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3-11-22 06:21唐意林周少娟陈丹丹
中外医疗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协作量表脑梗死

唐意林,周少娟,陈丹丹

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广州 510180;2.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广州 51018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死亡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2-3]。急诊期脑梗死患者的运动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包括肢体瘫痪、运动协调性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运动能力是评估患者康复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4]。传统的护理模式往往以单一学科为主,如内科、外科、康复科等,各学科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不够紧密,导致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逐渐受到重视,其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合作,整合各种资源,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高效的护理服务[5]。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协作模式,旨在通过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来优化患者的护理和康复[6]。现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传统护理模式及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比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7~69岁,平均(57.34±3.15)岁;病变部位:脑叶病变患者21例,基底节区病变患者29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6~69岁,平均(57.19±3.17)岁;病变部位:脑叶病变患者22例,基底节区病变患者28例。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7],确诊为脑梗死者;②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可配合治疗及护理者;④发病时间<48 h者。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者;②沟通障碍者;③精神疾病者;④肝功能不全者;⑤肾功能不全者;⑥重要脏器合并严重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包括用药护理、卫生护理、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①用药护理:护理人员明确用药方案,遵医嘱为患者用注射药物,并嘱咐患者按时使用口服用药。②卫生护理:嘱咐患者及患者家属,要注意卫生,定期擦拭身体。③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准备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④健康宣教: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相关内容、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并发症预防方法及各类注意事项,减轻患者及家属因盲目认知产生的恐惧。⑤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及家属在术后出院1个月后,开始做康复训练,从简单的运动开始,避免剧烈运动,循序渐进。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①组建护理小组:由急诊科,脑内科,康复科室护理人员组建护理小组,结合每位患者的临床病例及病情,根据科室负责内容不同,确保信息共享,制订每个科室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并积极实施。②病情监测预防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若有异常或并发症明显征兆,要及时告知医生,护理小组内讨论,根据多科室的特点,制订相应的后续治疗措施,相应整改护理措施。③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因病情,易出现焦虑、抑郁、不安、恐慌等负面情绪,因此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以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出现负面情绪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疏导及安慰,并通过临床真实病案为患者举例,鼓励患者建立抵御疾病的信心,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④针对性饮食护理干预:护理小组多学科护理人员针对每位患者的情况、口味,拟定适合每位患者的饮食方案,保证营养均衡,符合患者口味,以提升患者的食欲。⑤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小组多学科护理人员讨论适合患者早期康复的内容,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不同,对康复训练方案做出具体整改,指导患者做早期康复训练,可邀请患者家属陪同,让患者及家属共同学习,积极解答患者及家属疑惑,患者存在疑惑时,也可询问家属及护理人员,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可更快地恢复,但要针对每位患者的身体素质,制订康复训练时间,避免过度运动。⑥家庭支持干预:增加每天的查房次数,以便更多地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与患者家属沟通,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积极性。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采取运动功能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上肢以坐位评测、下肢以仰卧位评测,0~2级评分,上肢总积分66分,下肢总积分34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低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差[8]。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前及护理干预后1个月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包括易激怒、紧张等7个条目,以0~3级评分,0~21分,分数越低代表负面情绪越轻[9]。③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巴塞尔指数: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前及护理干预后1个月进行巴塞尔指数评分,包括大便控制、膀胱控制、穿衣、进食、如厕、洗澡、个人卫生、行走、转移、上楼梯等10个条目,以“0、2、5、8、10”评分,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可以独立日常生活[10]。

1.5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较护理干预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护理干预前50.28±5.88 50.30±5.90 0.017 0.986护理干预后72.41±6.74 61.10±6.23 8.713<0.001 t值17.495 8.900 P值<0.001<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较护理干预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护理干预前15.86±1.94 15.81±1.96 0.128 0.898护理干预后8.42±1.02 10.91±1.53 9.575<0.001 t值24.002 13.935 P值<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巴塞尔指数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巴塞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巴塞尔指数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巴塞尔指数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巴塞尔指数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护理干预前34.83±3.14 34.71±3.21 0.189 0.851护理干预后65.44±3.47 53.78±3.50 16.729<0.001 t值46.251 28.394 P值<0.001<0.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突发阻塞,导致供血不足而引发脑组织损伤。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缺陷,如肢体无力、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11]。此外,脑梗死还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出血等,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12]。传统护理模式往往是分科处理,各个专业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协作与沟通,这导致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信息不连贯、康复计划不统一的问题,影响康复效果[13]。传统护理模式通常缺乏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无法有效应对患者各自不同的康复需求,可能导致康复效果的不尽如人意[14]。为了弥补这些缺点,寻找更适合的护理模式,也成了医生及护理人员重视的问题。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弥补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倡导各个专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沟通,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团队,共同制订和实施康复计划,这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连贯性和康复方案的一致性,确保患者获得全面、连续的护理[15]。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注重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和康复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和支持,有利于患者的运动能力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量表为(72.41±6.74)分、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为(8.42±1.02)分、巴塞尔指数为(65.44±3.47)分,对照组为(61.10±6.23)分、(10.91±1.53)分、(53.78±3.50)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评分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较传统护理模式更佳,可提高患者自身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分析原因是由多学科人员建立护理小组后,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服务,建立密切的工作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包括在康复计划制订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由护理小组整体共同推进和监测。此外,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强调团队协作和信息共享,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宋利英等[16]报道显示,选取19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微信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下的延续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干预3个月后得出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为(53.45±7.38)分、(70.58±8.26)分,对照组分别为(53.71±7.05)分、(63.06±6.84)分,干预3个月后两组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确实可以提高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基于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诊脑梗死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护理模式存在的缺点可以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进行弥补,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改善运动能力及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协作量表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