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分析

2023-11-22 06:21邓丽娟董录霞李世雍
中外医疗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小针刀根型颈椎病

邓丽娟,董录霞,李世雍

民乐县中医医院,甘肃张掖 734500

颈椎病属于我国常见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近些年,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人们长时间使用电子类产品,不良睡眠体位、工作姿势不当的情况下,致使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升。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此类疾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严重[1-2]。该病发生后,能够观察到患者有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甚至存在椎间盘脱出的情况,进而造成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压,最终引起感觉、运动、反射障碍。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应用的方法较多,不仅包括内治疗法,还涉及外治法等。同时,中医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并且操作较为简单,不仅能够提高总体治疗的效果,而且还可减少治疗费用[3-4]。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民乐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10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38例,女15例;年龄37~75岁,平均(54.39±6.43)岁;病程2~12个月,平均(5.94±1.34)个月;体质量45~74 kg,平均(55.83±5.34)kg。研究组:男37例,女16例;年龄36~77岁,平均(54.40±6.37)岁;病程3~11个月,平均(6.03±1.26)个月;体质量44~76 kg,平均(55.79±5.23)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与《骨科学》[5]中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经由CT或MRI影像学检查确诊,有典型的麻木、疼痛表现,中医辨证为风寒痹阻证;②压顶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者;③无腕管综合症者;④签署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胸廓出口综合征者;②肱骨外上髁炎者;③肩周炎者;④严重脊髓压迫者;⑤发育性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颈复康颗粒(国药准字Z13022204;规格:5 g/袋)治疗。3次/d,冲服1袋/次,于餐后服用。

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治疗方法:①针刺穴位;选取双侧风池穴、大椎穴、双侧肩井穴、双侧后溪穴、双侧外关穴等穴位。让患者保持坐位,对各穴位对应皮肤部位进行消毒,然后进针,再适当捻转,以60~80/min次为宜。再进行提插操作。治疗1次/d,单次30 min。连续干预6周。②中药理疗。中药选择羌活胜湿汤,药物组成为羌活、独活各为15 g,蔓荆子10 g,防风、藁本15 g,甘草6 g。随证加减,上肢麻木:加味苍术、细辛。头痛甚:加味白术、半夏。1剂/d。早、晚两次温服。③小针刀疗法。取俯卧位,叮嘱患者保持屈颈低头的姿势。结合其术前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其是否神经根是否受累等进行观察,明确病椎的部位。做好标记,行浸润麻醉,进针点选择同侧病椎节段。针刀体与骨面垂直。刀口线与人体的纵轴保持平衡。确保粘连获得完全的松懈,将针刀拔出,行压迫止血。5 d治疗1次,干预3次。

所有患者均治疗6周,在6周后评价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颈椎活动度对比。以皮尺对患者的颈椎活动角度进行测量,在患者坐位的情况下,对其颈椎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等角度进行记录。

②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因子对比。治疗前、治疗3周,在患者晨起后空腹的状态下,采集其静脉血,通过离心处理,将上层血清分离。测定血清前列腺素E2、P物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等指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③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患者血液采集方法与②相同。以血液流变仪对各指标进行检验,仪器产自广州新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FASCO-3010B型。检验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黏度、全血黏度高切黏度等。

1.5 统计方法

经由SPSS 2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达,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例数(n)和率(%)描述,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对比

研究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等颈椎活动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颈椎活动度对比[(±s),°]

组别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前屈41.85±2.48 36.82±2.20 11.046<0.001后伸40.50±3.58 35.48±3.40 7.402<0.001左侧屈38.85±3.54 30.79±3.57 11.671<0.001右侧屈41.90±5.12 34.13±5.14 7.797<0.001左旋78.61±2.08 62.59±2.07 39.743<0.001右旋77.41±3.05 69.31±3.06 13.649<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因子对比

两组治疗前疼痛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素、P物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因子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因子对比(±s)

组别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血清前列腺素E2(ng/L)治疗前465.66±32.32 465.64±32.34 0.003 0.997治疗后221.87±10.28 294.33±12.31 32.892<0.001 P物质(μg/L)治疗前10.96±3.21 10.02±3.18 1.515 0.133治疗后5.94±1.15 6.69±1.20 3.285 0.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μg/L)治疗前22.46±2.08 22.50±2.16 0.097 0.923治疗后12.73±2.05 16.73±3.12 7.800<0.001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mPa·s]

表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s),mPa·s]

组别研究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血浆黏度1.24±0.31 1.75±0.18 10.358<0.001全血低切黏度8.29±1.14 10.62±2.45 6.277<0.001全血高切黏度3.46±0.08 4.50±0.16 42.325<0.001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常见颈椎病的类型之一,占比能够≥50%。患者发病后,症状可见颈肩、手臂等部位有剧烈的疼痛感,伴有一定的麻木感。单纯以止痛药物进行干预,难以取得优异的效果[6-7]。中医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与“痹证”“骨痹”相似,在治疗方面应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止痛行气为原则。

针刺作为中医的另一种特色治法,能够于颈项经络的循行情况相结合,从而达到改善颈项功能的目的。而中药理疗主要是将符合患者证型的中药方剂随证加减,煎煮为中药液。此种治疗形式不仅具有中药的特色功效,而且药物起效快,可促使局部的血液循环速度加快[8]。小针刀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多见手段,在治疗手法、设计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此种治疗手段能够发挥针刺作用,并且还可达到外科手术的切割、松解、剥离目的。借助于对颈部棘间韧带、关节突韧带等部位进行切割,能够改善肌肉的痉挛、粘连状态。在此情况下,患者的神经根受压情况减轻,颈椎正常动力平衡得到有效的维持,这就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根附近的炎症程度减轻[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浆黏度(1.24±0.31)mPa·s、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等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张庆浩等[11]研究数据相似,即经由治疗后血浆黏度为(1.23±0.26)mPa·s,比对照组低(P<0.05)。由此可见,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疗法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此情况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经脉能够正常运行,进而促进椎-基底部的血液流速加快。而患者的血液微循环、黏稠度改善后,患者的脑血流量也能够增加。基于此,患者的头晕、肩颈痛症状减轻。尤其是针刺穴位的应用,使得患者局部受到的刺激增加,血液流动速度加快[12]。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神经根受到的压迫增加,释放诸多的疼痛因子,加剧患者的疼痛感。而通过应用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疗法的形式,能够缩短疼痛因子减少的用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前列腺素、P物质、基质金属蛋白酶-3等疼痛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郭琴[13]研究数据存在一致性。究其原因,针刺穴位后,患者的颈项附近末梢神经功能受到影响,这就使得其颈项组织的微循环改善。而随着神经营养供给的增加,患者的受损神经也能够得到修复。在此情况下,患者的神经受压、刺激症状等减轻[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等颈椎活动度均比参照组高(P<0.05),与孟灵等[15]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疗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除松解颈周病理组织外,还可促使血液循环的改善。该种治疗手段能够减轻神经根受到压迫的程度,从而加快症状的缓解速度,最终提高患者的颈椎活动度。

综上所述,针刺穴位配合中药理疗及小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疼痛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小针刀根型颈椎病
小针刀联合九步八分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小针刀配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跟痛症的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