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研究

2023-11-21 04:19宋晓萍吉林亚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23年20期
关键词:经济效益因子资源

■宋晓萍 吉林亚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引言:在综合评价企业发展实况的过程中,对于综合经济效益而言,属于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在落实经济管理工作时,实际所应关注的重点。为此,在统计企业的综合评价时,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合适的评价方法,辅助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工作顺利展开。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本文通过掌握构建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基本设计原则,并结合企业当前的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进一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规划做出调整,以期为企业相关工作提供帮助,辅助企业实现健康、持续等发展目标。

一、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1.科学性

在设计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时,首先需要保证该项指标的形成具备科学性。另外,在设置指标时,还应充分考虑合理性。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与之相对应的指标。通过形成综合性的分析与考虑,只有在确定评价指标之后,才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充分反映实际情况。对于企业所打造的评价指标而言,其本身应具备完善性,按照实际需求,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包含在内。通过对指标设计完善并优化,还可以将其划分成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种形式。对于每种指标的划分,均具有相应的指标内涵,在外延时使其具备精确性和有效性。

2.可行性

在设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时,其主要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所以突出了指标自身的可行性。在设置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既要保证指标的可行性与可比性,还应确保指标的运用具备简易性和可测性。在评价对象之间,可以通过设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完成比较、衡量等操作。对于可测性而言,通常强调的是指标体系中的数据特点,将其运用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多个环节。在一般情况下,对于所确定的评价对象,通常需要使其处于可量化的描述状态中,无论是计算还是基本的评估环节,均应实现便利性、快捷性等基本目标。

3.全面性

对于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需要遵循全面性的基本原则。根据企业当前的动态经营状况,能够形成充分的反映。同时,还要能够站在侧面角度,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以及企业在当前的经营能力。在设置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时,能够真正体现出意义和价值。基于此,在划分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时,还可以分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类,避免在指标当中出现重复或者遗漏的现象。通过充分利用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能够突出全面性、准确性等优势。

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建立

1.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相关依据

对于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而言,其通常属于企业一系列能力的综合表现。例如,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当企业具有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时,则可以反映出企业在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并且均处于良好发展状态。对于企业的获利能力而言,其通常是指企业的资金增值能力。即企业在当前的收益数额。在未来的一段时期之内,可以借助企业的成长能力,充分反映企业在当前的经营能力和经营水平,并且可以反映出实际的高低状态。对于企业中的营运资产,实际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可以借助企业的资产运营能力来反映。当资产的营运能力越强时,说明企业在当前的效益越好。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而言,其是指在相关债务到期时,企业实际偿还能力的体现。当企业的资金流动比例越高时,短期之内说明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越强。对于速动比率而言,其能够结合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并综合考虑短期之内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进而形成更为有效的评价。

2.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企业建设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时,能够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充分反映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通过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确保企业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在企业的发展中为其带来促进作用,充分彰显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实现上述目的时,能够突出建立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作用。

三、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运用

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突出了实用性、灵活性、简便性等多重优势,能够促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相互结合,形成具有多准则特点的分析方式。在层次分析法当中,通常需要明确实际的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化、系统化的分解方式,促进复杂问题顺利转化,形成多个简单的组成因素。待分析作业完成之后,通过促进各类因素之间的简单组合,在明确其中的层次关系时,获得总体性的评价。

一方面,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过程中,企业能够从各个组成因素之间着手,对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层次结构,保障结构建设的科学性。在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按照既有的层次设置,在研究之后,能够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凸显在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以及实际所形成的机理。另一方面,在处于同一层次中时,企业可以从元素的重要性着手,采用两两对比和分析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判断矩阵。此外,企业结合实际所得到的相对权重,对矩阵的一致性进行判断,做好检验工作。根据所形成的矩阵质量,对其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并对矩阵的实际应用效果形成衡量与分析。

2.聚类分析法

在使用聚类分析法时,需要从研究对象着手,找出其中比较明显的数量特征,完成分类、分析等操作。聚类分析法通常需要从不同的要素之间着手,对其相似程度进行深度分析。按照统计方法,并综合考虑相似程度的大小,将上述内容作为基本参考依据,注重归类操作的开展。在将所有要素划分完成之后,结合不同的类型,各自形成统一的研究和分析。在使用聚类分析方法时,运用于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阶段,能够突出一定的优势。即当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当时,能够对其进行归类,便于认识、控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首先,在运用聚类分析法时,通常需要确定分析指标,确保所选择的分析指标合理、有效。这是由于在运用聚类分析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要素归类这一环节的操作。因此,对于所形成的分类结构,能够对所定义的数据结构产生直接影响。在实践操作环节,应对实际所选定的指标提出严格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选定。即确定各类聚类要素的关系密切程度,充分反映分类对象特点,展现分类对象具体差别,通过明确分类的相关性,避免超过限额。其次,结合实际的统计量,对其相似性进行计算,再筛选合适的聚类方法,最后根据实际的聚类结果形成相应的表现,并保证解释的完整性。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绘制聚类谱系图的方法,能够在合并的前期与后期,充分展示前后之间的关系。或者,可以运用绘制冰柱图或聚类进度表的方式,对聚类结果形成相应的表现和解释。

3.因子分析法

通过分析因子分析法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思路可知,在通常情况下,因子的变量具有相对独立性,且所运用的数量较少,能够用来表现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通过相关举证和协方差矩阵,利用两者之间的内部关系,实现上述内容。在获取多重变量的过程中,通过浓缩和简化形成较少的变量,并利用少量的变量,充分体现出主要信息。

首先,在运用因子分析法时,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合,采用标准化处理方式,做好无量纲化。在各个指标之间,通过计算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其次,通过确定因子变量,掌握因子变量的具体构造,将其作为因子分析法在运用时的关键与核心步骤。结合比较常见的构造方法,一种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公因子的方法。再次,因子旋转,其主要目的是在因子变量的过程中,最终确定出变量典型化。在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时,能够降低相应的理解难度。接着,在计算因子的数值时,能够在实现的过程当中,采用线性组合的方式,在获得所计算的因子值之后,面向实际的研究对象,不再对原有变量进行考虑,而是需要直接简化因子,完成后续的分析和研究任务即可。最后,结合所得到的经济效益因子,完成相应的评分工作。

四、基于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制定可持续发展经营战略的相关措施

1.促进传统思想观念转化

在新时代背景的影响下,若企业在发展中仅注重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而无法兼顾生态环境保护观念的普及与推进,则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注意的是,从暂时和局部着手进行分析,若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但过度开发资源,甚至出现掠夺性的资源开发,必然会导致当前生态效益随之下降。在生态效益边际递减的情况下,最终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随即开始递减。

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传统思想与观念的转化。在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时,避免仅注重经济效益水平的提升。在观念转变的阶段,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在重视对综合经济效益的把控时,使企业能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价值观。

(1) 建立综合效益最大化决策模式

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于相关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做好相关决策工作时,还应综合考虑不可逆转的长期问题。通过坚持综合效益基本原则,结合可能引发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为,形成科学、全面的论证。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保持严谨、认真的发展态度,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管控,避免对资源和环境形成较大的影响,减少不可逆转的危害性后果。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时,遵循合理化的基本原则,以期能够获得更高的综合经济效益。

(2) 确定适度控制、永续利用效益观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出,将其融入企业当前的发展经营战略体系当中,指导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应根据资源的承载力,并综合考虑环境容量,采用适度控制对策,在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和利用阶段,坚持持续发展的观点,并满足以下3个基准。首先,合理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以水、森林、鱼类、土壤等资源为主,实现对可持续利用速度的有效把控,避免其超过再生速度。其次,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以优质矿石、化石燃料为例,对实际的利用速度需要进行控制,在运用可持续方式时,避免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超过可再生资源的代替速度。最后,在排放污染物时,实际的排放速度同样需要加强管控。在物质的循环、吸收和无害化处理阶段,应避免排放速度超过后续的处理速度。在符合上述基准要求时,通过打造新型发展模式,与最佳经济开发需求相符合。

2.将制度建设作为基本保证

(1) 实施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

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分析资源管理不善以及出现不合理开发和不科学利用的相关原因,其主要是由于存在资产无价或者低价无偿使用,缺乏有效资源管理方式,缺少健全立法体系所导致,从而造成资源破坏浪费等问题,使资源供需产生矛盾引起资源危机。

对于国有自然资源而言,在实行资产化管理方式时,有利于保障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使企业能够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促进政府管理职能充分落实。在理顺各种管理关系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获得资源经营效益。为此,相关部门应保障资源所有权建设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资源性资本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明确其中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国家所有性。对于政府对自然资源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所有权职能,需要充分予以区分,在建立自然资源产权管理机构时,确保其具有健全性和权威性。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轨道的建设,将自然资源纳入其中,以实现资源产业化发展目标,确保相关资产能够朝着商品化的发展方向转型。通过社会投入的方式,加大对资源的保护,并做好恢复、再生、更新、增值、积累等生产活动。在发展资源产业的过程中,能够从大众的生产和生活层面着手,结合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股息,以再生产为主要目的,确保资源的永续性和持续性发展,进而创造良好的资源利用效益。

(2) 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为保持环境和资源的优质性,使其具有持续性的供应能力,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在保护再生资源和自然环境时,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通过利用并引导市场方面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既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可以借助市场方面的服务优势,加大对环境的保护。

对于所谓的市场方法,通常会利用成本有效方式,设计健全的激励机制。在面向企业和消费者时,为其提供环保激励,以全员共同参与和负责的形式,采用税收、环境标志、环境认证、许可证交易等市场手段,对企业发展予以积极鼓励,使其能够尽可能地采用清洁性的生产方法,促进资源利用率随之提升。

通过加强对“三废”的处理,及时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对外资企业和私人资本进行鼓励,使其能够在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随着公共事业投资机制的形成,使投资者能够在获得效益的同时,能够在污染治理方面同样获得较高的效益。

随着公共事业收益的提升,在促进资源不断更新时,在经济的发展阶段,可以满足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在增大污染物质力量时,使污染物的总体积累量能够小于环境容量,进而获得良好的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在资源与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时,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促进作用,进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重效益统一发展目标。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在评价的过程中,筛选合适的评价方式,进而反映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发展状态。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为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本文从不同角度着手,探讨建立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根据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为实现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在管辖范围之内,根据企业的经济运营情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在提供量化参考时,指导企业的改革与进步,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做好企业的决策工作,最大程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维持企业的健康、持续等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经济效益因子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影响因子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资源回收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