运球过人是他,投篮还是他,偶尔队友抢到球,刘畅也喊着要他们把球传给他,同队的4名队员也没了情绪开始消极应对。对手发现场上只有刘畅单打独斗,便由3名队员防守他一人,虽然刘畅球技娴熟,可架不住对方防守队员多,一会儿就体力透支,渐渐失去了球权。而对手却是密切配合,比分逐渐攀升,刘畅急得直跳脚,却也无可奈何。

见此情景,我叫停了比赛并问刘畅:“以你的技术,比分反而落后,你怎么想?”刘畅气愤地说:“都怪他们4个,技术差,还不积极配合。”我问他:“为什么他们不积极?他们得到球了吗?是不是每次他们抢到篮板,你都要求他们把球传给你,你给他们传过球吗?”刘畅听到这些,不说话了。我接着说:“篮球是一项对团队性要求很强的比赛项目,需要场上每一名队员积极配合,队员之间也要相互信任,单纯靠一个人能不能打得过对手?”刘畅听后点点头:“老师,我明白了!”随后刘畅召集队友,对他们进行了分工,还集体高喊了加油的口号。比赛继续进行,刘畅一改之前的单打独斗,时而突破,时而助攻,同队队员也找回了自信,相互配合,最终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这些重要的教育契机,因势利导,让核心素养的达成做到润物无声、风化于成。

猜你喜欢
刘畅口令跳绳
高矮胖瘦
口 令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好玩的“反口令”游戏
跳绳
春来啦
SNMP服务弱口令安全漏洞防范
珍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